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此之外,随着婴儿达到不同的发育阶段,改变自己咿呀儿语的方式,父母们也会随之改变自己说宝宝语的方式。当父母使用婴儿导向语言时,婴儿的说话学习会变得更容易。

“对于宝宝来说,咿咿呀呀是一种从周围成年人处获得信息的社交催化剂,它并非毫无意义。”

婴儿咿咿呀呀叫唤起来可以说是萌化了,很多爱撸猫撸狗的人士可能更爱撸咿咿呀呀的小孩子。

不过当婴儿发出这种咿咿呀呀的叫唤时,可不光是为了卖萌,他们自有深意的!

科学家们认为婴儿是在用这种方式对父母发号施令,是在表达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在指导父母到底如何与自己交谈。而咿呀声前的父母,虽然不明就里,但会保持着聆听。婴儿的咿咿呀呀能帮助他们儿学会讲话,但除此之外,这些难以理解的发号施令实际上也在帮助父母学“宝宝语”。

“宝宝语”的科学叫法是“婴儿导向语言”

当父母使用婴儿导向语言时,婴儿的说话学习会变得更容易。更短的句子、更简单的词汇、更高的音高、发音更慢的言语,事实证明这些都有助于告诉婴儿:“集中精神的时候到了!”

当婴儿发出非语言的声音(就是那些咿呀)时,他们通常更加专心,更能够接受刺激。自身的学习潜能得到了最大化。而这种学习效果的提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宝宝改变了与父母的互动方式,让爸比妈咪们学会了与小孩交流的独特语言。

此外,这些简单的基本表达为小家伙们打下了语言基础。

“婴儿实际上在以某些方式塑造他们自身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习变得更容易。”此项研究的作者之一史蒂文·埃尔姆林格(Steven Elmlinger)说道。

除此之外,随着婴儿达到不同的发育阶段,改变自己咿呀儿语的方式,父母们也会随之改变自己说宝宝语的方式。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父母在影响小孩,小孩也在调整父母的行为。

其他研究指出,当婴儿对着某些物体咿咿呀呀时,父母更有可能谈论那件物体。比如说,假如一个婴儿开始对着奶牛玩具咿咿呀呀,它的父母很可能会说出“奶牛”一词或模仿奶牛叫声,抑或两件事一起做。不管怎样,婴儿似乎都学到了自己对着咿呀的那件物体的意思。

“我们知道,父母的言语会影响婴儿学习的情况——那是合乎情理的——婴儿自身的动机也会改变他们学习的方式。”埃尔姆林格说,“但婴儿如何改变父母,或者仅仅改变整体的学习环境之间的联系尚未被人研究过。那是我们正尝试做的事情。”

通过实验来证实

为了更好地弄清宝宝儿语的意图,埃尔姆林格和他的研究团队在游玩场所里观察了30对母亲和婴儿,两天各进行了时长30分钟的观察。

参与实验的9个月或10个月大的婴儿可以自由活动,玩耍房间内的玩具和动物海报,而婴儿工装裤上隐藏的无线麦克风记录下宝宝们的语言。母亲们也佩戴了麦克风,整个过程都有视频记录。研究人员测量父母的语法和词汇,以及宝宝的儿语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的变化。

数据表明:

宝宝儿语时,妈妈往往会用较不复杂的词汇、更简单的独词句和更短的单词来应答。父母们越是这么做,婴儿在第二天的玩耍期间学会新语音的速度也就越快。这也反映,单个词汇的发音可能对婴儿和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的影响最大。

原来父母亲在对宝宝说话时,常用如吃饭饭,洗澡澡,玩车车之类表达,还是有点道理哒!

当然,这项研究并不想让父母感觉更焦虑(父母心理活动:会不会因为自己不懂耽误孩子发挥他/她的语言天赋)。作者的建议是,父母们不用在意他们的宝宝是不是在儿语,或者这意味着什么,但不要轻视他们:假如你的孩子咿咿呀呀说个不停,你只需要意识到,这个小家伙想表达的意思很丰富咧!

还有哪些有意思的研究角度?

对于儿语如何调整父母的行为,相关研究仍然相对处在起步阶段,重要的是注意到这些研究结果局限于较小的样本量和较短的观察时长。

此外,研究没有审视父亲对儿语的回应,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父亲与婴儿的互动同样重要。

总体而言,为了取得任何可靠的结论,需要进行重复实验,增加实验对象的人数,延长观察时间。

资料来源:

ScientistsHave Decoded Baby Talk. Turns Out They’re Bossing Parents Arou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