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平安好醫生股價再次創出歷史新高64.65港元,最新市值接近685億港元,今年以來累計漲幅已高達132.43%。

  股價一度破發、腰斬,今年以來卻大漲132%!互聯網醫療第一股完美“逆襲”的背後推手原來是......

  作爲中國平安分拆上市的首家公司,平安好醫生在去年招股階段便備受矚目,被稱爲互聯網醫療第一股。不過,與2018年上市的一批新經濟股一樣,平安好醫生在上市之後股價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經歷了破發、股價腰斬的尷尬處境。近期公司與一批中資股集體完美逆襲,演繹港股局部牛市,這背後經歷了什麼樣故事呢?  

  股價完美逆襲  

  平安好醫生這一場逆襲之旅從8月6日低點28.55港元開始,一路攀升,近期更是連創新高,直至在10月18日盤中上觸歷史最高點64.65港元,短短兩個多月間,股價已從底部反彈126.44%。其市值也水漲船高,目前已接近685億港元。

  就在股價再創歷史新高的前兩天,即10月16日,2019中國常春獎正式揭曉,平安好醫生在多輪評選中脫穎而出,榮獲2019中國常春獎“年度健康服務平臺”。

  2018年4月23日,平安好醫生在港正式招股。當時頭頂中國互聯網醫療上市第一股、中國平安旗下四隻“獨角獸”之一、港股新股“凍資王”第11位等光環,其基石投資者堪稱豪華陣容,七大基石投資者包括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基金、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委員會、美國資本集團、馬來西亞政府戰略投資基金Khazanah Nasional Berhad、正大光明控股有限公司、瑞士再保險,稱得上羣星閃耀。

  2018年登陸港股市場的還有其他新經濟股,如衆安在線、閱文集團、易鑫集團、雷蛇、小米、美團等,作爲港股市場的新物種,這批其他新經濟股上市之後,均經過一段股價深度下挫、跌破發行價的尷尬歷程。

  平安好醫生也不例外。在招股階段出盡風頭的平安好醫生於2018年5月4日正式在聯交所主板掛牌交易,當天險守發行價;上市第二日該股一路下挫,早盤跌幅一度超10%,收盤報52.75港元,比發行價54.8港元跌3.74%。隨後股價繼續震盪下行,今年1月4日創下歷史新低23.6港元,相較發行價跌了56.93%。

  對於當時新經濟公司的破發潮,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回應,成立不久的新經濟公司需要一些時間來向市場證明其真實的內在價值,其表示,對於香港市場來說,這些新經濟公司尚屬新物種,無論是買方、賣方還是中介機構,都需要時間來學習和摸索如何給它們合理定價。  

  南下資金搶籌明顯  

  近期股價不斷創出歷史新高的不僅是平安好醫生,還有李寧、波司登、美團、海底撈和安踏等衆多知名中資股,一起聯手演繹了港股的局部牛市。在港股動盪不穩的市況下,到底是哪路資金對包括平安好醫生在內的這批中資股青睞有加呢?

  香港資深金融和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爲,當前香港經濟狀態未完全明朗,市場觀望氣氛濃,比較進取的就是內地資金,從近期的操作手法上看也有明顯的特徵。

  這從數據上也能得到印證。儘管今年港股整體成交清淡,但廣證恒生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9個月,整體港股通累計淨流入1592.56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756.35億元增加110.56%。

  而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顯示,10月以來,南下資金的累計淨入額已達到125.28元。

  隨着南下資金的增多,通過港股通持有港股公司的股份比例也在增長。2014年南下資金對單隻個股的最高持股比例不到5%,2015年底南下資金持股最高比例攀升到29.44%,到了2019年10月18日,港股通資金對個股——神州控股的最高持股佔比已高達44.52%。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顯示,港股通持股比例超過20%的個股就有39只。其中,港股通對平安好醫生的持股比例爲3.36%。

  10月以來,平安好醫生在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榜單上多次上榜。其中,上榜滬市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的次數爲10次,排名第一,甚至超過了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和騰訊控股的9次。在深市的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榜單上,平安好醫生排名第七,上榜4次。

  股價一度破發、腰斬,今年以來卻大漲132%!互聯網醫療第一股完美“逆襲”的背後推手原來是......

  此外,廣發證券認爲,由於國內“資產荒”,理財子公司、險資等資金主動或被動增加港股配置:

  1)國內理財子公司權益管理規模大增,但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行,海量理財資金需要尋找隱含回報率更高、基本面波動更小的權益資產進行配置;

  2)最新保險公司資金運用規模超過16萬億,但境外權益配置比例較低,港股仍然是資本市場開放背景下國內險資“出海”的最佳窗口,且港股高股息符合IFRS9下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需求。

  廣發證券表示,中期內,仍看好香港中資股“盈利穩、估值升”帶來的市場機會。  

  2021年實現扭虧爲盈?  

  不過,近期表現大放異彩的中資股中,多數業績向好甚至表現搶眼,連年虧損的平安好醫生憑什麼脫穎而出呢?

  例如,在10月17日股價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累計漲177.75%的海底撈,就交出了一份亮麗的半年報,其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上半年收入116.95億元,同比增長59.3%;淨利潤9.11億元,同比增長41.02%。

  同爲新經濟股的美團,則在8月23日披露二季度財報,宣佈首次實現整體盈利。2018年美團還淨虧損大約1155億元,因此一度被戲謔爲“虧損王”。今年一季度,美團虧損額也超過14億元。而2019年第二季度,美團稱經調整EBITDA達23億元,經調整淨利潤15億元。

  平安好醫生8月6日公佈2019年中期財報顯示,平安好醫生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02.4%至22.73億元,因市場營銷及管理費用降低,淨虧損同比減少38.4%至2.73億元,仍未扭虧爲盈。平安好醫生一直處於虧損之中,從2015年到2018年,平安好醫生虧損總額分別爲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9.13億元,累計虧損已超過30億元。

  對於業界關注的公司何時實現盈利的問題,平安好醫生董事長兼CEO王濤在業績發佈會上稱,作爲成立僅五年的互聯網公司,當前管理層更關注醫院和患者的流量獲取,未來兩三年互聯網醫療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平安好醫生未來實現盈利是在預料之中的。“平安好醫生想要盈利很簡單,但我們希望在移動醫療這條路上,成爲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企業。

  中信建投分析師陳萌預測,平安好醫生2019年至2021年營收分別爲 47.4億元、65.3億元、89.2億元,同比增長 42.1%、37.6%、36.7%,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0.3、7.40 和 0.10 億元。隨着公司用戶體量增加,業務拓展產生規模效應,運營費用率持續下降,其認爲淨虧損幅度有望進一步收窄,並於 2021年實現扭虧爲盈。

  平安好醫生今年上半年發展迅猛,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平安好醫生註冊用戶數達2.89億人,較2018年年末增加2410萬人,過去12個月累計增加6130萬人;期末月活躍用戶數達6270萬人,付費用戶保持高增長,月付費用戶(MPU)達222.9萬,同比增長61.2%。

  另一方面,互聯網醫療正迎來政策機遇。上海市8月13日發佈《上海市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陳萌認爲,公司在線下圍繞政策機遇積極佈局,隨着政策面的明晰和在線診療納入醫保體系的推進,公司憑藉豐富的互聯網醫院運營經驗和自有醫療團隊分診分成可加速收入增長,完善線上+線下家庭醫生服務閉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