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海,男,本科学历,中共桑植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赵云海,男,现任中共桑植县委副书记、县长。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属武陵山区,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以土家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6%,农业人口占88%。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联系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受地方经济文化影响,长期以来,欠缺法治思维,一直是制约当地发展的短板。自2013年赵云海同志担任中共桑植县委副书记、县长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推进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着力解决民本民生根本问题,为桑植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和法治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桑植县分别被评为2013、2017年度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2017年度被评为第二批“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放管服”改革全省先进县。

一、树立法治观念,在尊法重法上当表率

(一)自觉带头尊法。自任职以来,赵云海同志始终把法治观念贯穿于政府工作之中,坚持宪法法律至上,自觉尊重、维护、遵守宪法法律,切实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神圣的尊严和威信,绝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定自觉,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每年主持召开两次以上专题会议研究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

(二)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每一个干部不是万事通,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同样又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如何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最好的办法是推广法律顾问制度。”赵云海懂得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懂得干部就是党的宝贵财富的重要性,他要让每一个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知法守法,培养大家做一个法治政府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此,桑植县下发了《桑植县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意见》,基本形成了覆盖县、乡镇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村(居)民委员会组织的法律顾问网络。近三年来,法律顾问共参与审核招商引资和各类经济合同415件,指导审核各种通告、方案、办法97件,为县直单位和乡镇以及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法规咨询3968余人次,处理或参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127件。

(三)积极转变职能。他致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了集“行政审批、社会服务、政务公开、网上审批、效能监察”五位一体的新型政务服务平台,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县新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23个,村(社区)级综合服务平台315个,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社区)级便民服务代办点村村全覆盖,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形成。全县23个乡镇和县直各单位都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同时加大对县本级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目前县本级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已由原来的315项减少到169项。

(四)健全服务体系。为切实增强群众法治意识,赵云海始终支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前提下,桑植县共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全县所有乡镇建成23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99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实现了县、乡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只要拨通一个电话、登录一个社交平合、走进一扇大门,就能“一站式”解决矛盾调解、公证办理、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一揽子”难题,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均等化法律服务需求。

二、强化法治思维,在学法、普法上当表率

(一)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推进法治建设关键中的"关键"。身为桑植县人民政府县长,赵云海深深领会其中的含义和份量。中共桑植县委成立了法治桑植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经济环境治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旅游环境治理、市民文明教育、城市管理等八个专项治理协调指导小组,赵云海担任法治桑植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同时,亲自担任依法行政专项治理协调指导小组的组长。他把领导干部学法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学法纳入了县政府中心组和常务会学习的内容。县政府中心组每年组织集中学法4次以上。每次政府常务会议均安排50分钟学法时间,根据常务会议内容确定相应的法律主题,要求县领导、科局长亲自授课,促使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为依法行政营造良好氛围,三年以来累计开展会前学法57次。

(二)注重人才培养。赵云海明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才是基础。如何培养法治工作队伍?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桑植县每年都会组织乡镇分管领导、司法所所长,各村村支书、村主任、法律明白人进行法治培训,近三年来,共培训骨干3000余人次,有效充实了法治人才队伍和人员法治业务水平。

(三)突出示范创建。他注重营造法治创新氛围,支持引导基层开展“法治乡镇”“法治机关”“法治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创建活动。在“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中,桑植县重点围绕“四民主、两公开”这一中心内容,把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普法依法治理等相结合,同时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纳入综治工作考核范围。目前,已有瑞塔铺镇杨家洛村、陈家河镇蔡家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空壳树乡龙虎山村等14个村和社区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积极推进“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创建活动,就业服务管理局、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国税局纳税服务科等5个单位被湖南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命名为“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

(四)推进公正司法。他注重司法公正,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审判执行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近三年来,桑植县没有发生因司法不公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事件。2017年,该县通过开展专项案件评查活动,对全县400件案件进行了集中评查,共发现瑕疵案件5件,发现、整改突出执法问题2项,通过依法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促成10多名信访老户停访息诉。

三、健全规章制度,在守法用法上当表率

(一)贯彻依法决策。任职以来,赵云海同志始终贯彻《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制定了《桑植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桑植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等规范性文件,凡是涉及公众重大利益、公众对决策方案有重大分歧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行政决策事项,严格按照决策程序启动、确定决策承办单位、前期调研、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决策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做出决定等9个环节执行到位,并且规定县政府法制办主任列席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会议。

(二)扎牢制度笼子。自任职以来,他坚持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并结合桑植实际出台了征地拆迁、合同管理、投资管理等一系列管用的制度,规范用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出台了《桑植县政府合同管理办法》,通过法治审查,有效规范了“乱签字”的问题;《桑植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临时用人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乱进人”问题;《桑植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桑植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了“乱用钱”问题;《桑植县城区建房管理办法》《桑植县控违拆违十个一律》规范了“乱建房”问题;坚持按设计规划建设公路解决了“质量差”的问题。据统计,2017年,桑植县政府法制办共审查政府及其部门审查政府及各部门合同305件,涉及金额123.95亿元;审查招标文件235件,涉及标的53.82亿元,近年来无一起因违法合同造成财政损失的案件发生。

(三)依法化解问题。带头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思维观考虑处理问题,反复告诉大家只有用法律观念解决问题,才能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处理具体问题上,赵云海时时以法律为准则,做到群众满意,社会满意。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有效化解了烟厂信访问题、永和家园遗留问题、公益性岗位解聘、重庆渝能天然气公司集资案等一系列历史信访遗留问题。常务副县长蔡昌顺在处理三月潭电站10件(其中2016年6件调解)三次抽出专门时间在张家界中院及桑植县参加调解协调工作;副县长陈海涛同志亲自在市中院出庭应诉林权纠纷案;副县长钟照寰仅2018年就先后三次参加征地拆迁案件的庭审;副县长谷忠涛、王茂蓉、陈荣昌积极在分管单位协调处理矛盾纠纷,有效地减少败诉案件的发生。据统计,2015年桑植县行政机关应诉案件92件,败诉9件;2017年应诉案件32件,败诉仅2件,行政诉讼案件发生率下降65.2%,败诉率下降0.41%。县司法局、澧源镇、瑞塔铺镇等单位负责人带头依法办事得到了省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2017年,桑植县被评为全省法治先进县。

(四)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依照“居住散布,方便管理,界定清楚”原则,将全县按照300一500户的标准化网格划分为340个网格,设置网格管理员340人通过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将“110”报警服务平台、“12345”服务热线和网格化服务平台“三台合一”,将非警务类问题信息统归口到县网格指挥中心统一分流处理,实现了“把服务民生落实在网格,把困难问题解决在网格,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事件分流率100%,事件处理率达94%。

为推进全县平安边界建设,通过建立健全联防联调机制,我县与永定、慈利、武陵源、石门、永顺、龙山及湖北的鹤峰、宣恩,签订联防联调协议书8份,在边界乡镇,签订环乡镇联防联调协议书65份。近三年来,全县接边地区的各级联防联调组织共调处各类纠纷57件,预防民转刑案件8起,没有发生一起纠纷群众械斗事件,确保了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

作者:编辑段宇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