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木兰传奇》的别名可以看出,好莱坞电影《花木兰》本质上是拍给欧美观众、兼顾国内院线的影片,商业性是出品方迪士尼首要考虑的,因此,才会出现这部作品各种“魔改”式骚操作、在观众中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然而,华人全明星演员出演的《花木兰》,本质上依然是为了适应北美和欧洲观众“中国式传说”的刻板认知与心理预期,对同时取悦东西方观众和创造“电影宇宙”驾轻就熟的迪士尼,这次却为了北美观众的所谓“民意”,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正确”式的魔改与妥协,结果两头都不讨好。

迪士尼精心打造的好莱坞“公主宇宙”大片《花木兰》,在疫情与口碑的双重打压下遭到了重创,全球撤档的结果始料未及。不过,面对国人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好莱坞专门拍给西方人看的魔幻改编版《花木兰》,就是一只“纸老虎”。

从《木兰传奇》的别名可以看出,好莱坞电影《花木兰》本质上是拍给欧美观众、兼顾国内院线的影片,商业性是出品方迪士尼首要考虑的,因此,才会出现这部作品各种“魔改”式骚操作、在观众中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

客观的说,迪士尼出品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电影语言、节奏把控、娱乐性与商业性上,都达到了国际大片的水准,美籍华人女演员刘亦菲,在形象气质与动作戏上与“花木兰”这个角色比较贴合,因《叶问》系列正火的甄子丹戏份不少,再加上巩俐、李连杰等华人明星的加盟,让该片备受期待。

然而,华人全明星演员出演的《花木兰》,本质上依然是为了适应北美和欧洲观众“中国式传说”的刻板认知与心理预期,对同时取悦东西方观众和创造“电影宇宙”驾轻就熟的迪士尼,这次却为了北美观众的所谓“民意”,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正确”式的魔改与妥协,结果两头都不讨好。

据说在宣布撤档前,该片在IMDB上被各类“一星”差评压低了分数;一些国内观众也厌倦了不尊重国人世界观与认知、带有强烈倾向和刻板印象的“好莱坞式中国故事”。

为了打开国内院线,在这个全世界增长最快的电影市场中大赚特赚,好莱坞可谓是用心用力、不用其极。

从一开始,在国际大片中安排人气高的中国明星担任配角,到将中国故事进行西方化的重新解构,再到国内上映日期早于北美、邀请华人(中国)演员主角,好莱坞显示出足够的“诚意”,却发现这些“专供”的国际商业大片,在国内电影院线的票房表现越来越差。

究其原因,还是好莱坞习惯于用“普世价值观”的出发点,去理解和诠释故事,这种强文化输出固然曾经顺风顺水,如今却遭遇了越来越大的争议。

几年前,谁能想得到《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与《流浪地球》牢牢占据国产累积票房排行榜前三甲,哪怕稳稳收割世界票房、成为全球票房首位的《复仇者联盟4》,也不得不屈居这些国产大片之后。

正因为中国人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取得长足进步的精品国产大片,才成为国内观众追捧的对象,归根结底,这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正因为如此,西方视角的《花木兰》才如此不受待见。

这次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西方人骨子里的刻板、傲慢与无知。从各国政府对待疫情的轻视与妖魔化,到长期被西方舆论忽悠瘸了的欧美国家普罗大众,各种匪夷所思的奇葩表现,让付出了沉重代价才取得了抗疫阶段性成果的国人,看清楚了很多事。

求人不如求己,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融入骨子里的中国人,对西方那一套说辞越来越不屑一顾。本质上还是西方那套普世价值观的《花木兰》,哪怕能正常上映,也会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不得不为自己的先入为主而付出代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