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讓很多人“聞風喪膽”,因爲從肝病到肝癌,可能不疼不癢,導致肝癌晚期出現了相應的症狀才確診發現,這時治癒率是非常低的。

肝炎是導致肝癌的第一大因素 ,而黃麴黴素爲肝癌的第二大誘因,其實黃麴黴素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見的,尤其是在最危險的廚房裏。

肝癌是“省”出來的,廚房的四種東西趕緊扔掉,多用一天傷肝一分:

第一樣:變味的食用油

變味的食用油,就是指的哈喇味”,是一股又苦又麻聞起來有“哈喇味”,哈喇味是由於發生氧化、酸敗產生的異味,一旦出現這種味道的食用油就不建議再食用了。

食油中含有一種亞油酸成分,容易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化學反應,這種現象叫“油脂氧化”,變的“哈喇”味兒,這種油品質已經下降,不能食用,會增加脂肪肝和肝癌的發病幾率。

第二種:發黴食物或水果

發黴的食物傷肝這就不用多說了,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是在這裏強調的是一旦食物發黴,一定要整個扔掉,不可以只將發黴的部分切掉,其他部分正常食用。

因爲我們肉眼看不見不代表沒有毒素,細菌,即便是採用煮沸之類的方式,也很難破壞毒素的結構,所以發黴的食物別留戀,儘快扔掉!

第三種:久用的菜板

菜板是每天都要用到的物件,是廚房的必備品,但是如果菜板用的時間過長,或者是清潔不到位,就很容易滋生細菌。

木砧板,還有塑料菜板、竹菜板...儘管材質不同,細菌滋生問題是每個砧板不可迴避的問題!並且菜板消毒也是比較難得,所以建議菜板一定要做定期的更換。

第四種:開裂的木筷子

筷子本身我們每天都會清洗,衛生最好了就不會產生細菌,但是一些久用的木塊,會出現開裂的情況,一旦這些縫隙裏有殘留的食物沒有清洗乾淨,就會產生黃麴黴素。

所以建議大家平時筷子一定要清洗乾淨,筷子洗完後還要晾乾,防止黴菌滋生。另外,筷子也要勤換。

肝臟好不好,看三個地方:

第一個:看臉色

與太陽曬黑的皮膚不同,該情況面部暗淡而無光澤度;另外嚴重的黑眼圈都是慢性肝病患者早期症狀,其中大多數爲慢性乙肝。

這是因爲肝臟功能下降,儲存和代謝鐵的能力會下降,這些鐵進入到血液中就會出現面色發黑的情況,

第二個:看手掌

一般患有肝病的患者會發現,自己的手掌大拇指至小拇指的根部之間的大小魚際處的皮膚出現了片狀充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肝掌。

按壓充血的部位顏色會變白,抬手後立即恢復,如果肝病患者出現肝掌,證明肝臟的代謝功能出現了問題。

第三個:身體易出血

患有肝病的情況下,身體的凝血功能會有所下降,一般表現爲在刷牙的時候很容易出現牙齦出血,不大,但是吐出來的時候是鮮紅色的。

我們身體中的凝血因子都是在肝臟中產生。如果你的肝出現問題了,會直接影響身體的凝血功能。

養護肝臟,修復肝損傷做好四個一:

一、每天一杯養肝水:

(1)自己動手,做一杯蒲公英玫瑰茶水

做法:取蒲公英根2g、玫瑰花瓣1g,做成蒲公英玫瑰茶包即可。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蒲公英,玫瑰花,都是“藥食兩用”小植物,搭配泡水喝,安全性很高。

蒲公英入肝經,對於排肝毒、修復肝損傷作用較好,並且,蒲公英可以對抗,內毒素造成的肝細胞溶酶體,和線粒體的損傷,解除內毒素導致的毒性作用,提高肝臟解毒能力,從而保護肝臟健康。

玫瑰花,味辛、甘,性微溫,可疏肝解鬱、促進血液輪迴,能夠溫養人的心肝血脈,對於肝臟健康非常有利。

二者搭配做成茶,泡水喝,可促循環,利吸收,排廢物,減少肝毒,淡化色斑,並且蒲公英性寒,搭配溫和的蒲公英,不寒不燥,適合長期飲用。

(2)每日飲用一杯菊花茶

菊花茶適合性格比較急躁,容易上火的人羣飲用。日常很多人出現眼白赤紅,口乾舌燥的情況,這都是因爲肝火比較旺盛導致的。

菊花茶有養肝平肝、清肝明目的功效,特別適宜容易上火的人飲用。

二、每天一份大拌菜

飲食,對於肝臟來說,也十分重要。在中醫上講,綠色的食物是歸肝經的,所以每天喫一份大拌菜,可以補充綠色蔬菜,經常喫點綠色食物,有助於通肝氣,促進肝臟排毒,減少肝臟壓力。

菠菜、西蘭花、空心菜等,都是更不錯的選擇,並且平時少喫油炸的食物,這類食物會增加脂肪肝的患病幾率。

三、每天每天一份保肝覺

人臥血歸肝,肝血對肝臟起到汝養的作用,所以好的睡眠對於保護肝臟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肝臟會在夜間進行自我修復,如果熬夜,睡眠不足、或者是睡眠的質量低就會造成肝臟無法進行自我修復,解毒能力也就會下降。

長此以往肝臟只會不堪重負,導致肝病的出現。

四、每天一套保肝小動作

(1)閉目

因爲“肝主藏血,肝主目”,意思就是說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功能,眼睛也是需要肝血來進行滋養和滋潤的。

所以閉閉目,讓眼睛休息,可以起到養肝的作用。

(2)按壓護肝穴位

小腿上部的足三里穴是護肝穴,可以握拳捶打,可以達到補腎養肝,固護脾胃的功效,每天可以敲打幾分鐘。

(3)拉韌帶

《黃帝內經》有言:“肝主經”,而經就是指人體的韌帶、肌腱;因此,常常拉韌帶可以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