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數據,德安德烈-艾頓的回合平均觸球時間爲 1.68 秒,排在所有首發中鋒中的19位,由於部份球隊曾經在比賽中使用過兩個以上的首發中鋒,因此艾頓的排名算是排在中間偏後的位置吧。再看看另一組數據回合平均運球次數則爲0.32秒,這個次數則是排在首發中鋒的倒數八名。生涯前6場比賽,艾頓場均可以得到17.5分10.3籃板3.8助攻。

比他排名更後的中鋒都是比較沒太多球權在手的中鋒,包括費沃斯、戈貝爾、德安德烈-喬丹,其餘的則是類似於達米安-瓊斯、珀爾特爾的功能性球員。如果硬是要做個比較的話,想想看主體還是在接應上的麥基在兩項數據的時間與排名:

回合平均觸球時間:1.35秒(倒數五名)

回合平均運球次數:0.42秒(倒數十四名)

主要來說,其實德安德烈-艾頓需要持球在手的時間並不會比麥基差太多。這裏想說的是,艾頓是一個進攻手法非常成熟的球員,儘管現時沒有展現出三分的外線射程,但與唐斯不同的是,德安德烈-艾頓 的進攻威脅性建立在他全面的進攻技能之上。特別是無球走位與接應這一塊,德安德烈-艾頓可以跟麥基做得幾乎一樣好,主要差別在於麥基現在位於輪換進攻比例最高的湖人隊,旁邊則有一大票優質的三分射手拉開空間,負責穿梭禁區之間成了他最擅長的任務。

而德安德烈-艾頓 的任務則複雜則多,相比於湖人的快攻體系,太陽主帥 更強調在半場的進攻與防守做好,特別是進攻體系中中鋒與後衛的戰術角色搭配特別重要。由此一來,德安德烈-艾頓並沒有那麼多快攻跟進的機會,再看看下列數據:

肘區觸球次數:6.6次(聯盟第三)

低位單打次數:7.6次(聯盟第七)

禁區觸球次數:11.2次(聯盟第五)

是的,與麥基純粹作爲終結者不同,艾頓需要在太陽的體系地跑位到不同的位置,作爲球隊的中繼點好好地把球流傳到合適的空檔與位置。一般而言,大學新秀的明星中鋒進入聯盟會面對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面對包夾的處理手段非常不成熟,導致面對防守體系成熟的球隊導致持球過久而造成失誤。

當初唐斯和恩比德都算是經歷過類似的陣痛期,但德安德烈-艾頓 在大學已經磨練出類似的技能。因此帶着已經不錯的傳球技能與視野,德安德烈-艾頓要擔當的並不是純粹終結者那麼簡單,場均40.2次的傳球(首發中鋒排行12名)、送出 4.0次助攻(首發中鋒排行第4名)、11.0的傳球助攻率(首發中鋒排行第四名)。單單是場均送出助攻4次助攻的首發中鋒就只有 約基奇、安東尼-戴維斯、武切維奇,三個都算是赫赫有名的禁區球員。

而單是德安德烈-艾頓能夠那麼快適應起太陽體系的位置(儘管並非完美),可以解釋的理由有很多,教練科科斯科夫的戰術素養真的相當完善、身邊一堆身體質素爆炸的後衛側翼和射手俱備的陣容配置,更多手遞手的傳球等等,或多或少都掩蓋艾頓的適應問題。

但當回到首兩個討論的數據,回合平均觸球時間與回合平均運球次數之少,表示艾頓幾乎所有的觸球所佔用的球權皆少之又少。但作爲一年級生,觸球的頻率卻已經遠超其他中鋒,唯一合理的解釋除了是戰術強調快。便是艾頓在持球時擁有非常果斷與聰明的選擇,例如在低位單打時除了應對眼前的防守者外,眼光更會留意到稍稍準備前來包夾與協防的後衛,把握對手協防的代價把球送到有空檔的射手手上。

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如果是一個來到聯盟未滿三個月的球員的話,即使他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能在禁區的位置把自己的進攻才華發揮至琳離盡致的時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