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裏有這樣一個角色。 一個爲了給患有白血病的女兒承擔高額藥費,拼命賺錢跳鋼管舞的單身媽媽。

曾經她也是體面的芭蕾舞者,也曾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她家裏的牆上,掛着的是她當初的夢想。

但現實就是無比殘酷,丈夫在知道女兒得病後就消失了,剩下她一個人要拼命支撐起搖搖欲墜的家。 可她並不賣慘,打扮得精神利落,眼神裏永遠透着堅毅。

她自帶氣場,敢說敢做,又善良講義氣。 和假藥販子張長林打架時,她率先扎頭髮掄椅子,那一系列的動作就像是在舞臺一樣自信從容,視衆人如無物。可她也不是沒有弱點。 在程勇幫助她出頭,用錢逼迫酒吧經理上臺跳舞時,她又變成了眼中帶淚的柔弱女人。 儘管她撕心裂肺的大喊,但眼裏的淚花卻詮釋了她一直以來飽受的屈辱。

這就是她,一個單身母親。臺上的性感熱辣,臺下的堅毅苦楚,堅硬的外殼裏包裹着的是人性光輝。 有人說,這個角色塑造的太好,好到讓人覺得演員和角色是一體的,因爲她的笑和淚都那麼打動人。

可大家還是說不出這個演員的名字。 直到電影看完後才匆忙去搜索,原來她叫——譚卓。作爲片中唯一個女主,譚卓剛出場是在酒吧大跳鋼管舞。

性感的身軀被蕾絲包裹,煙霧繚繞中的她看起來無比驚豔。短短的幾秒動作,就把觀衆完全帶入了角色。 爲了這場重要的“第一印象”,譚卓苦練了一個月。 一次次肉與管子的摩擦碾壓,讓她腿上佈滿傷痕,還一度骨折。

右腳,軟骨碎裂。很多次她都疼到落淚,可她從未想過放棄。 在受傷十個月之後,譚卓發覺到自己的腳不一樣了,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而在此前的時間裏,她只是忍耐着疼痛,看着血從內部滲入肌底,形成暗紅的痕跡,“就像塑料袋漏了一樣”。

但演的這麼賣力,片子能不能上映還是未知,畢竟是這麼敏感的題材。可她不願放棄:如果我不演,我一定會抱憾終生的,無論如何,演了再說。 萬幸,譚卓這次賭對了,她也成功了。 雖然還是會有人把她認成郝蕾,但她在電影裏的表現卻會永遠被大家記住,《我不是藥神》讓她成名,而她成就了角色。

這樣演技與敬業精神並存的演員,之前怎麼就沒紅呢? 因爲她,從不接爛片,從出道至今,她演過的作品屈指可數,但每一部都讓人印象深刻。然而這些小衆的片子並不是每個人都懂的欣賞,不過這也算是一種幸運。 連徐崢都帶着點羨慕對她說:“你都沒拍過爛片,你很幸運啦!”

是的,回顧譚卓的履歷,每一部都是有分量的作品。 早在2009年,譚卓就已經以女一號的身份出道,出演的作品是婁燁導演的《春風沉醉的夜晚》。 夾在秦昊、陳思誠兩位男演員中間,身爲新人的譚卓絲毫沒有被掩蓋光彩,她那種憂鬱、迷茫中又透着堅持和憨傻勁兒的眼神,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令人印象深刻。憑藉此片,譚卓入圍了第6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之後,被認爲星途明朗的她,並沒有就此轉向商業片,而是繼續出演一系列文藝片。 2011年,她與王寶強搭檔,在《Hello!樹先生》中出演“啞女”。

2012年,譚卓首次擔任製片,零片酬主演了女性電影《小荷》,飾演思想自由開放的女教師小荷。 此後,《李可樂尋人記》中的警花,《咖啡》中的女藝術家,《追兇者也》中的坐檯小姐“萍姐”,《三缺一》裏一人分飾兩角——可以看出,譚卓一直在打磨演技,嘗試不同風格的角色。

但她依然沒有什麼戲都接,她會根據自己的要求去選擇劇本,不會爲了流量或者上座率,去選擇一些很垃圾的東西。她從來不把追求“紅”作爲自己的目標,事實上,她自己本身一直把“紅”看得非常淡,她想做好的,是演員,而不是明星。 所以她爲了進一步增強演技,還選擇了挑戰話劇舞臺。在賴聲川導演的《如夢之夢》中,演了五年年輕時的顧香蘭。

譚卓說,因爲太過於沉浸於角色中,2013年剛開始演時,甚至有過一段抑鬱、失眠的痛苦時光。 不過她所表現出的顧香蘭仍然頗受好評,被許晴評價爲“挺較真、挺軸的,非常純粹。”

作爲一個高顏值的女演員,很多會選擇出演靚麗、討喜的“小花”式角色,但譚卓從不迴避,甚至樂於“扮醜”。 許多人看了幾部她出演的作品,都不能把幾個角色聯繫到同一個人身上,因爲反差太大了。也正因此,譚卓極強的可塑性,引起越來越多人的注意。 2017年,忻鈺坤的《暴裂無聲》中,許多人注意到了這個戲份不多、演技“炸裂”的女演員。片中,譚卓飾演主人公張保民的妻子翠霞。

由於礦場的水質污染問題,本就體弱的翠霞臥病在牀。兒子的失蹤,讓她焦急而又內疚。丈夫找兒子未果,反被人毆打,回家後翠霞流着淚,無力地打了丈夫幾下,將人物內心的心痛、無奈,精準地傳遞出來。電影的最後一幕譚卓也演的十分到位。 她抱着孩子(生前)飼養的那隻小羊,電影中第一次下了炕,坐在門口哭泣,這是人物被壓抑很久的情緒真正的釋放,也是譚卓表演張力的完美展現。

用導演忻鈺坤自己的話來形容,自己起初也沒怎麼重視這個角色:“我寫劇本是強劇情的,對人物的投入會有所削弱,譚卓幫我把這部分從五分補到了十分。” 一位幾乎全程臥病在牀的角色,被演繹的如此精彩生動,譚卓的演技實在讓人讚歎。 除了不斷磨練演技,揣摩角色心理,譚卓也經常爲了角色去付出和學習很多自己沒有接觸過的東西。

今年5月,她主演的《西小河的夏天》在院線上映。在這部影片中,她飾演的是一位小有名氣的越劇演員楊慧芳,一心角逐梅花獎的她卻忽略了兒子和丈夫。 爲了演好這個角色,身爲吉林人的譚卓專門苦練越劇和南方方言,在越劇表演中的舉手投足都流露出十足的江南韻味。

譚卓就是這樣一個既然去做,就盡全力的人。在演戲上,她嚴格要求自己,但是戲外,譚卓活得很隨性。 媒體常把“文藝片”和“不賺錢”這樣的問題拋給譚卓,譚卓每次都回答他們:賺錢不是第一要務。在她的心中,文藝片還是商業片、賺錢或是不賺錢,從來不構成選擇。 “對我來說它們是一樣的,有興趣想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非常追隨內心,選擇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爲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覺得自己“活得蠻奢侈的”。

其實,她原本是不太想幹演員這一行,因爲名利對她沒什麼吸引。 她自小生長在富足的家庭裏。母親從過政,經過商,做過老師,後來自己做買賣開夜總會。 媽媽出去應酬會帶着她,大人們在一個包廂裏喫飯談事,她就在隔壁包間,想喫什麼點什麼。也能在歌舞昇平的夜總會呼呼大睡,醒了就去倉庫拿開心果,把身上所有的口袋都裝得鼓鼓囊囊,第二天帶到學校嘩嘩啦啦的倒在桌子上給同學們分喫。

上學時,同學都覺得她像只豹子,破壞力特別強,一旦覺察到危險鋒利的爪牙就會露出來。 她曾一巴掌把同窗男同學打得輕微腦震盪,就因爲他欺負自己的好朋友。 臉皮薄,開不起玩笑,高中時期的她曾經跟老師保證過“我會改”,老師則說她改不了。 你的傲氣是骨子裏的。這樣長大的譚卓,自然帶着股子不一樣的氣質。 接的很多戲在別人看來也都是沒名沒利的“無用功”,然而譚卓覺得,自己喜歡就行。 

爲了出演話劇《如夢之夢》,她很長時間不能接新戲,用她自己的話說,“掙的錢只夠自己買水喝”。這樣長大的譚卓,自然帶着股子不一樣的氣質。她仍然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從來懶得爭搶。 接的很多戲在別人看來也都是沒名沒利的“無用功”,然而譚卓覺得,自己喜歡就行。 爲了出演話劇《如夢之夢》,她很長時間不能接新戲,用她自己的話說,“掙的錢只夠自己買水喝”。

幾度入圍國際電影節,算是國內女演員當中少有的文藝片佼佼者,但譚卓爲人低調,她說,自己之前的狀態是一個“不在線的女演員”。 譚卓並不熱衷於一般女明星追求的“曝光率”, 工作之餘的大把時間都用來在世界各地“遊居”,之前她還以策展人的身份,做了一場藝術展。 不過隨着年齡的增長,譚卓決定之前過於“自我”的生活要開始往更職業化的工作軌跡上偏移。 希望接下來的譚卓,別失了初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