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數展覽中的攝影作品都展示了在斯里蘭卡佛教的聖殿和遺蹟的重要性,主要是通過斯里蘭卡的三個重要歷史地點和時期相關的藝術展示出來的。此次展覽展出了超過250件藝術作品,包括金、銀、象牙制的裝飾物,以及來自19世紀的記錄了斯里蘭卡中世紀曆史的攝影作品,充分展示出斯里蘭卡的自然風光以及動、植物風貌。

本週,發生於斯裏蘭卡的連環爆炸案引起全球震驚。這個素有“寶石島”之稱的南亞國家也在一次次碎裂中似乎黯淡了光芒。

“一個被珠寶點綴的島嶼”的形象,是從古代的梵語文獻以及希臘羅馬對於斯里蘭卡珍貴寶石的記錄中,被逐漸描繪出來的。它激起了無數文學上對於斯里蘭卡島嶼富饒和美景的描述。

正在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展出“寶石島:斯里蘭卡藝術”,是美國博物館中首個對斯里蘭卡藝術進行全面研究的展覽,250件展品呈現橫跨兩千年的斯里蘭卡歷史。2009年,斯里蘭卡從長達30年的內戰中解脫,這是一場抗爭種族和宗教分裂的拉鋸戰。斯里蘭卡是南亞的一個文化大熔爐,“寶石島”是對其地域複雜性和種族多元化的探索和頌揚。

“寶石島:斯里蘭卡藝術”是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LACMA)正舉辦的展覽,這個展覽是對斯里蘭卡將近2000年曆史的一次全面展示。“寶石島”的概念最早來源於希臘羅馬對於斯里蘭卡珍貴寶石的記載,這激起了無數文學上對於斯里蘭卡島嶼富饒和美景的描述。此次展覽展出了超過250件藝術作品,包括金、銀、象牙制的裝飾物,以及來自19世紀的記錄了斯里蘭卡中世紀曆史的攝影作品,充分展示出斯里蘭卡的自然風光以及動、植物風貌。展覽也是對這座島嶼的一次多方面的探索,除了自然風貌,也包括它複雜的社會文化、宗教和歷史。

《佛祖釋伽牟尼/Buddha Shakyamuni》,18世紀康提時期,洛杉磯郡立博物館, 用穆雷·沃德(Murray Ward)與弗吉尼婭·沃德(Virginia Ward)捐贈的基金購得, 電子圖片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展覽中宗教的板塊既展示了斯里蘭卡佛教的聖地和遺蹟,也有印度教主神和衆仙的圖片,證實了斯里蘭卡和南印度長期不斷的交流聯繫。另外,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在斯里蘭卡有它們自己的位置。

《佛教聖殿兩塊木板之一/ One of two panels from a Buddhist shrine》, 17或18世紀, 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 詹姆斯·柯本三世(James Coburn III)饋贈, 電子圖片  Museum Associates/LACMA。該木板可能描繪了惡魔之神維毗沙那(Vibhishana),他也被認爲是楞伽(Lanka,羅剎之都)的羅剎娑之王羅波那(Ravana)的弟弟。儘管他在佛教神殿中被尊崇爲神,他在印度神面前,比如毗溼奴、溼婆,只能屈居次席。

《立佛/Standing Buddha》,10世紀,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Enid A Haupt於1993年饋贈。

展覽中一系列的象牙製品、紡織品和傢俱展示出歐洲殖民者對斯里蘭卡近四個世紀的殖民統治產生的影響,探尋了本土和國外繪畫傳統的有機互動,反映了在這樣多重文化背景下生活的民衆的狀態。16世紀早期,葡萄牙人就與當時島上的科特王國形成了緊密的商業關係,互相交易衆多高檔的商品,比如大象、珍貴的烏木木材、寶石、桂皮香料,以及象牙製作的、鑲嵌着金子或者珍貴寶石的奢侈品。

《完美構想的聖母瑪利亞/ Madonna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鍍金牙雕,17世紀,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巴爾的摩。

斯里蘭卡在古代世界中的“第一次發聲”要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來自希臘的水手們最先聽說在印度旁邊的某個島上盛產絢麗多彩的珠寶。正是這種“古代奇蹟”的背景感召下,這次展覽的首個展廳就選擇聚焦在了斯里蘭卡產的21種寶石之上。這一部分的展覽也介紹了斯里蘭卡不同的宗教和藝術傳統。除了佛教的藝術作品,還有一組很重要的展覽作品——聖殿的牆板遺蹟,這些牆板就是佛教徒將印度神納入萬神殿的最好證明。在節日和治療儀式中使用的面具、繪滿圖畫的陶製器皿更加證實了宗教在民間大衆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一個被珠寶點綴的島嶼”的形象,是從古代的梵語文獻以及希臘羅馬對於斯里蘭卡珍貴寶石的記錄中,被逐漸描繪出來的。它激起了無數文學上對於斯里蘭卡島嶼富饒和美景的描述。因此,很顯然“珠寶”的概念會貫穿整個展覽。

在首個展廳之後,展覽的其他部分就圍繞着三個歷史時期的順序分散開來。這三個斯里蘭卡歷史上的主要時期分別是: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0世紀,公元11世紀至公元13世紀,公元15世紀至公元19世紀。這三個部分共同講述了佛教傳入斯里蘭卡、佛教與本土神靈和信仰的調和、印度教和佛教的互動,以及斯里蘭卡國王與佛牙舍利之間的聯繫等一系列主題。佛牙,即佛祖釋伽牟尼的牙齒遺存,它至今仍是斯里蘭卡佛教徒心中最受崇敬的物品。展覽不同的部分着重介紹了斯里蘭卡藝術的多個不同方面,但它們之間又是相互關聯的,包括印度和斯里蘭卡的文化、視覺形象之間的關係,葡萄牙和荷蘭在島上的商業擴張,英國殖民勢力的建立,斯里蘭卡裝飾性傳統的發展,斯里蘭卡豐富的宮廷藝術,以及斯里蘭卡留給當代社會的諸多遺產。

佛教是斯里蘭卡的主要宗教信仰,也一直是斯里蘭卡歷史上藝術表達的一個重要主題,因此佛教相關的作品幾乎出現在了展覽的每個部分。康提,是錫蘭(今斯里蘭卡)最後一個獨立的王國所在地,也是現在佛牙的所在地。關於康提的展覽部分特別聚焦在了康提佛牙節的相關藝術作品上。康提佛牙節是通常在每年八月舉行的盛大佛教節日,大多數寺廟都會參與,在盛大的遊行隊伍中有舞者、雜技演員、音樂家、吞火表演者,還有背上載着佛牙複製品的大象。

Scowen & Co.,《康提酋長/Kandian Chief》, c. 1870, 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 格洛麗亞·卡茨(Gloria Katz)與威拉德·休克(Willard Huyck)饋贈, 電子圖片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大多數展覽中的攝影作品都展示了在斯里蘭卡佛教的聖殿和遺蹟的重要性,主要是通過斯里蘭卡的三個重要歷史地點和時期相關的藝術展示出來的。第一個地點是阿努拉德普勒古城,第二個是波隆納魯瓦古城,最後則是康提。

Scowen & Co.,《佛寺入口/ Entrance to the Buddhist Temple》, c. 1880-90, 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 格洛麗亞·卡茨(Gloria Katz)與威拉德·休克(Willard Huyck)饋贈, 電子圖片  Museum Associates/LACMA。這張照片記錄了一位不知名的僧侶站在進入佛牙寺宮殿羣的拱門口,於1809年至1812年最後的建造時期拍攝的。

斯里蘭卡歷史最早的記載是“錫蘭大事記”,這是用古巴利語寫的史詩,描述了斯里蘭卡的早期歷史,從它傳奇性的誕生故事到馬哈塞納(Mahasena)統治阿努拉德普勒聖城(公元302年)的時期。阿努拉德普勒王國從公元前377年一直持續到公元1017年,佛教是在阿努拉德普勒王國早期傳入的。將佛教帶入斯里蘭卡的人是斯里蘭卡最早的國王之一,提薩。這也是源於提薩國王和印度早期佛教最重要的傳教士印度國王阿育王有良好的私交。也是在這時,阿育王的女兒僧伽蜜多將菩提樹枝帶來了斯里蘭卡。菩提樹枝插種而成的聖菩提樹至今仍在阿努拉德普勒古城的摩訶菩提寺受到慕名而來的佛教徒的朝拜。佛牙舍利也是在公元4世紀被帶到阿努拉德普勒的。4世紀是斯里蘭卡快速成長的一段時期,僧伽羅文化的黃金時期就是從這時開始的。同時,作爲一個農業爲本的社會,先進生產技術的運用在這裏創造出了古代世界最複雜的灌溉系統。阿努拉德普勒古城如今還保留有一些當時的水池和灌溉系統遺蹟。

公元5世紀末,南印度朱羅王國入侵,攻佔了阿努拉德普勒。國王維吉亞巴胡一世宣佈將都城東遷至波隆納魯瓦。這是斯里蘭卡第二古老的王國,位於現在斯里蘭卡的中北部省。1070年,國王維吉亞巴胡擊敗了洗劫阿努拉德普勒的朱羅入侵者,再次統一了所有地區。波隆納魯瓦的黃金時代是在之後的一位國王帕拉克拉瑪巴胡一世(1153-1186)的統治時期。帕拉克拉瑪巴胡一世鼓勵商業和農業的發展,改善了阿努拉德普勒使用的灌溉系統。今天,波隆納魯瓦古城是斯里蘭卡最著名的景點之一,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在帕拉克拉瑪胡一世統治期間建造的伐多達祗殿(最初建來存放佛牙舍利)是今天波隆納魯瓦古城保留的最好的建築之一。

第三個歷史板塊就是康提王朝。建立於公元15世紀,最初它只是科特王朝(位於西南岸)的一個附屬國,在15世紀末期才成爲一個獨立的王國。康提王朝經受住了國內、國外各種入侵的考驗,直到1818年英國人的到來,康提王朝才最終被終結。康提王國以其寶石鐘錶匠和金屬工作者而出名——今天的新郎新娘仍然常常想要一場奢華的康提式婚禮。康提的藝術有着很明顯的特徵,在斯里蘭卡的許多佛教寺廟中的壁畫裏都可以看到康提的藝術。

《坐佛/Seated Buddha》,18世紀晚期,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哈里斯·布里斯班·迪克基金(Harris Brisbane Dick Fund)、文森特·阿斯特基金會(The Vincent Astor Foundation)饋贈,Acquisitions and 2008 Benefit Funds及約翰·斯圖爾特·肯尼迪基金(John Stewart Kennedy Fund),於2009年交換。

佛牙寺,位於康提中心,是斯里蘭卡佛教徒心中最重要的神殿,從17世紀中期開始就是佛牙舍利的存放地。最早保存佛牙舍利的寺廟是國王Viravikrama(統治年代爲1542-1557)建造的,但是之後被葡萄牙人劫掠,佛牙就被移送到別處保管,直到後來建造了一幢更加堅固的建築後,才被移送回來存放。古代王朝的皇家宮殿也仍在主寺廟羣附近,供參觀者參觀。

貫穿本次展覽的一個重要線索來自於19世紀末期英國殖民者拍攝的相片。考古的和建築的照片都是關於英國統治下的錫蘭國的重要記錄。它們展現出斯里蘭卡在南傳佛教中的重要性,也間接描繪了斯里蘭卡在被殖民期間的風貌。

最後一個展廳包含了在加利福尼亞工作的藝術家路易斯·德索托(1954年生)的當代藝術作品。德索托的大型充氣雕塑就是受到波隆納魯瓦伽爾寺12世紀的巨型石頭雕刻“臥佛”的啓發而創作的。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就相當於一個關於佛祖教誨和佛祖形象的視覺影響力的實況報道。在這個展廳中還有斯里蘭卡攝影師Reg Van Cuylenberg(1926-1988)的當代攝影作品。他在1949年至1988年期間進行了多次環遊斯里蘭卡的旅行,他用攝影記錄下了他去的各種地方,見證的不同節慶,以及遇到的人們。與殖民時期攝影收藏的對比來看,Van Cuylenburg的照片反映了1948年斯里蘭卡獨立以來的歡樂歲月。在他的書《島嶼印象:一幅錫蘭的肖像畫(Image of an Island: A Portrait of Ceylon)》中,他用一個斯里蘭卡人的視角展示了他深愛的祖國。現代的攝影相片與一個古代的世界就這樣融合在了一起。

“寶石島:斯里蘭卡藝術”展覽由LACMA南亞及東南亞藝術部的羅伯特 L. 布朗(Robert L. Brown)博士和徒沙拉·賓度·古德(Tushara Bindu Gude)博士策劃,洛杉磯建築公司Escher GuneWardena Architecture設計,展期至2019年6月21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