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运会多游200米仍夺冠,汪顺被全网心疼:实力背后的核心逻辑

军运会开幕不久,汪顺被顶上了热搜。

在男子4×200米自由泳项目中,我国选手汪顺直到游完200米后气喘吁吁出水,才发现有些异常…

原来是一位选手出现抢跳,其他选手被“带偏”,集体跳入水中,比赛需要重新进行。

但在随后比赛中,多游了200米的汪顺,仍带领中国队仍夺得金牌,并破了赛会纪录!

很多网友高喊:想要低调,但实力不允许,但同时也心疼汪顺。

今年刚满25岁的汪顺,8年前就曾破过亚洲纪录,被誉为实力仅次于孙杨的超级选手。

作为90后,汪顺属于大器早成,追溯过往,少年成功的案例也不胜枚举,但绝不是轻易得来,更不是仅仅靠努力就可以。

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方向。

学会三点,我们也可以早点成功。

01

不断超越自己,找到成功的真谛

苏格拉底说: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22岁就拿到世锦赛冠军的宁泽涛,中国90后10大影响力人物,被称作“国民偶像”。

早在2014年,宁泽涛就收获了4枚亚运金牌,打破了2项亚洲纪录,显示出了过人的实力。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被称为“水中刘翔”的宁泽涛,小时候竟然怕水,而且怕到了见水就哭的程度。

8岁那年,父母将他送到河南省体育局业余体校学游泳。一方面让他增强身体,另一方面,也让他学会克服恐惧,超越自己。

仅仅训练两个月,宁泽涛就凸显出自己游泳的天赋,被招进游泳队,参加正规的训练。

后来,由于成绩优异,不久他便作为专业运动员进入海军游泳队。

军运会多游200米仍夺冠,汪顺被全网心疼:实力背后的核心逻辑

生活就是这样,总是在前方埋伏了许许多多的苦,看起来崎岖不平,但只要我们认识自己、突破自己,就一定能撑过艰难的那一段路。

宁泽涛所在的海军游泳馆,是全国游泳最为艰苦的地方,6条泳道25米长,训练起来特别辛苦。

但不断地训练和提升,宁泽涛彻底摆脱了恐惧,激发了内心热爱游泳的兴趣,他坚持不懈,每天都要游8000多米。

宁泽涛16岁那年,在全运会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半决赛,中,他以第7名的成绩晋级决赛。

但是,信心满满的宁泽涛,却在决赛中失利,成绩很不理想,在到达更衣室的那一刻,他再也控制不住憋了半天的眼泪。

宁泽涛感叹:“当时,真我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做?”

原本以为自己也就这样了,但教练的一番话却让他重新审视自己:

“只有超越自己,才能超过别人。在超越自我的同时,也就是在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之后,宁泽涛不断地查找自己的差距,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从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到仁川亚运会连续拿金牌、破记录的体育明星,宁泽涛曾感慨: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如果希望超过别人,首先需要超越自己。人生就是在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历程中进步。”

人生如赛场,只有不断激发内心的兴趣,坚持超越自己,才能在比赛时收获惊喜。

今年3月,26岁的宁泽涛在自己的巅峰时刻,却选择了退役,去新领域开拓,不断延展自己的能力边界,也是另一种超越自己。

军运会多游200米仍夺冠,汪顺被全网心疼:实力背后的核心逻辑

正如他在退役中所讲:

不惧过往,不畏将来!告别泳池碧水,开启自己的崭新生活。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追求美好,包容遗憾,心向阳光,笑对人生,一切就都是最好的安排。

02

优化思维方式,成就拼命的自己

人与人的差距,绝不仅仅是努力的多少,更多是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世界著名实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曾说:

无论是谁,在人生中都会遭遇意料之外的障碍。当直面困难的时候,究竟朝着哪个方向前进呢?一切判断都来自自己的“思维方式”。

而当这一个又一个判断积累起来,也就形成了人生的最终结果。

他在北京凭借写诗买下了6套别墅,成为了最富有的作家之一,靠的就是独一无二的思维。

他,就是1992年出生的诗歌王子陈昂。

在其他人追求韵律和句子优美的时代,陈昂却另辟蹊径,开创出了不拘守音律、雅俗共赏的“春草派”。

在很多诗人夸赞女孩的优雅与端庄时,陈昂却开始用诗词开导自卑的姑娘,“不要把幸福藏进眼眶,我怕有一天,眼泪不小心将它烫伤。”

当很多人都在盛赞诗人的高贵时,陈昂却说:

“没有人能活得高高在上,即使是太阳,也要把光撒向低洼的地方。”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个世界说“无所谓”时,陈昂却一针见血,“装出来的无所谓,实际是一种撕心裂肺”。

军运会多游200米仍夺冠,汪顺被全网心疼:实力背后的核心逻辑

这看似青涩的语言,却暗含了哲理,看似无厘头,却有真情的表露。

陈昂作品的可贵之处,不但在于敢打破以往诗歌的条框限制,更在于其真诚沟通,没有“装”的成分,让读者乐于接受。

而这背后,就是陈昂优化了思考方式,把童年思维模式转化为诗性思维模式,打破了诗歌虽然高雅但受众者有限的局面,他的成名作《漫天飞雪的日子》,全网浏览量突破70亿人次。

去年,陈昂荣登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在当下诗人凭借写诗难以糊口的情况下,陈昂却凭借图书版税及文学奖金收入近一亿元。

这其实,都是陈昂与众不同的思维起的作用。

无论是年少就财富自由的扎克伯格,还是早年就功成名就的雷军,所有的大器早成,非同一般的思维必不可少。

走在人生路上,我们需要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梦想,需要不断努力,奔向远方。

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持续进化的思维,通过优化自己的思维,来成就不断努力的自己。

军运会多游200米仍夺冠,汪顺被全网心疼:实力背后的核心逻辑

03

有效地“断舍离”,立于不败之地

卢梭说: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汪顺在军运会上,心中只有终点,以至于裁判几次想提示他,都没有成功。

心无旁骛,志在必得,这也是成功的关键。

不幸的是,很多人心智不成熟,在成功后,忘记了曾经出发的目的。

当年15岁的王晨昀,通过互联网创业,一举成名,被《企业家》杂志评为中国十大80后CEO,他每个月从国外广告中赚取的收入多达几十万。

然而,一夜成名带来的,是让人迷失自我的风险。

年少的王晨昀,以成功者的身份,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也被推向了悬崖边。

他平均每周要接受至少十家媒体的采访,并且经常参加看似高端的社会活动。

日程表被排得满满的,头上顶着耀眼的光环,他变得得意忘形起来。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段时间,他整个人都飘飘然。

很多人就是在成功初期,被泛滥的资源蒙蔽了双眼,最终走向了沉沦。

军运会多游200米仍夺冠,汪顺被全网心疼:实力背后的核心逻辑

王晨昀开始热衷于出席活动,盲目地不断投资,却疏于公司的日常管理,CEO的权利被架空。

人才流失、亏本经营,让王晨昀有点猝不及防,资金链的断裂,更是让他从天空坠入到了深谷。

为了支付员工工资,他不但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卖光了所有车与房,并向亲戚朋友借钱,甚至借上了高利贷,那段日子他最痛苦的就是,催债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庆幸的是,尽管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王晨昀曾犹豫不决,但终究还是走回了正轨。

“死过一次”的王晨昀,很少再接受媒体的采访。

“我想通了,人若无名,方可专心练剑。”

卧薪尝胆的那段日子里,王晨昀砍掉了无关业务,做回了电子商务老本行,他不断反思,不断复盘,闭关潜心修炼。

只用了一年的时间,王晨昀就迅速翻了身,作为网星集团创始人和资深的天使投资人,他手下已经有1000多名员工,年收入过亿元。

但他仍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过去,要始终保持对成功的敬畏之心,要始终保持创业时的激情与毅力。

年少成功的路,一直就很苦。

需要我们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的纷扰,不断打磨自己,记得为什么出发,无论逆境与顺境,清楚如何才能到达。

军运会多游200米仍夺冠,汪顺被全网心疼:实力背后的核心逻辑

04

写在最后

出生于普通家庭的李琳,用努力和能力换来了认可,成功没有捷径,明确了奋斗的方向,就给自己的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1、不断提升思维格局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成长的特点,也会被时代和环境所局限。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认为:

一个具有天才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

所以我们要学会和时代赛跑,学会打破来自思维方式的束缚,不断转变落伍的观念,提升前瞻性和预见性,通过思维的高效迭代,实现人生的快速跃迁。

2、努力找准自己的“生态位”

所谓的人生,不过是一边展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态,一边适应自己所处的生态。

人生,其实并不是你与他人的竞争,而是与自己的竞争。

就算你有再多的技巧,关键却只有一点:突破自我。

人生是一个不断反复、又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认清自己,才能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军运会多游200米仍夺冠,汪顺被全网心疼:实力背后的核心逻辑

3、向过去学习,让未来具体

所谓选择,就是要知道自己到底追求什么,珍惜那些你该珍惜的,舍弃那些你该舍弃的。

但可悲的是,我们往往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正如罗曼•罗兰说: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所以我们要学会不断复盘,通过“回顾目标、叙述过程、评估结果、分析原因”等一系列总结反思,来修正前进的路径,来铭记自己努力的初衷。

生命不在长短,但人生的意义却不同;成功,没有早晚,但好的思维和认知,却能让我们的努力效果不同。

别再艳羡别人的大器早成,也别再自暴自弃毁人生,努力践行牛人成功的逻辑,说不定你的未来就此不同。

军运会多游200米仍夺冠,汪顺被全网心疼:实力背后的核心逻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