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順天府的官員不但沒有帶補助來,喫飯還用掉了一兩一錢銀子,趙一桂真正是精打細算,才能把這個葬禮辦完。好在從歷史記載來看,這位趙一桂是個頗有能力的幹吏,也很同情帝后的窘境,於是召集本地商人捐款資助,最終得錢 350千文(折銀 233 兩半),這便是安葬崇禎的全部費用了。

今天開始《人文課堂》將推出《薩蘇說歷史趣聞》,薩蘇老師將帶領我們發掘大背景下不被注意的小故事,翻開一部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畫卷。

今天咱們先搶先聽一個歷史小段:

崇禎的葬禮,實在寒酸,整個葬儀的費用還不到二百四十兩銀。

崇禎自縊後,其皇后周氏也自盡了,李自成令人用門板將兩人屍體抬到東華門邊,裝了兩口柳木棺材,還給搭了個臨時的靈棚。這時,歷史上諷刺的一幕出現了,據《明季北略》卷二十一“沈國元大事記”所載:“諸僚無一言者,亦無一哭者,即默默趨拜者,亦僅數十人耳。次早有武官及運糧者百餘人,向賊哭訴,賊始易以梓宮,移頓僧人施茶廬篷內。”來來往往的明朝舊官員都在忙着鑽營,沒人顧得上曾經奉爲“君父”的皇帝,明末之道德淪喪,可見一斑。

一說襄城伯李國楨曾哭拜並求葬崇禎,但從其一貫人品與此後葬禮過程全無參與看,正如沈國元所言:“襄城世臣,固因有哭諍自刎之義,而未必真也。”

李自成面對此景,未必無感,於是下令安葬崇禎。既無陵寢,於是決定將其葬入田貴妃墓內。這就是今天思陵的由來。

不過,說是要葬皇帝,李自成的部下對崇禎不會有什麼感情,自然不會着力去做,而明朝舊臣又大多忙着趨附新朝,也無人管事。最終,這件本來應該驚動天下的大事,竟落到了一個連官員都不是的小吏——昌平州吏目趙一桂的頭上。

若是往日君王的山陵大禮,趙一桂這個級別的小吏能在路邊跪着迎奉已是極大榮耀,但這麼大的事兒落在頭上,他卻只有頭大如鬥。上峯雖然命令他葬崇禎帝后,卻是一分錢也沒有給。經過戰亂,昌平州“鈔庫如洗”,哪裏有錢來辦此事?

好在從歷史記載來看,這位趙一桂是個頗有能力的幹吏,也很同情帝后的窘境,於是召集本地商人捐款資助,最終得錢 350千文(折銀 233 兩半),這便是安葬崇禎的全部費用了。有意思的是,這筆錢幾乎每一兩用在何處,都有明確的賬目。在明末無官不貪的情況下,這位趙一桂可算“良心吏目”了。

這筆錢中,單開閉墓道葬帝后入陵一項,便用去了兩百兩 —— 不要認爲這個價格高,承包此項工程的夫頭楊文也是個“良心工頭”,他要做的工作十分艱鉅。他需要挖開田貴妃墓的墓道,葬帝之後再重新填埋。古代帝后陵寢的墓道在墓主安葬後要用大石填滿以免遇盜,田貴妃之墓也是如此——她做夢也想不到老公會這樣追過來。“田妃墓隧道長十三丈五尺,寬一丈,深三丈五尺,督修四晝夜至初四日寅時始見地宮石門。”這樣的工作量,要兩百兩銀子實在很良心了。

而剩下的三十幾兩銀子,也各有去處。“搭蓋薄棚三間、小棚兩間,用銀四兩五錢;從紙鋪買紙用銀一兩八錢;從豬戶買豬用銀四兩五錢;從羊戶買湯羊二隻,用銀一兩六錢;從攢盒鋪買素供二桌,用銀一兩;從飯鋪買面及大米飯,用銀一兩;犒賞伕役,用銀二兩四錢;打造開啓玄宮石門用的拐釘鑰匙及石匠開門,用銀五錢;伺候送柩員役酒飯等,用銀五兩五錢;買細連繩用銀四錢;木匠工價用銀四錢;打掃靈棚人夫用銀二錢五分;順天府來人飯錢用銀一兩一錢。”

總算是順天府派了官員來參加,看來,這起葬禮的規格最後總算還是提高了一點兒。然而,順天府的官員不但沒有帶補助來,喫飯還用掉了一兩一錢銀子,趙一桂真正是精打細算,才能把這個葬禮辦完。

最後,這位“良心吏目”還召集參加葬禮的諸人,現場募捐到五兩銀子,給崇禎的陵寢包了一圈磚,“使大明故主,不致沉淪於荒郊”(譚吉璁《肅松錄》)。

據下到墓道里的人回憶,這陵墓呈工字形,前面一橫是三間寬的前室,放置有田妃的一些隨葬物,如箱籠及萬年燈、銅缸等,經過一豎的通道到達後寢,五間寬的石臺上原放着田妃的棺槨。衆人將田妃的棺材推到右邊,把崇禎放在中間,周後放在左側,而後獻祭而出,封鎖墓道,葬儀完畢。

此時崇禎用的是一口紅漆棺,但因爲無錢故此有棺無槨,監葬官覺得太過寒酸,於是臨時起意,把田妃的棺材倒出來,將其原來使用的“槨”也就是外棺給崇禎用上了……田妃和周後本不和,現在崇禎不但帶着周後奪了田妃的宅子,連人家的“牀罩”也搶了,崇禎在這裏能不能住得安穩,實未可知。

更令負責葬禮者唏噓的是,田貴妃的隨葬品竟然也十分寒酸,錦被只有一面是絲綢,另一面則用棉布代替,其隨葬金銀器物,也均用銅鉛代替。不知道這是經手的官員貪污所致,還是內宮在田貴妃死去時也已經拮据到如此地步。

可是,這樣一座沒什麼“油水”的陵寢,怎麼在2017年還會被盜呢?原因就是那個賊太有文化了……

欲知後事如何,

且聽薩蘇在《人文課堂》爲您分解。

本期嘉賓:薩蘇

薩蘇,199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知名軍史專家、日本問題專家,多次擔任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評論嘉賓,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設專欄節目《薩蘇說事兒》。

出版作品包括《國破山河在》《尊嚴不是無代價的》《退後一步是家園》《京味九侃》《中國廚子》《夢裏關山走遍》《高牆深院裏的科學大碗》等。

《人文課堂》

文藝之聲/每週日 22:00

閱讀之聲/每天 6:30、13:30、20: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