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機器人、美顏處理、自動翻譯、醫療檢測診斷、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已悄然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什麼是人工智能?

他們會思考嗎?

他們是否真的會如電影中構畫的那樣,威脅人類的生存?

如果你好奇這些問題的答案,歡迎來學習北京大學和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推出的在線開放課程《人工智能與信息社會》!

本課程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陳斌老師主講,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劉鐵巖、張益肇、周明和潘天佑等多位副院長強力助陣,爲大學生和社會公衆提供一個理解人工智能的入門基礎。

課程將於 11 月 29 日開課閱讀原文”即可查看課程大綱並報名參加。

PKU × MSRA

AI 領軍力量強強聯手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陳斌老師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多年,深受學生歡迎,曾獲得多項教學獎項,並有多門課程在中國大學 MOOC、華文慕課等平臺上線。來聽聽他對課程的介紹:

課程還邀請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頂尖人工智能研究專家,通過訪談形式,展現科學、技術、工程和商業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和體會。

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20年來始終致力於深耕計算機基礎科研,既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力量,亦秉承以人工智能服務人類社會,予力每一人的理念。在人工智能各領域,微軟亞洲研究院均實現了重大突破,讓機器的能力比肩甚至超越人類:

計算機視覺領域:2016 年,在ImageNet挑戰賽中,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度高達 152 層的神經網絡——ResNet,這比以往任何成功使用的神經網絡層數多5倍以上,從而在照片和視頻物體識別等技術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更將圖像識別錯誤率進一步降低至3.57%,而人類的錯誤率大概是5.1%。

語音識別領域: 2017 年,在全球最權威的產業標準 Switchboard 語音識別數據集上,微軟的語音識別系統將錯誤率降低至 5.1%,和專業速記員水平持平,超越了普通人類。這次突破大幅刷新了此前的記錄,並在語音識別行業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自然語言處理領域:2018 年 1 月,在由斯坦福大學發起的 SQuAD(Stanford Question Answering Dataset)文本理解挑戰賽中,微軟亞洲研究院自然語言計算組的 R-NET 模型在 EM 值(Exact Match, 表示預測答案和真實答案完全匹配)上以 82.650 的最高分率先超越人類分數 82.304。

機器翻譯領域:2018 年 3 月,由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雷德蒙研究院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在通用新聞報道測試集 Newstest2017 的中英測試集上,達到了可與人工翻譯媲美的水平。是首個在新聞報道的翻譯質量和準確率上可以比肩人工翻譯的翻譯系統。

社會熱點×算法實踐

零基礎也可輕鬆學習

《人工智能與信息社會》MOOC 課程通過介紹人工智能技術的概念、發展歷史、經典算法、應用領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和應用發展前景,課程期待爲大家打開學習人工智能的大門。本課程不涉及複雜的編程,即使沒有編程基礎也可以很好的學習本課程。目前已通過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開設了線下試點教學,獲得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課程注重算法實踐,通過 5 個相對獨立的人工智能典型應用項目,採用微軟和其他開源項目提供的人工智能開發基礎設施,結合豐富的應用數據,讓學生能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習到成效顯著且生動有趣的人工智能算法應用。

加入《人工智能與信息社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