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史背景

明英宗時期,皇帝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唆使下,領兵五十萬出征瓦剌,在土木堡被突襲,明軍大敗,主力潰散。英宗被俘虜,也先挾持英宗朝北京席捲而來。此時,明朝主力潰散,內部空虛,近處已經沒有援兵。

2.北京保衛戰

此時,皇太后命朱祁鈺監國,衆多大臣紛紛要求南遷,于謙不許。任兵部尚書,主持北京防禦。也先挾持的計劃破產,於十月十一日抵達北京。

于謙做了哪些準備呢,京城每個大門都都有將領守衛。而直面也先鐵騎的德勝門他留給了自己。並且下了最後一道命令,城門關閉後,不勝不得開門。意思就是,不能獲勝就只能等死,唯有死戰,纔有一線生機。于謙賭上了所有人。在北京軍民的同仇敵愾下,也先死傷無數,被迫撤回關外。

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不僅是防守住了北京,更是挽救了整個大明帝國。不然,整個黃河以北將會一片糜爛。

3.結局

明英宗北方回來後,隔了一段時間奪門之變重新登上皇位。遭到徐有貞等人誣陷,被殺,後被平反,追封太子少保。但他們不知道,于謙不需要這些,正如他那首詩中所說。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以上圖片來自百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