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周的这位君王,我们习惯性地把他称为姬发,但在遥远的过去,是不能这么称呼他的!

我们都知道姬发的长兄叫伯邑考,姿容出众,是个优秀的继承人。在伯邑考的光环之下,姬发不显山不露水,也因此躲过了纣王割韭菜的镰刀。但封神演义毕竟是后人所撰,对前朝的风俗和称谓了解得并不深,如果让真正的殷商之人来看,只怕要笑掉大牙。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纣王口中蹦出的那句姬发小儿有多不合常理?

姬发排行第二,按照古人的命名顺序,伯、仲、叔、季,他应当是仲字辈的。长兄伯邑考、三弟管叔鲜,而姬发,就被称为仲发。就像前两位,在拥有官职前应该被称为伯考和叔鲜,而不是像姬发那样被称为姬考、姬鲜……

在姬发出生时,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也不过15岁,伯仲叔季显惠雅幼这样的命名方式还没有彻底成熟,姬发后面的文公旦和一大堆名字里带叔的弟弟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姬发之母、周文王的正妻,最小的儿子却是叫冉季载,可见当时季字辈代指老幺,而且应该是嫡子中的幺儿。那么咱们熟知的周公在承接官职之前,也可能被称为叔旦。感觉上,姬发这个称呼是不是更好理解?

仲发之所以被称为姬发,跟他开创西周盛世、被后人称颂有关。若是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换成伯邑考,称呼大概也会像他那样被加工成姬考。可惜伯邑考英年早逝,人们对他的了解远不如他的父亲的二弟,于是留下了这个原汁原味的殷商人名。

姬发在崭露头角之前被称为仲发,长兄骤逝,他也可能被动地接过“邑”之称,而在父亲逝世、登基为王之后,他的称谓就改为武王发了。没错,夏商周时期的男子称谓都是氏/封号+名,只有女子才会以姓+名作为称呼,就像殷商末代王后己妲,就像姬发的正妻邑姜。

如果姬发真的从几千年前穿越到现在,听到我们赋予他的称呼,大概也会一脸懵圈。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咱们熟知的命名方式才在神州大地上蓬勃发展,在此之前的华夏,留给后世的只是传说。不过,封神演义也是考虑到我们的接受能力才如此魔改,要不然,看着满眼的伯仲叔季,能像姬发这样琅琅上口、深入人心吗?

事实上,姬发这个称呼,是用当代的女性称谓方式而非男性,让本尊听到的话,只怕是会脸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