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树妈妈

最近的热播剧《安家》,孙俪主演的卖房女孩房似锦,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房似锦是上海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店长。

这个看似专业、能干,号称“就没她卖不出去的房子”的女孩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糟心故事。

她是家里的第四个女孩。

出生后,就差点被重男轻女的母亲投到井里,幸亏爷爷拦了下来。

从小到大,她常吃不饱饭,还动不动就挨打,甚至连名字,都被母亲随便叫为“房四井”。

图片来源:电视剧《安家》

虽然成绩拔尖,她却几次被母亲逼迫,退学打工供弟弟读大学。

幸亏爷爷一路呵护,房似锦才没辍学。

工作后,她依然没摆脱母亲的压榨。

母亲认定:自己生了她,养了她,她挣得钱都应该是家里的。

总是不断跟她要钱,对她进行经济上的盘剥。

房似锦的吃穿、前途、冷暖、婚恋,母亲从来不管不问,却狮子大开口,跟她要钱100万,为给房似锦弟弟买房子。

房似锦拿不出,她就各种闹。

图片来源:电视剧《安家》

掏出了给弟弟买房的首付款20万后,母亲又来讨月供。

房似锦不给,母亲就把铺盖卷搬到她门店、她家门口,利用邻居、大家的舆论,逼迫她掏钱……

最终,房似锦答应给弟弟掏月供,母亲才不再闹。

用房似锦的话说:“这么多年来,我跟她斗智斗勇,从没有赢过。”

图片来源:电视剧《安家》

有人说,房似锦就是加强版的被迫“扶弟”一族。

也有人说,家庭资源倾向儿子而不管女儿死活,不过是揭开了社会现象的一角。

事实上,即便到了2020年的今天,社会看上去已经非常开化。

可很多女孩,她们的处境,也依然没有我们看到的那般美好。

重男轻女,有时是伴随婚恋一起来的

知乎曾有个话题:有哪一瞬间,你觉得父母根本没那么爱你?

很多答案,居然是女孩在婚恋嫁娶时,感受到父母待自己和哥哥或弟弟的不同。

我们常以为,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男孩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像小霸王一样,占尽宠爱和上风。

可事实上,很多多子女家庭,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对待男孩女孩并无二异。

这种感觉,只有在女孩结婚,或结婚后才感受更强烈。

一个网友讲述了她的故事:

她远嫁后离婚,一直独自生活在离家很远的深圳。

父母辛苦多年,在县城郊区买了一栋连排的3层小楼。

之前,每年她都回家跟父母一起过年,虽然日子不富裕,但一直和和美美。

可自从弟弟要结婚,爸爸就委婉提起,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家过年,会影响弟弟的财运。

弟弟的婚礼临近春节,那年,她回老家,准备参加完弟弟婚礼,过完年再回深圳。

家里3层楼,6个卧室,可大年三十,父母却跟她商量:

让她新年敲钟前后2两小时,在外面避一避。

想到万家团圆,她却要出去避2个小时,网友坚定地拒绝了。

父母沉默,弟弟弟媳没给好脸色。

第二年过年,她忘了去年的事。

提前抢了几天票,站了17个小时,半夜11点半才到家。

千里迢迢回来后,爸爸却面露难色,一家人都心事重重,不太欢迎她。

早饭后,也就是除夕那天,爸妈联手哄骗她,让她陪妈妈去医院值班一天。

她当时天真的以为妈妈想要和她叙叙旧。

到下午她要回家时,爸爸短信不让,妈妈左右阻拦,直到承认“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家过年”。

网友心失望透顶,她连行李也没回家拿,就直接在大年三十下午,返回了深圳。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这位网友说:“父母家人都在,可此后过年,我却再也无家可归。唯有我自己努力买房子给自己。”

过年都不能回自己曾经住了30多年的家,很难想象,该有多么难受。

小时候,作为孩子,无论男孩女孩,他们都是父母的孩子。

可在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时刻,女孩往往更容易感受到男女不同的中伤。

因为,在父母眼里,男孩结婚买房,是自己的事;

而女孩嫁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那是别人家的事。

不敢怨恨,不敢不爱

是因为看到了父母的伤痕

我有个大学同学,毕业后,一直一个人在城市,辗转打拼很是不易。

前几年,她曾跟父母求助,希望跟他们借一部分首付,买个小房子,好在这个城市有个家。

可当时父母却委婉地表示:弟弟也不小了,他们也得为弟弟打算一下了。

那一刻,同学是怨恨的。

尤其是,后来每当房价一涨,她的怨恨就又多一层。

直到姥姥去世,她才改变了看法。

姥姥瘫痪在床的那几个月,几个儿女里,同学的妈妈照顾最多,也最精心。

可姥姥去世后,姥姥房子的拆迁款,加上生前的存款一共100多万。

做儿子的几个舅舅都平分了,谁都没提议,给妈妈和小姨一分钱。

而妈妈和小姨,也一声不吱,默认了这种不公。

同学为妈妈不平,也看清了自己怨恨的根源:

在很多地方,家庭的财产只给男孩不给女孩,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记得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写道:

“我十分强烈地感觉到我受着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的影响。它是我的父母,祖父母,乃至更远祖辈所遗留下来的。它的存在仿佛是家庭中的某种因缘,由父母传递给孩子,它让我觉得必须去完成。”

这就是所谓的代际轮回。

很多父母,他们按传统观念生活了一辈子。

没有有魄力和勇气,打破这些世俗的认知,切断男女不平等的代际轮回。

甚至,他们自己也是这种观念的受害者。

同学看清楚这一点后,她对父母,不敢恨,也不忍心去恨。

生而为女孩,不是原罪

看上去,在原生家庭里重男轻女的观念,只是让女孩少一些物质上的所得。

可这些举动的背后,却会让女孩,失去心理上的依靠,让她们丧失安全感。

《安家》里的房似锦,虽然对母亲的蛮横无可奈何。

图片来源:电视剧《安家》

可面对生活,她却一点都不手软:

她鼓起勇气租凶宅住,是因为想省钱;

她不惜耍手段抢同事的单,是因为要完成业绩,尽快在新店站稳脚跟;

同事在她生病时,帮她收集客户资料,她却怀疑同事要抢她房源,戒备地跟同事大发脾气……

这些锐气和凌厉背后,却都是原生家庭,留给她的赤裸裸的伤痕:

她比任何人都明白,她只有靠自己,才能活下去,才能不挨饿。

育儿群里也有一个类似的妈妈:

她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没给一点支持。

她和老公白手起家,到现在家境殷实。

可她生活却一直简朴,而且她对存钱、买房有执念。

她自己也说:“我也知道,这背后因为我缺乏安全感。”

对于每个重男轻女观念下长大起来的女孩而言,这种缺乏安全感的不安,才是最痛的一种原生家庭病。

可这些成长为女人的女孩们,也一直在以自己的努力,去切断这种伤害她们的“代际轮回”。

就像房似锦,一直在努力靠自己的专业和能力,去卖更多房,赚更多钱;

就像育儿群里的这个妈妈,她有一儿一女,最讨厌别人说的,是“你只有一个儿子,负担轻”,她早在心里坚定了无数次:

从她这代起,男孩女孩从父母这里得到的,都一样。

请给女孩,多一些关爱

无论家中是一个女孩还是一个男孩,他们都应该是受到父母呵护宠爱的宝贝。

我们可以告诉自己的女儿,你可以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不必受限于性别。

最终是你的行为、你的品格,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你的性别。

图片来源:电影《生在幼子》

女孩生来,不是为了嫁出去而活的;

女孩努力,也不是为了将来依附谁,取悦谁,而是为了有更多人生选择权;

女孩婚嫁后,她们也依然是自由的,有呆在新建小家庭的自由,也有随时回原生家庭的权利……

我也会跟女儿说黄菡写给女儿的信中的一句话:

“我会爱你,我当然希望你是智慧美丽幸运成功的好女孩。

但即便你不是,我仍会爱你。

这是我们的关系中我唯一能肯定的胜任,

也希望这是你在未来不确定的生活中永远能肯定的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