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的數以千計的姓氏當中,最古老的是姬姓。姬姓的族人可以說是黃帝的嫡系後裔,這個姓氏具有將近5000年的悠久歷史。全世界的華人都自稱是“黃帝子孫”或“炎黃子孫(炎帝與黃帝)”,他們和姓姬的族人有什麼分別呢?緣源是這樣的,在中華民族繁衍與發展的過程中,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但是黃帝的子孫很多,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他們分封在各地,多數以地名爲姓氏。

在遠古時代,黃帝是軒轅氏部落的首領,他與炎帝都出自少典氏,這兩個部落經過一場坂泉之戰,炎帝被打敗,合併爲炎黃部落。於是中華民族自稱“炎黃子孫”。

中華民族姓氏的變動,以先秦時代較多,到了漢朝各個姓氏已漸趨固定。不過,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在唐朝開元年間,因“姬”與“基”同音,“姬姓”改爲“周姓”。這一來,分散了姬氏家族的力量。不過,在較早的南北朝時期,本來以周爲姓的人,也有改姓姬的,根據《姓氏考略》記載:“梁(梁朝)周弘正,諂事王偉,避侯景諱改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

作爲黃帝嫡系子孫的姬氏族人,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以及創造文明的事業上貢獻很大。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以及召公姬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周公姬旦制定《周禮》,對締造中華文明,爲中華民族的發展強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周太王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與第二子仲雍都不願意繼承王位,跑到江浙地區建立了吳國,子孫改姓吳。第三子接任,這一支演變成後來的姬氏,再到後來,周朝分封天下的時候,很多姬姓的功臣與皇親也都改成了各諸侯國的姓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