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番,《我在北京等你》的出現,應該說是填補了目前市面上的這一空白,在李易峯、江疏影領銜的主演陣容下,它運用從國外到國內的雙線敘事方式,細緻描摹了當代華人創業者逆流而上的精神樣貌,與二三十年前在國外創業的人相比,他們更加從容、自信、隨性,也面臨着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這其中當然是有平行剪輯的“鍋”,但客觀來說,如果單純就內容本身而言,北京線其實是沒有問題的,恰恰相反,在譚錚錚、邵林、錚錚爸、吳當然這條線上,創業、愛情、親情、友情四方面都交代得可圈可點,節奏推進正常,笑點也在線,而且,人設上也進一步加深了觀衆的共鳴感,畢竟在我們身邊,可能就生活着像譚錚錚一樣的漂族女孩,像邵林一樣的五道口程序員,還有像錚錚爸一樣愛好京劇、每天直播做菜的網紅大叔。

在海外留學歸國創業大潮的影響之下,最近幾年,熒屏上現代都市題材的電視劇經常會涉及“海歸”這一現象級的社會熱點,但很多作品同時又把“海外”僅僅當作背景板,只功能性地賦予某些角色鍍上海外歸來的“金邊”,而在海歸創業故事線上的描述卻總是淺嘗輒止。此番,《我在北京等你》的出現,應該說是填補了目前市面上的這一空白,在李易峯、江疏影領銜的主演陣容下,它運用從國外到國內的雙線敘事方式,細緻描摹了當代華人創業者逆流而上的精神樣貌,與二三十年前在國外創業的人相比,他們更加從容、自信、隨性,也面臨着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

自《老炮兒》《心理罪》《動物世界》《麻雀》等多部口碑之作陸續亮相之後,近年來,“演員李易峯”被大家所普遍認可,而《我在北京等你》中的“徐天律師”則讓大家看到了比之前更細膩、更純熟的演技,除了多場專業、認真的法庭戲份,在私底下,挑眉、攤手、哪吒躺、拋硬幣、咬領帶、拍頭盔……從各個小動作和微表情裏都可以看出他對於角色的揣摩,美式大男孩的痞、酷、幽默感渾然一體,甚至還即興跳了一段搞笑的“拖地舞”,沙雕起來也是頗爲放得開。整體來看,李易峯對於徐天這個角色的駕馭,幾乎可以用遊刃有餘來形容,而且不難發現,劇中還特意給了徐律師好幾個360度環拍鏡頭,懟臉式近景、手部特寫也是在暗戳戳的發福利。

而女主江疏影,這次是她第二次出演時尚設計師——第一次是在《最佳前男友》裏飾演傅方思,但這次的盛夏似乎更有少女感了,蠍尾小辮子很帶感,而且,這應該是江疏影造型風格最多變的一部戲,混搭風、白領風、運動風、日常休閒風切換自如。

其實,“盛夏”與江疏影之前所飾演的一些角色都有很大不同,她比“江萊”更糾結,比“羅玥”更倔強,也比“陳果”更成熟,從出國學設計、創業開店、進入施迪玟工作室再到回國發展,事業一路跌跌撞撞起起落落,而內心卻一點點更加強大。

相比於由李易峯、江疏影領銜的海外創業線,北京故事線被部分網友吐槽“強行刷存在感”。這其中當然是有平行剪輯的“鍋”,但客觀來說,如果單純就內容本身而言,北京線其實是沒有問題的,恰恰相反,在譚錚錚、邵林、錚錚爸、吳當然這條線上,創業、愛情、親情、友情四方面都交代得可圈可點,節奏推進正常,笑點也在線,而且,人設上也進一步加深了觀衆的共鳴感,畢竟在我們身邊,可能就生活着像譚錚錚一樣的漂族女孩,像邵林一樣的五道口程序員,還有像錚錚爸一樣愛好京劇、每天直播做菜的網紅大叔……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一旦放在《我在北京等你》整體劇情中,由於它與海外線的卡司體量相差太過懸殊,演員都屬於“生面孔”,流量配置嚴重失衡,所以難免會產生一定的“亂入感”。

在放眼海外、兼顧國內的雙線結構下,《我在北京等你》從新的時代氣象出發,順勢描摹了一部鮮活生動、有血有肉的“當代漂族啓示錄”,並且以此實現對於當下現實主義題材新需求的搶“鮮”應答與探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