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安导演,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双子杀手》,在酝酿了20多年,拍摄了两年之后,终于和大众见面了,360度无死角的运镜、3D、4K、120帧的王炸组合,带来了一场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对新技术的探索与内在表达的融合,堪称电影史上的一场革命。

电影讲述的是美国国防情报局的特工亨利(威尔·史密斯饰),在退休之际遭到追杀,一系列激烈较量后,他发现杀手正是20多年前的自己。这是一部商业片,酷炫、紧张、全程无尿点,同时也是一部艺术片,引申的内涵都引人深思,是自我的对决,同时也暗喻父子关系。

《少年派》让李安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是他首次尝试3D技术,之后,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采用了120帧的技术,当时全球也只有 5 家电影院能支持 120 帧,绝大多数电影院还处于24帧的配置上,可谓一票难求,李安不置可否地走在了技术前沿。现在上映的《双子杀手》,更是来了一个豪华套餐包,用CG技术打造了好莱坞片酬最贵的“虚拟真人”,两代“ 史皇”同框对决,真真假假让人分不清楚,同时,120帧更是让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清晰呈现,激烈的打斗、枪战、爆破、追逐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24帧与120帧的具体区别可以通过两个动图直观显示,第二图还只是60帧的呈现效果,加上影片大量采用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有望与VR比拼,为了这部电影的放映,很多影院不惜花费重金进行了升级改造,从现有售票影院的标注来看,支持60帧、3D的影院已经过半,有了跨越的进步,在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地的盟友,也可以在家门口第一时间感受到120帧的魅力。

同时,这部电影的主题曲《野望》由高晓松作曲,李宇春献唱,“我由我抉择,不向你复刻”爆发出强劲的叛逆与力量,与电影的中心思想不谋而合。

有人对这部影片抱有极高的期望值,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李安拍商业片可能不够擅长 ”,“ 克隆题材早就过时了”,“ 看了预告片,除了技术没有其他想看的欲望了”,但看过正片后,就能真正体会到,技术上的革新是前所未有的,内容上是值得回味的,他用“真我”和“假我”引出了哲思的议题,他们厮杀、对抗、角逐、最终和解,其中也探讨了科技导向的重要性,影片后期出现了第三个年轻的Henry,他身手敏捷,在枪支弹药下也不会有丝毫的退缩,没有恐惧,没有怀疑,更没有思想和情感,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杀戮工具,若科技被这样不分善恶地滥用,所带来的恶果将是人类所无法承受的。

李安在采访中表示,“人不能用男女、阴阳这样百分之五十来分类,每个人的内心都由很多元素在里面,每个人都由不一样的成分,不是那么可以简化的”,这也和他电影所蕴含的内核一样,包容、尊重、温和,同时又有共感、敏锐、细腻,他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思考融入了每一部作品中,值得细细琢磨和体会。

他用实际行动拓展了电影技术的“边界”,从镜头铺排、转换到融入都让人为之惊叹,周围的一切静物都在为主角服务,却又看不出刻意安排的痕迹,也只有李安能拍出这样独特的效果和艺术风格。这部影片的重点虽然落在了技术的突破上,但并没有刻意去突出技术,只是很从容地在演绎一个故事,将多年来的体悟和感受以隐秘的方式融入到角色与关系之中,引人入胜。

电影发展这么久,数字电影却始终在模仿胶片每秒24帧的技术,这种局限需要有人打破,可惜的是,目前大多数商业导演都还停在安全区,只选大众认可的题材,他们考虑的永远是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回报。而李安却坚定地要去做这个开创者,哪怕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也是值得的,他在采访中也说到,觉得自己就像是“在战壕里的军人”,在不惜代价地打头阵。或许现在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也没有太多人理解这些努力有什么意义,但他坚定地相信,只要再多一点时间和耐心,电影行业会经历伟大的变革,继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

“人总是有从虚到实到精神感受”,李安是真正有才华又不被外界混杂的声音所裹挟的人,懂他的人,自会明白他的好。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