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殷商历史上,有过这么一段趣事:身为君王的帝乙在三个子嗣当中选择继任者,却偏偏挑中了幼子纣王!

纣王在帝乙的子嗣当中,绝对占不住一个长字。帝乙三子,长为启,次为衍,三为受,生母均为同一后妃。可帝乙没有挑中启,也没有挑中衍,难不成是纣王本身有什么特殊之处?

此事要从纣王母亲身上说起,她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帝乙的王后,而是在妃位上坐了好些年。要成为殷商君王的结发正妻,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母族强盛、族人是商王的忠实拥趸、自身品貌才干过人。而纣王生母或许没能满足以上条件,或是因年纪太小错过了成为帝乙正妻的机会,只能以妾室的身份进入后宫。此后,她接连为帝乙生下了长子启、次子衍,母凭子贵,在纣王出生之前就成了帝乙的正妻!

在纣王生母之前,帝乙的正室王后没能给丈夫留下一个嫡子,就匆匆地撒手人寰,简直就是凭空给她制造了一个扶正的机会。不巧,帝乙的其他嫔妃也没能为他诞下男性子嗣,或是早早夭折而去,而纣王生母一举生下两个庶子,斩断了其他女性子嗣的继承权,毫无疑问,她就是殷商新一任王后的不二人选!

生母成了殷商王后,启本该是下一任君王。然而帝乙的新王后的确能生,又生下了第三个儿子,取名为受,此子,便是后来的纣王。由于母亲是王后之尊,纣王一出生,便是当之无愧的嫡子。虽说不是长子,但帝乙嫡子这个头衔,没有人能跟纣王争。

不巧殷商的继承制度还有一条铁律:立嫡不立长。既然有了嫡子受,帝乙也只好放弃立庶子启为下一任君王的念头,将微地封给启和衍,让他们远远离开朝歌。这也是他们生不逢时,可以说,若是衍晚出生数年,届时母亲已当上王后,他一出生便是嫡中长子,王位同样也该属于他。可惜衍没有这份福气,王位让纣王得了!

不过纣王也的确对得起帝乙交给他的王位,他在位期间,殷商版图大规模拓展,若不是远征东夷时被西岐抄了老巢,牧野之战就该是另一个结局了!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六大罪行匪夷所思,后人为了更好地解释他的兵败如山倒,脏水那是接二连三地泼,几千年下来,纣王的名声还能好听吗?

说真的,纣王老了,步子又迈得太大,若是他年轻个几十岁,还真不知道输的会是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