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丁悦教授表示,冯阿婆仅仅在走路时摔倒就发生股骨颈骨折,其实背后的“元凶”就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起病通常十分隐匿,就像冯阿婆一样,直到出现了骨折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骨质疏松非常严重了。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总体患病率约23%,其中50-59岁女性骨松患病率为24%,80岁以上患病率增加至83%。

全球每年会有900多万人因为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其中髋部骨折发生1年后的死亡率可达20%-4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副主任丁悦教授介绍,对于骨质疏松症和伴随的骨折,应当做到“防患于未然”。

世界骨质疏松日:91岁阿婆摔一跤就骨折,“元凶”竟是骨质疏松

图文无关,仅为配图

91岁阿婆摔跤后骨折,“元凶”其实是骨质疏松

去年年底,91岁的冯阿婆在晚饭后散步时不慎跌倒,当时就出现了髋部疼痛,站不起来了。旁人看到后马上通知了家人,并拨打了120。随后,冯阿婆由救护车送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X光检查显示她的股骨颈骨折。

丁悦教授介绍,超高龄患者的手术是对医务人员的挑战。“若是不做手术,采用保守治疗,冯阿婆可能就很难再下床了。若是进行手术,冯阿婆的心肺、肝肾功能均也不甚理想,即便腰麻也有极大的风险。”经过多学科会诊及科室讨论,专家团队决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冯阿婆进行治疗。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第二天,冯阿婆就扶着助行器下地走路了。

不过,在冯阿婆住院期间,医务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陪床的家属是冯阿婆的儿子,也是一位将近70的老人了!扶着冯阿婆走路时,母子二人一起颤颤巍巍,着实让医护人员捏了一把汗。对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60多岁时上有父母需要照料,下有孙子孙女要带的情况已不再罕见了,许多退了休老年人也依然是家里的另一种“顶梁柱”。

然而,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有些疾病的发生率也会越来越高。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总体患病率约23%,其中50-59岁女性骨松患病率为24%,80岁以上患病率增加至83%,而全球每年会有900多万人因为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其中髋部骨折发生1年后的死亡率可达20%-40%。丁悦教授表示,冯阿婆仅仅在走路时摔倒就发生股骨颈骨折,其实背后的“元凶”就是骨质疏松症。

世界骨质疏松日:91岁阿婆摔一跤就骨折,“元凶”竟是骨质疏松

图文无关,仅为配图

骨质疏松让骨头变“脆”,如同老树被“蛀虫”

丁悦教授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通俗来说,就是骨头像被虫子侵蚀的老树一样变得不再结实,因此受到很轻微的外力时都可以导致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就是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的使用而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出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于绝经后的妇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则常见于超过70岁的老人家。

“骨质疏松症起病通常十分隐匿,就像冯阿婆一样,直到出现了骨折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骨质疏松非常严重了。” 丁悦教授表示,大部分早期骨质疏松症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时疼痛加重。但是这一症状可以体现在多种疾病上,很容易被误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骨性关节炎等退变性疾病。

世界骨质疏松日:91岁阿婆摔一跤就骨折,“元凶”竟是骨质疏松

91岁冯阿婆经过丁悦教授(右二)团队手术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

由于疾病本身导致骨头变“脆”,而平时症状不明显未加治疗,再加上老年人肌力下降容易摔倒,因而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骨折一旦发生,伴随的是部分生活能力的丧失,除了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外,各种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很可能对老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预防骨质疏松,避开骨折。#清风计划##青云计划##医联媒体超能团#

本文指导医生:

丁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我院骨外科副主任,临床试验设计部主任。擅长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及关节镜技术治疗骨关节疾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

( 通讯员:张阳、刘昕晨、李仕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