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劉敏表示,黃金與美債此前曾因避險情緒升溫創出不同時期的新高,因此,在本週全球市場崩盤後,上述兩個避險資產因頭寸調整出現回落,而美元則因此前遭遇了大幅拋售風險降低,從而被重新買回。景順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預計,未來或會出現極端的“避險”環境,即投資者湧向美債、日元和黃金等資產。

全球市場“雪崩式”暴跌觸目驚心。所謂“罕見、活久見”,突然就變得好像挺尋常——美股12日觸發一週內的第二次熔斷,美三大股指均已墜入技術性熊市,同日至少11國股市熔斷。

這種歷史時刻,連所謂的避險資產似乎也失靈了:國際金價12日大跌超3.5%;美國國債收益率不降反升,意味着美債正在被拋售;比特幣避險神話泯滅,價格跌破4000美元,24小時跌幅達45%。

全球投資者落荒而逃之時,資本究竟去哪了?危機模式下流動性爲王的劇本似乎正在重演,從美元指數的連漲走勢中,投資者想必能尋找出答案。

避險資產緣何不避險

歐洲央行昨日公佈保持利率不變,也沒有出臺額外的國債購買計劃,令投資者大失所望,市場頓時出現恐慌性恣意拋售。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表示,美元融資市場明顯受到擠壓,美元及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反映投資者正在賣掉流動性最強的資產。

從“風險跌,避險漲”到“風險、避險資產齊跌”,市場進入恐慌新階段。

國際現貨金價12日擊穿1600美元/盎司的支撐位,幾乎抹平今年以來漲幅,13日雖有所反彈,但仍運行在1600美元下方;白銀現貨13日跌至15.30美元/盎司,爲去年7月以來新低,貴金屬也難逃險境。

一度失去避險青睞的美元收復失地。美元指數兩日來大幅拉昇,從94的階段性低點漲至13日的97關口上方。

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劉敏表示,黃金與美債此前曾因避險情緒升溫創出不同時期的新高,因此,在本週全球市場崩盤後,上述兩個避險資產因頭寸調整出現回落,而美元則因此前遭遇了大幅拋售風險降低,從而被重新買回。

某外資銀行交易員認爲,黃金的避險功能比較特別,它本質是不產生現金流的資產,也就是想要獲利只能靠別人以更高價買走。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在過去一年間,金價上行的很大原因在於各國央行增持黃金儲備。當前各國中央銀行出於支付需求的考慮,紛紛減持黃金套現,也是金價急跌的因素之一。

事實上,過去40多年以來,金融危機等全球風險事件對黃金價格的影響並不能簡單粗暴地加以概括——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黃金暴跌了30%之多。

交易員表示,市場一般在悲觀的時候買黃金,在絕望的時候賣黃金,這就是黃金避險屬性的兩面性。

現金爲王:

美元在危機之下重拾避險地位

有跡象表明,美國和歐洲存在無差別拋售的現象,一言以蔽之,投資者賣出表現良好的資產來套現。渣打銀行表示,這意味着市場下行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時,就曾出現過類似情況——黃金遭拋售,美元、日元、瑞郎表現強勁。當前,日元對美元、瑞郎對美元分別處於2016年、2018年以來高位。

此前,美聯儲“意外”降息50個基點,美元指數一度跌至95下方,看起來並未表現出“藐視”一切的避險屬性。但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稱,覆盤2008年,危機模式下還是現金爲王、美元爲王。

昨日,恐慌指數VIX驟然拉昇逾40%至75.47,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當市場恐慌情緒和不確定性全面升級,投資者首先想到的不是收益,而是規避風險,他們會平掉部分或者全部頭寸持幣觀望。”劉敏說。

一位香港外匯交易員告訴記者,從新興市場近期表現也能察覺,大型基金公司平倉其股票和債券頭寸,導致昨日整個亞洲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借美元買資產,現在賣資產還美元,以降低風險。”

市場似乎正從單純擔心美股,開始轉向擔心流動性問題和債務違約風險。

興業證券認爲,在上輪金融危機中,2008年3-11月也出現過金價與美股同跌的走勢。流動性緊張可能衝擊一級市場發行,進而可能引發美國企業債務違約風險。

中信建投分析師李一爽表示,儘管疫情在境外市場帶來的衝擊尚未造成廣泛的違約現象,但投資者已經在爲可能的市場壓力而囤積資金,這加劇了美元流動性不足的局面,可能導致了部分投資者拋售各類資產。

保持投資多元化

中長期見曙光

在全球市場承壓的陰雲中,有沒有一束光可以讓我們守得雲開呢?

景順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預計,未來或會出現極端的“避險”環境,即投資者湧向美債、日元和黃金等資產。在這樣的市場動盪時期,投資者應保持投資的多元化,可以持有一定的風險資產。

溫彬表示,由於全球國債負收益率的規模將越來越大,中長期看,黃金還是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的。

在股票市場方面,景順仍看好中國和亞洲新興市場的股票,並相信該地區的收益很可能會率先復甦。中國和亞洲新興市場股票的估值仍然令人矚目。

“如果非要說避風港,那至少也要從半年到一年的維度來看,觀察在全球經濟的範疇裏誰更有成長性。”張憶東表示,等境外恐慌情緒及踩踏風險釋放出來之後,重新迴歸基本面,看哪個市場的盈利和估值的性價比更高,屆時A股和港股可能纔是避風港。

編輯:陳羽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