3月12日,黃南州委財經委員會召開第四次會議,傳達學習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和省政府《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和推動重大項目開復工的政策措施》精神,聽取全州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安排情況彙報,研究有關事項,部署當前經濟工作。州委書記王振昌主持會議並強調,各縣各部門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各項政策措施,聚焦“一優兩高”和“三區建設”,進一步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凝心聚力做好當前經濟發展各項工作。

一、降低疫情影響是當前的急中之急。一是推進各類企業復工復產。堅持分類指導,強化精準服務,協調解決好企業的用工、原料、物流等現實問題,切實抓好企業紓困減負工作,幫助企業提振投資信心,逐步實現安全、有序、穩定復工復產。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規定要求,做到健康信息登記到位、防疫物資儲備到位、防控措施落實到位,達不到防護要求或存在風險隱患的,不得盲目復工復產。二是推進重點項目復工開工。加強用工、土地、資金、建材等要素保障,推動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儘早開工建設。全力做好投資體量大、方便疫情防控、涉及精準脫貧的重點項目和重要民生工程對接服務,確保儘快開工建設。及時督促落實北部兩縣集中開復工相關措施,儘快推動南部兩縣項目集中開復工。三是做好基本民生服務保障。認真研究支持第三產業度過難關的政策措施,確保各類市場主體儘快恢復正常運營。嚴格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做好睏難人羣就業和生活保障工作。強化市場調節和組織調度,突出抓好重要生產生活資料的生產運輸、產銷銜接、市場供給,確保市場供應不斷檔、不脫銷,更好滿足羣衆日常的健康生活消費需求。

二、提升脫貧成效是今年的要中之要。一是全面查漏補缺。緊緊圍繞考覈評估、普查驗收相關標準,結合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覈等反饋問題,對標對錶存在的各項短板弱項,認真做好查漏補缺,確保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和國家普查驗收。二是強化“補針點睛”。着眼提升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集中資金、項目等各類優勢資源,持續推進“九大後續鞏固行動”,全面補齊安全飲水、通信網絡、公路交通、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短板弱項,逐步健全後續管理長效機制,確保“三保障”要求落到實處。統籌加強教育、醫療、社保、救助等扶貧工作,結合疫情防控,加大農牧區衛生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點管理服務工作,持續跟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層組織、產業培育等配套建設,確保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三是抓實產業培育。注重鞏固提升和鄉村振興戰略對接融合,堅持以產業扶貧爲根本,紮實推進鄉村旅遊、特色種養、民族手工業扶貧車間等扶貧產業,加快四縣產業園區建設,扶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大村集體經濟“破零”力度,帶動和提升扶貧產業快速發展。

三、補齊“三農”短板是全州的堅中之堅。進一步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四級書記抓“三農”、舉全州之力抓“三農”,努力推動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農牧區發展。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全面落實《黃南州關於補上“三農”短板,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工作方案》,統籌推進結構調整、產業培育、園區建設、合作經濟、基層黨建、鄉村治理等各項工作。圍繞制定和實施縣鄉村三級產業振興規劃,加快美麗鄉村、美麗城鎮和“百鄉千村”示範工程建設,穩步改善農牧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不斷補齊鄉村振興短板;圍繞打造全省生態有機畜牧業示範區,着力調整優化農牧業種養殖結構,培育壯大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構建現代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圍繞州委突出黨建“一核引領”,強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聯動”的有關部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着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不斷補齊鄉村治理短板。高質量組織千名幹部下鄉開展好“鼓幹勁、穩脫貧、迎小康”活動,講深講透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以及黨和國家的利民惠民政策,重點圍繞疫情防控、備耕春播、政策諮詢等工作,突出當好扶貧政策“宣傳員”、鄉村振興“服務員”、生產發展“技術員”,確保活動真正受到羣衆歡迎、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四、實現既定目標是全年的重中之重。一是抓投資。深入開展“項目生成年”活動,千方百計加大項目投資力度,推動經濟轉型、民生工程、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建設提速提質。通過項目投資,進一步發揮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的牽引和帶動作用,推動全州社會經濟發展。二是搶進度。緊盯年度目標,認真梳理重點任務,制定計劃掛圖作戰,堅持方向不偏、力度不減,搶抓進度、注重成效,力爭“開門紅”“雙過半”,確保提前、全面、超額完成各項年度考覈任務。三是保安全。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督促各級各部門落細落實安全生產尤其是維護穩定和疫情防控的主體責任,查找漏洞,補齊短板,樹牢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深入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排除工作,確保安全生產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各類安全隱患排除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