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刘姥姥两次到贾府打抽丰,都带着板儿,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

《红楼梦》故事里,板儿一面是怯人,不知问候,一面又有熊孩子好奇和捣乱的天性。

那么问题来了:刘姥姥到贾府打抽丰,为什么要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

是因为刘氏又操井臼等事,板儿无人看管,离了刘姥姥没人带吗?

这虽然勉强也算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刘姥姥和贾府没有关系,仅仅是板儿跟王家勉强有点瓜葛。

《红楼梦》故事里,板儿是刘姥姥的外孙子,而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和刘姥姥的女婿狗儿认识。

于是,为了顺利打抽丰,刘姥姥一大早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说要带他进城逛去。

就是这样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刘姥姥却要指望他问候众人,讨好贾府,换点钱。

于是,刘姥姥只好反复教训板儿,动不动就又教了板儿几句话,指望他能够派上大用场。

毕竟,这是大人的惯例,习惯性拿着孩子给自己垫底,好拿腔作势,掩饰自己的心虚,给自己壮胆,又得无止境地动辄教训一番,以壮声势。

果然,刘姥姥见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的无非问些别后闲话,只好没话找话地问板儿道:“你都长这们大了!”

带个孩子出门,好比带条狗出门,可以避免许多尴尬,这就是大人的世界,只不过这个孩子叫做板儿,他爹才叫狗儿。

后来,周瑞家的引着刘姥姥见了王熙凤,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虽则孩子不肯作揖,但到底当了幌子,刘姥姥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刘姥姥脸红尴尬,只好又拿孩子当挡箭牌,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若是刘姥姥没有带着板儿,不但打抽丰的由头没了,连给自己遮掩尴尬的借口都没了。

最终,王熙凤给了二十两银子,以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的名义,把双方的尴尬都遮掩了过去。

毕竟,总不能说这钱是打发你们一家子糊口过日子的吗?给孩子这个借口,听起来就轻描淡写多了。

刘姥姥为什么要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打抽丰?因为一句“你侄儿”,就把打抽丰的对象转嫁到孩子身上来了呗!多好使!

《红楼梦》故事里,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的时候,板儿仍是怯人,不知问候,见人多了,连果子也不敢吃,但是,他作为刘姥姥的遮羞布,却必须带上。

刘姥姥不得不借着板儿的名义来贾府打抽丰,然而,当板儿要摘那锤子要击,跑来跑去,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

刘姥姥生怕他坏了事,也没有心思解劝,上来就是一巴掌,骂他是下作黄子,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这大概就是穷人的悲哀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