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市的江都區,有這樣一座小鎮,它有着花木特色,也有着水鄉風韻,它有着近6萬畝的耕地,卻種了3.6萬畝的苗木,而因爲花木種植的品種全、數量大、規格齊、檔次高,先後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爲“全國花卉示範基地”和“中國花木之鄉”。這座小鎮,就是——江都丁夥鎮

7月13日,跟隨着改革·印記——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網絡尋訪展示活動的足跡,影像君來到丁夥鎮,探訪花木之鄉的變化發展。在這裏,影像君開啓了一段充滿花香的旅程。

大禹風景竹園

“花開富貴、竹報平安”、“未出土處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竹子自古以來被賦予了“清華其外、澹泊其中”的精神,是文人雅士的詠頌對象。

200年前,鹽商黃庭筠在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建成了翠竹滿園的私家庭院——個園;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也將竹子的身影繪就在自己的作品中。

正是對於竹子的喜愛,15歲就開始與竹子結下不解之緣的禹在定用自己全部的熱情與精力,從1999年開始,在江都丁夥鎮建立起了長江以北最大的風景竹園——大禹風景竹園。

當夏天的陽光穿過竹林,鳥鳴、蛙聲相互輝映,還有撲面而來的竹葉的清香,一切讓人沉醉。

在這裏,龍鱗竹、鳳尾竹、斑竹等160多種竹子共同組成了一個竹子的博物館,而更加讓人稱奇的是,園主人禹在定還在這裏發現了新烏哺雞竹的變異品種——金添玉,該品種也在2014年獲得了國家林業局頒發的新品種權證書。

竹林茂盛,走過的是時光,園主人禹在定計劃進一步彙集竹品種資源,做中國自己的種質資源庫,讓這一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雅緻植物能更多地應用到園林景觀建設中去。

樸園

樸園,在丁夥鎮北環路北側。因園內的朴樹栽種量在江蘇省乃至全國都名列前茅而得名,與此同時,“樸”又寓意着返樸歸真,野趣天成,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綠樹成蔭的樸園,現在已經是國家級3A風景旅遊區,穿過它的正門之後,園林景緻着實讓人稱道,拱橋,池塘,涼亭,假山,揚州園林的風格特質在這裏得到呈現。

青磚牆上的鏤空圓,讓觀景感受更加別具一格。而這座園子的鎮園之寶,是有着800多年樹齡的古紫薇樹。該樹形似臥龍,是中國唯一一棵不可複製的“地龍”。

樸園建於2007年。建園之初,園主人也沒想把它發展成公園,只是想把這裏變成樹種植物園。然而,建着建着,園內假山、湖泊、道路等配套設施逐步完善,一切在無心插柳之中完成。這座樸園,也由此成爲了周邊市民賞景休閒的好去處。

阿波羅花木市場

到了江都,到了丁夥,又怎能不去一趟在全國都具有知名度的華東地區最大的盆花盆景交易市場——阿波羅花木批發市場?

它的入口處,一座假山矗立,蒼松構築的門楣讓人能夠立刻“入戲”,這裏將會給我們一段怎樣的尋芳行程?

步入市場的大門,五彩繽紛的花朵、形態各異的景觀樹立刻讓人目不暇接。

這裏的一切只能用品種繁多、琳琅滿目來形容,有我們熟悉的,也有我們不熟悉的;有水栽的,有土栽的;有含苞待放,有怒放盛開的;有紅的、有藍的、有綠的、有黃的……置身其中,讓人彷彿進入了一個花草樹木所組成的大世界。

阿波羅花木批發市場的銷售不止覆蓋全國,也已經延伸到了歐洲和非洲。據統計,在2017年阿波羅銷售盆花盆景200餘萬盆,銷售綠化苗木1.2億株,2017年直接帶動農民就業1.5萬人(次),增加農民收入600多萬元……

雙華村

丁夥鎮40年的發展讓人驚歎,而提到這段發展歷程,就不能不提到位於該鎮東部的雙華村。

尋訪團在雙華村東風苗圃合影

40多年前,雙華村的徐有培成爲了花木種植最早的探索者,他種植了丁夥的第一棵龍柏,在他的帶領下,所有村民都跟着種植花木,湧現了一批花農與種植大戶,許多人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在1980年代,村裏70%的村民就已經是萬元戶了。

今天,雙華村花木種植面積達到了7200畝,種植苗木品種超過了800種。與此同時,丁夥鎮的花木也已經全國聞名、飄香世界。

丁夥鎮現有花木面積3.8萬餘畝,擁有花木經營實體197個,花木種植戶3500戶,擁有香樟類植物、彩色花木、觀賞類花木、地被植物、桂花、觀賞竹類、楓樹、盆景花木等重點花木生產區,1200多個名特優品種,年銷售6億元以上,花木產業助推丁夥經濟騰飛。

丁夥鎮交通攻略:

從揚州前往丁夥,可通過揚州西、揚州北、瘦西湖等高速入口上S28啓揚高速向江都方向行駛至丁夥出口下。

文:柳伊 肖雯

圖:郭志軍 黃培 丁慶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