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疫情袭。有战场的地方,就有战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一大批逆行而上的抗疫先锋,他们主动请缨、不畏险阻,以“硬核”作风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始终冲在抗疫战场的最前列。

他们中,有在一线日夜奋战的医护人员,有冲在基层守护群众的驻村干部,有“青力而为”的青年志愿者,还有暮年银发的“逆行者”……共产党员志多坚,抗疫战场争先锋。是他们,温暖了这病毒肆虐的春日。

湾区南沙,担当表率。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疫”线风采,让我们为党员力量点赞!

南沙区卫生健康局张燕鸿:巾帼英姿 轻伤不下火线

张燕鸿,南沙区卫健局综合技术科科长。疫情期间,临危受命,勇于担当,张燕鸿承担起全区应急防疫物资采购及收储分发工作,带领科室人员日夜奋战,春节前至今,连续45天全程无休。

在此期间,她右肩周炎痛得抬不起手,也咬牙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张燕鸿带领综技科工作人员组建的“尖兵班”参与物资储备工作各个环节,保障物资收储、登记、下发工作落实到位,严把质量关和价格关,守好“弹药库”,竭尽全力为抗疫一线保驾护航,被誉为一支插进抗疫战场上的“尖刀”。她认为,“这只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2月14日,张燕鸿完成一批捐赠物资的签收入库工作。

南沙街坦头村第一书记韦科学:守好“最后一米” 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书记,整个春节您都在加班值守,回家休息休息吧。”身边的工作人员又对韦科学进行了劝说。“我没事,我是第一书记,关键时候更要冲在前面,与大家一起坚守到胜利!”南沙区南沙街坦头村第一书记韦科学又一次拒绝了工作人员的提议。当疫情来袭时,他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工作岗位,带领着党员、群众严防死守,抗击疫情。

在他的组织下,坦头村党总支迅速成立村抗击疫情领导小组、服务党小组和为民服务队,由他和村“两委”干部担任主要负责人,让群众第一时间知悉情况并配合开展工作。他率队开展“村民点‘菜’,村干部‘送餐’行动”,为居家隔离人员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防护用品,提供好生活服务保障,让居家隔离人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坚定抗疫信心。

“点单配菜”,韦科学(左二)正在为村民送防护用品

南沙区驻梅州扶贫干部黄乐丰:1日登门6次劝说

“有一户人家从武汉返乡,刚开始不肯配合防护工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田兴村,广州市南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驻田兴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黄乐丰仍记忆犹新,那天是1月22日,由于事发突然,工作队的防护装备准备得并不是很齐全,但黄乐丰没有退缩,当天一共去他家做了6次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他配合村里工作。

黄乐丰去年全年都在田兴村做扶贫工作,很少时间陪家人,5岁的小儿子一直想让他陪去一次游乐场,但一直没有时间。他本想趁这次春节在家陪他玩一次亲子游戏,但接到通知后不得不启程,“我小儿子知道后一直黏着我不让我走,眼泪在眼眶中打转,看得我很心疼,只能哄他熟睡后才出发,到了平远后我才和小儿子通电话,告诉他爸爸很快回去。”

黄乐丰(右一)入户做防疫宣传

南沙区灵山医院医生冯剑钊:从抗击非典到新冠肺炎 他都在一线

四十岁出头的冯剑钊,已经在南沙区灵山医院扎根21年,长期坚守在急诊一线,是辖区群众口口相传的“好医生”。17年前,他坚守在抗击“非典”的前线。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冯剑钊果断申请走在防控工作的最前线,主动申请到发热门诊坐班,成为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人员。自1月20日以来,冯剑钊一直奋战在发热门诊一线岗位。

由于每次坐诊超6个小时以上,防护装备的穿戴非常严格而且复杂,为避免上厕所,他在坐诊期间不喝一口水,等离开诊室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时,才能如释重负,喝水稍作休息。21年来,无论是“非典”,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冯剑钊都坚守在急诊一线。

南沙区妇幼保健院医生彭惠森:隔着玻璃窗 他们相约春暖花开

“你不后悔吗?”妻子隔着玻璃窗问他。“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穿上这件白大褂,在这个时候就要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自己要做什么!”他坚定地回答。“爸爸病情严重又住院了,妈妈膝盖扭伤了,小孩在家里要托人照顾,儿子和女儿老是问你什么时候能回家……”妻子含着泪跟他诉说。“放心,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的时候,就是我回家的时候。”说完,他哽咽着,强忍着泪低着头不让妻子看到。

在南沙区委的统一部署下,南沙区妇幼保健院决定临时设立隔离病区,组建独立医疗队伍。在科主任的号召下,他第一个报名进入隔离病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当他走进隔离病区的时候就意味着家庭的重担都将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但疫情就是命令!面对疫情,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是一名党员,哪里有需要,我就往哪里去!”想起亲人,他心中充满了眷念和不舍。

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护士长曾彩媚:“我来顶班 让姐妹们多休息会!”

每天早上七点,总能在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看到护士长曾彩媚的身影,前一天晚上10点才收工的她,一早又赶过来了。她说:“夜班时病人很多,护理工作量很大,我早点过来顶班,让姐妹们可以多休息会。身为共产党员,这个时候就是要挑起大梁,尽己所能”。她不仅要负责门诊部护理工作的安排,还担任着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处、隔离病区护理工作总协调的职责。由于37.3℃以上的病人都必须到发热门诊就诊,预检分诊处和发热门诊的工作量陡增,需要24小时排班,而这时,护理人员远远不够。

她积极动员门诊部的所有护士包括她自己填写抗击疫情志愿书,并郑重地按上红手印,率先到发热门诊上班,成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梯队的护士。因为家离得近,为了方便工作安排,她将对讲机随身携带,夜间各个岗位上有什么困难或者需要调度和协调的工作,她都会在第一时间在对讲机的另一端给出解决意见,让坚守在一线的值班人员安心工作。累得撑不下去的时候,特别是由于精神高度紧张难以入眠的时候,为了保持精力第二天继续战斗,她甚至要靠吃“安定”才能让自己进入休息状态。

中国好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霍镜初:捐养老金 为一线工作者买口罩、改善伙食

今年大年初一上午,老人给所有孩子都打了电话,要求不能拜年、不能走动,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听从党和国家的安排。后来,他看到街道工作人员经常很晚还在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在新闻里看到确诊病例不断增加、疲惫不堪的医护人员、防疫物资紧缺,特别是听说南沙区也出现了病例,96岁高龄的霍镜初老同志坐不住了,元宵节当天,他向珠江街党群工作部捐出2000元养老金,并嘱咐“一半用于购买口罩医用物资,一半用于为一线的同志们加餐改善伙食。”

“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在国家有难处的时候,应该站出来做点什么。因为有党才有我的今天,党的恩情我一辈子也还不完!”霍镜初老人朴实地说道。

大岗镇镇南社区党总支部何桂明:手推大喇叭 义务防疫宣传

大岗镇镇南社区党总支部何桂明,现年已71岁。疫情发生之后,何桂明主动报名参加大岗镇“党员雷锋岗在行动——疫情防控”活动。支部考虑到她年事已高,便安排她到居委会旁边的体温检测点排查过往的行人和车辆。但何桂明同志却嫌活太“轻”,她用绳子把音箱绑到手推车上,用手推车到社区播报宣传防疫知识。

每到一个路口,她都会停下来,让所有宣传内容都播报一遍后再到下一个地点。这种新颖的宣传方式很快吸引了很多居民的关注,她用最质朴的方式打通了疫情防控宣传的“最后一公里”,把防疫通告和知识传遍了大街小巷。她说:“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自己能做的,就多做一点,只要我有空,我就过来。”

黄阁镇东里村老党员麦锦业:为抗击疫情献爱心 捐款1万元

“面对疫情,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不能袖手旁观,想尽自己的一点心意,捐款给村里买口罩抗击疫情。”麦锦业来到广州南沙黄阁镇东里村党群服务中心财务室,毫不犹疑拿出1万元助力当地村居抗击疫情。麦锦业,是黄阁镇东里村委原支部委员,今年83岁,入党50年,曾经在村党支部担任村干部出纳会计23年。这次疫情发生后,麦锦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在家通过电视、广播等渠道了解疫情。

据村委干部反映,当天捐款前,麦锦业已多次打电话到村了解情况,现在政府要求不能出门,焦急询问捐款的途径。第二天村委再次接到麦锦业老人打来的电话,电话挂完不到十分钟,这位老人已经站在了村党群服务中心财物室门口。麦锦业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1000多元,老人透露,这些捐出的钱是过年时子女给的“利是钱”和自己平时的积蓄。

老人拒绝拍照,只有监控留下他当时匆忙的身影

南沙区疾控中心李佳耀:“我能坚持 但请不要告诉我父母”

李佳耀是一名年轻的90后党员,一毕业就加入了南沙区疾控中心这个大家庭。今年春节是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他早早地就订好了回山西的机票,买好礼物一起和父母过年。然而在听说疫情消息之后,他毫不犹豫地退掉了机票,坚守岗位工作。由于疾控中心人手缺乏,本身是信息岗的他身兼数职,不仅要接听疫情电话,收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信息,还要去现场处置疫情,转运密切接触者等,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就像一个陀螺转个不停。“主任,我想请半天假去医院,胸痛,呼吸困难。”领导了解情况后,立即帮他联系了中心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肋骨挫伤渗液导致的急性胸膜炎。

李佳耀这才回想起来,10天前,各地都在紧急筹备防疫应急物资,区卫健局好不容易采购回来一车消毒液。时值农历新年假期,又是夜晚,没有工人搬卸,送货师傅急得团团转。刚处理完疫情回来的他看到后二话不说,脱掉外套就干。高强度的负重却使得他肋骨受伤,他本想着忍一下,等疫情过去了再去看病,谁知道拖成了胸膜炎。他倔强地说到,“我是党员,我能坚持。但请不要告诉我父母,我不想让他们担心。”

华南农业大学在读研究生吴昱贤:以星星之火 散发光和热

吴昱贤是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作为党员的他,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他觉得自己不能天天在手机上看“疫情”了,当看到南沙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令后,他毫不犹豫地向父母表达参加意愿,并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于是,南沙街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增添了一分坚实力量。吴昱贤每天除了要整理归集疫情防控相关资料以外,重点工作是对湖北返穗人员及密切接触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湖北籍人员的健康状况,在医学观察的十四天内每天都要记录他们每个人的体温,身体是否无恙。吴昱贤每一通随访电话都保持友善温和的态度,并鼓励他们身心放松,不要有压力。“这次的志愿活动,是一堂团结与奉献的生动实践课,是个人身心的一次升华,”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牢记党的宗旨,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便是我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一次光荣实践。当我们戮力同心,没有什么难题难得倒我们,我会在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岗位上坚守到底。”

南沙区科协军转干部樊文峰:瞒着家人 他请缨去医疗一线

星梦邮轮“世界梦号”一旅客确诊感染后,50余名邮轮上的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在广州市南沙区鱼窝头医院接受医学隔离观察。随后多天,樊文峰一直在该院隔离病房忙碌着,查房、采样、看CT片。其实,他早就不是医生了,来到医院帮忙这件事,他也一直瞒着妻子。

目前,樊文峰是南沙区科协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是第一军医大学就读呼吸内科专业研究生,又在海军广州基地医院从医两年,得知鱼窝头医院需要支援后,他便主动申请去了一线。“我本科和研究生的同学有十多人去了武汉,他们随身携带纸尿裤,手也被消毒液腐蚀,我看着微信群也流泪了。”樊文峰说。在2月3日上班后,他写下了请战书:“我想申请去一线,我转业前是医生,而且读研时学的是呼吸内科,和一般人相比,我可以更好地判断病情,安抚患者。想了好几天了,只是想做点事情,不为名利,只求心安。”虽然是呼吸内科毕业,樊文峰却没有去过传染病房,在接受完防护培训后,他马上和医护人员一道,承担起每天的查房、取样等工作。“如果问怕不怕,那心里哪能不怕,我穿了23年军装,有18年党龄,此时应该和一线的医护人员在一起。”樊文峰说。

鱼窝头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樊文峰(左)一起坚持在一线。

珠江街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冯少兰:为抗疫情 提前给孩子断奶

冯少兰是珠江街机关事业单位第四党支部党员,她负责珠江街辖内厂企、大型项目施工工地等区域来穗人员走访登记。为了更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她毅然决定,给不到十个月的二宝断奶,改喂奶粉,一来为了避免当前的疫情会给小孩带来风险,二是可以省下每天的喂奶时间更好地开展工作。“断奶十天了,宝宝还是抗拒奶粉,脾气太倔了!”冯少兰无奈地说。由于小孩抗拒奶粉,十多天都没正常吃饱过一顿,孩子的小脸日渐消瘦,领导和同事也建议过冯少兰每天还是回去两次喂一下小孩,但想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还是舍小家顾大家每天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这些只是奋战在南沙战“疫”各条战线上的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路上,南沙区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黄阁镇37名网格党员自告奋勇现场成立病例点防控队;灵山医院党支部委员李志华医生24小时在岗,离家1公里也不回家过年;大岗镇庙贝村党委书记李锦胜带伤坚守岗位,劝退村民取消约180多桌酒席,阻断风险;珠江街党员志愿者将近70岁的红姐跑了六家店,为居家隔离者送上生日蛋糕……让我们再次向南沙抗疫战场上的党员们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