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直播行業持續火爆。To C賽道有映客、花椒、鬥魚等200多個玩家,已經飽和。36氪近日接觸的天脈拓道切的則是B端直播。

聯合創始人薛江昆告訴36氪,創始團隊來自新浪、騰訊、鳳凰等,2015年成立之初主要幫電視臺做App和H5頁面,後來有客戶找過來做在線直播,於是開始爲電視臺提供在線直播服務。

電視臺的直播分兩類,一類是直播到電視,一類是到網絡。

我們在家中看到的電視直播,背後的製作流程是:記者用攝像機採集視頻,然後畫面被輸送到導播臺,接下來會到臺裏的服務器,解碼後就可以直接電視播出。

在這個過程中,攝像機採集到的屬於SDI流,導播臺是一個是用來切流、編輯視頻的工具,另外還能轉流,也就是將電視識別的SDI流轉爲網絡用的IP流。傳統廣電設備廠商,比如大洋、索貝、新奧特、捷成,就是在幫電視臺提供這些設備。但要繼續把轉化好的IP流推送到網上,需要壓縮後推到雲端,再從雲端分發,這中間耗時長,無法實現網絡同步播出。

因此,天脈拓道推出了一款軟件平臺。除了基本的編輯、包裝功能,主要解決了轉流、推流問題。在採集端,如果是用攝像機,需要通過拓道盒子將SDI流轉爲IP流。當然也可以通過手機、無人機、OSMO、航拍飛行器等,這些設備採集的視頻直接是IP流。據悉,採集端已能適配大疆所有產品。而將IP流推向直接推向網絡,只有3~20秒的延遲。

採集後,由於電視臺不能逐一對接網絡渠道,天脈拓道幫助對接了微信、微博、今日頭條、虎牙直播、熊貓TV、網易CC等,覆蓋國內85%以上渠道。至於視頻的存儲、CDN等費用,則由電視臺自己承擔。薛江坤告知,目前已同金山雲達成合作,拿下了較低的價格,對電視臺則按照市場價折算成使用時間收費,這也是公司的一塊盈利來源。

也就是說,拓道提供的軟件相當於導播臺的編輯+推流。薛江昆告知,這套軟件主要收取技術開發和運維費用,平均客單價在數百萬級別。

To C直播飽和,天脈拓道盯上了電視臺To B直播

“央視新聞+”App上,用戶可觀看各地視頻直播及回放

除了標準化的播控軟件外,央視這類全國性平臺還有一些特定需求,想通過App實現C2C直播。簡單來說,記者能通過App直播,用戶則能實時看到各地直播及回放。比如,當某地發生地震,駐地記者能直接打開App進行直播,後臺也可以將直播需求推送到離現場最近的用戶,邀請他們來直播。2月19日,天脈拓道上線了爲央視定製的“央視新聞+”App,與映客、花椒這類To C直播不同的是,導播能在後臺進行切流、包裝等,輸出的畫質爲720p,同時適用於電視畫面。除了央視外,其它電視臺也可以入駐。

據悉,這塊服務主要按賬號來收費。當越來越多的視頻沉澱在這套App,形成一個新聞媒資庫,薛江昆稱,未來或許會切入版權保護、流量分發領域。

目前,天脈拓道服務的客戶包括央視新聞、今日頭條、CCTV5+、浙江衛視、深圳衛視、廣東衛視、北京衛視等,承接過2016年春晚、杭州G20峯會、兩會、CCTV13美國大選郵件門事件討論、新歌聲鳥巢總決賽等600多場節目的直播。

不過,諸如目睹直播、微吼直播等也是面向B端提供直播服務。談及區別,薛江昆稱,這類公司主要切的是演唱會、企業會議等單場直播,廣電客戶對安全要求很高,通用類的To B直播平臺並不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比如,涉及時政類的新聞資訊非常敏感,需要設置視頻監控流、延遲流、視頻回放及入庫等,這類公司並不會考慮這些,也不具備對接到其它第三方平臺的運維及技術能力。

薛江昆告知,目前團隊的技術也能用於企業會議、演唱會等場景,但考慮到團隊只有20人,而每次單場直播都需要一定的運維、對接人員,因此暫不會切入這塊市場。未來則可能會跟電視臺的大型活動合作,只提供技術支持,由臺方提供運維,以節省公司人力。

天脈拓道2015年成立之初曾拿到了天脈聚源200萬元種子輪投資。2008年成立的天脈聚源是一家爲傳統電視臺提供互動整合營銷技術的公司,服務過上百家電視臺,也幫助天脈拓道快速拿下了一批電視臺客戶。另外,拓道也在同一些臺屬公司合作拿訂單。據介紹,天脈拓道創始人陳曉勇曾在新浪任技術架構師7年有餘,薛江昆有着10年無線互聯網從業經驗,曾供職於新浪、鳳凰、金山雲。目前已啓動天使輪融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