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思想中,给孩子留下一笔资产想法是根深蒂固的。每一个做父母的,不管家庭的状况如何,都法子内心的想对得起自己子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拥有一笔客观财富,希望孩子离开自己庇佑以后仍能经得起风雨,保障着他们过上幸福美满安康日子。特别是富裕家庭,此种观念更加的严重,这种思想一辈接着一辈,周而复始,世代相传。父母好像就是为哺育孩子才来到世间的,是为后代幸福而活在世上,一辈子都在做着为孩子打工的角色,贡献着自己一生,即使自己老弱不为、风蚀残年情况下,心中也在惦记着给孩子留些什么来保障他们以后生活美好。中国一代一代的父母真的既伟大而又可怜。

卢芳工笔画

卢芳工笔画

卢芳工笔画

在这种思想观念中,直至现在,家庭传世收藏延续一千多年。国家昌盛经济繁荣,国民生活大幅度提高,也繁衍了大量资本实力雄厚的家庭,这种观念在他们心中更加强烈。一是想在自已当前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投资收藏,好给孩子留下一堆宝物,供儿女今生享用,保障孩子生活美满幸福,即使在他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对他们有所帮助,能够度难解危;二是担心自己资本将来出现不测,留一批“宝贝”备急之用,给自己家庭今后生活也留个“底气”。

在一代一代的中国传统收藏中,因中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情节,艺术品成为收藏的首选目标,特别是书法和绘画作品,因观赏性强,品格风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以及修身养性,以及具有传世资本价值的长久性倍受青睐。宋元至今,追求书法绘画艺术品收藏的人越来越多,时至今日,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书画艺术品已从历代的王公贵族、官宦名流、文人墨客家的专享藏赏之物,进入到现在的普通人家。在宋元明清等时期,那个时候玩收藏的主要是以名人字画为主,而那个时候的收藏家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在每个朝代的各个时期,虽然也多灾多难,经济环境和各方面的条件与现在无可比性,但传承艺术收藏的一些家族,竟在二三百年家族能不倒,中间虽有危难,但几幅名人字画就会化险为夷,度难解忧。

卢芳工笔画

卢芳工笔画

卢芳工笔画

在日本和西方一些国家,也是特别讲究家族式的传承收藏,而且艺术品视角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特别讲究作品的传世意义,为了达到传世的意义和规避风险,他们在选择画家上十分严谨,认真评判书画家的艺术水准,在投资收藏方式上,他们特别讲究“爷爷买,孙子卖”这种隔代卖的收藏投资理念和方式,而且这种隔代卖的时间差正好体现出爷爷那个时期的作品,到孙子辈时正好上升到一个良好价位。他们每年卖一二幅爷爷买的作品,然后,再用此款收一批当代优秀艺术家作品收藏流传。如果按我年龄算起,我现在卖的作品应该是我爷爷同期的艺术家作品,也就是齐白石到李可染这一年龄段限的画家。就这样,他们家族良好良性的传承艺术品投资收藏,使艺术品成为他们家庭最优质的传世财富。

卢芳工笔画

卢芳工笔画

文化艺术品收藏也是传承家庭文脉的一种优质方式。一个家庭没有文化是很可怕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打折扣。文脉的延续对一个家族的品格和思想素质以及文化修养的熏陶极其重要。并且投资收藏的艺术品随着时间的延续,价值不断地体现和放大。世界上也只有艺术品的价值具备永久性和很强的价值复活力量,多少战争和灾难过后,艺术品的价值能再次复活,而其他的一切荡然无存。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的历史上权贵富贾多如牛毛。就拿清朝山西票号银行来说吧,家家可是富可敌国。那时,这些票号老板们高枕无忧的想,他的财富就是十代八代子孙也用不完,如果有先见之明者告诉这些票号老板们三年之后就会穷家荡产,就是杀死他他都不会相信;前些年,当代那些有几十亿的超级富豪,十年下来至今已所剩无几。他们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你对他说过几年他就会倒闭破产,他听了绝对不会相信,过几年他真倒闭了,他都不知道自己的钱怎么没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位搞企业的浙江朋友,前些年经常从我和朋友那里拿画送人,当初他送出去的画虽没花多少钱,但目前已增值到两个亿左右,可是现在他的企业却面临倒闭。当初百万对他都不算钱,现在几十万对他都是巨款。假如他还有两个亿的艺术品,不是一个很好的保障吗,那个时候我让他自己留一部分收藏起来,他置之不理。

卢芳工笔画

卢芳工笔画

书画等艺术品的价值久经不衰是它自身的文化艺术价值的体现。别看一幅小小的作品,它是国家文化艺术的传承元素,它是体现国家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的重要力量,它是宏扬国家文化艺术的中坚。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收藏,最终体现的是国家利益和家庭受益,试想,如果没有民间收藏,国家的文化艺术不可能良性延续传承,历代的文化艺术珍品就不会保留至今,中国文华就层层断代。那我们的国家会成什么样?国家文化无源如人无脉无宗,孤魂野鬼。所以,家庭收藏对家庭对国家意义是重大的,艺术品价值的永久性就体现在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