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也是美麗的季節。秋天的地窨院是什麼樣子的?10月27日,攝影師攜帶航拍器來到山西平陸中條山下,在一個完整保留地窨院的小村,航拍了秋天裏的地窨院。雖然一些住戶已經搬離,但仍舊居住在地窨院中的老人還保留着削柿子曬柿餅的傳統,在地面上不停地忙碌着。一抹金黃給樸素的地窨院增添了少有的亮色。

地窨院也叫地坑院、地窯院,在陝西、河南、山西、甘肅都有存在,但各地略有不同。山西平陸是晉南地區目前保留地窨院最多的縣區,部分地窨院仍有人居住其中。據資料顯示,地窨院是一種已存在四千多年的獨特民居,它源於遠古人的穴居方式,一般都深藏在十幾米的地下,被專家描述爲“埋在地下的四合院”。

從空中看,四四方方的地窨院在婆娑樹影下,就像一個個火柴盒鑲嵌在大地上。

平陸的地窨院大的有幾百平方米,小的幾十平方米。當地人說,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之前,幾乎家家都住地窨院,“進到村子只見炊煙,只聞雞鳴狗叫,就是看不到一間房子,不熟悉村子的人不敢在村裏夜行,因爲不小心就摔進了地窨院”

今年67歲的翟大爺介紹,地窨院都是靠人一下一下挖出來的,建造的順序是先挖出一個四方形的深坑,然後在坑的四壁挖窯洞,大小窯洞可挖8到10孔,用來住人、做飯和圈養牲畜,最後再挖一條斜坡的門洞供人出入。“挖一座院子看勞力多少,人多一兩個月就能挖好,人少可能一兩年才能住進去。”

翟大爺是村裏的老住戶,生在地窨院,長在地窨院,“在地下活了一輩子”。老人有一兒一女,目前都在縣城工作或打工,因爲習慣了村裏的生活,他和老伴婉拒了孩子們讓去城裏居住的請求,堅持生活在地窨院中。“住慣了安靜的窯洞,不喜歡城裏的鬧騰。”翟大爺和老伴邊削柿子邊說。因爲家裏人少,倆人準備今年就曬一點柿餅,給孩子們嚐個鮮,同時也算給自己找點事幹,否則沒事幹也閒得心慌。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農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原本隨處可見的地窨院逐漸被填埋。翟大爺居住的地窨院周圍原本有着六七座地窨院子,現在也僅有兩三戶有人居住,其它的都已荒廢長滿了荒草。

圖爲村中兩座還在住人的地窨院,遠處是新村裏村民用磚瓦蓋起的地面房屋。地窨院在慢慢遠離人們的生活,也在慢慢的消失。

翟大爺說,隨着地窨院減少,近兩年有很多人來看稀罕,大家對地窨院的防水防澇充滿疑惑。其實,每座地窨院中都挖有旱井,就是防止雨水倒灌,遇到雨天,雨水順着地勢就流到了井中,根本不會淹沒院子,也不會進到窯洞裏。“我們這裏缺水,以前井中積攢的雨水還能供人和家畜飲用,一舉兩得,只是現在家裏都通了自來水,雨水早不喝了。”

來源:騰訊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