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大争之世,留下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就给大家来讲一个。

话说,楚国将领子发,有个爱好。

啥爱好呢?

好求技道之士。

说白了,这种爱好,当年太多人有了。战国四君子,哪个不养士?手下不都有各种各样本领的人吗?

鸡鸣狗盗大家应该都听过。

说的是孟尝君出使秦国被扣留。手下有个善偷的家伙,偷来了昭王小妾垂涎已久的白狐裘献上,小妾便吹起了枕边风,使得昭王答应让孟尝君回国。孟尝君惶惶如丧家之犬,星夜回逃。到了关口,却听到追兵来袭。原来,秦昭王反悔了。幸得门客里有个擅长学鸡叫的,一顿哦吼,骗开了城门,才逃得一命。两个平素被看不起的人,关键时刻起了大作用。

(孟尝君剧照)

虽然子发并不入几大君子之列,但他所做,比起后辈田文等人,一点也不逊色啊。

说话,那日,有人自称是小偷,得知将军好客,前来投奔。

子发一听,二话没说,穿好衣服,以礼相待。

随从们都想不通啊,不就是个小偷吗?干嘛跟对他客客气气?

子发说,你们懂什么咯!

很快,子发府上的人就见识了老大的眼光。

齐国攻楚,子发为将,率兵抵挡。结果却是——

兵三却。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

打不赢啊,那些平时看起来高谈阔论的大臣们,献了很多高大上的计策,全无用处。

就在子发一筹莫展之时,小偷出来给老大分忧了。

他说,“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

子发说,去吧。

完全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问其辞而遣之。”

小偷潜入齐营,摸入主帅大帐,趁着他睡觉时,把他的蚊帐偷了来。

(盗贼剧照)

第二天,就在齐帅搞不清状况时,听得楚军派使者来了。

使者传子发的话,今天我们士兵去砍柴,在山上捡了您老的帐子。想着现在晚上蚊子多,急忙送了来。希望您老晚上睡得安稳。

第二晚,偷来了枕头。

第三晚,偷来了簪子。

看着被楚国使者送回营中的贴身之物,齐将怕了。心想,我要还待这里,脑袋都不知道啥时候被搬走了。撤吧。

怎样,这个小偷,比起孟尝君的手下来,更厉害吧。毕竟,鸡鸣狗盗救的只是孟尝君一人,而此小偷,救的很可能是整个楚国。

(战国剧照)

然则,问题来了,既然他如此厉害,为何不干脆把齐帅的脑袋摘了?让他们群龙无首?难道是因为当时打仗,奉行君子之道?如此手法,不够光明正大?

而齐帅本来占据优势,突然就这样撤兵,回去不怕处分?

这故事出自西汉刘向的《淮南子》,此书是为讽喻新君刘彻的改革而作,希望继续像汉初一样无为而治,别搞那么大动作。

对刘向而言,这就是个寓言,漏洞就漏洞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