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爲佛教的發源地也是首創石窟爲佛教建築形式的國家,因爲佛教究其真正的意義在於隱世修行,所以很多信徒一般會選擇一些世外桃源,避開世俗,找些高山峻嶺,方便他們打鑿石窟靜心修行。

眼鏡冷眼看歷史

而中國作爲除了印度之外,佛教信徒最多的國家。在佛教引入中國後也模仿印度仿造石窟,而石窟的盛行地幾乎位於中國北方黃河流域附近。

眼鏡冷眼看歷史

在現如今我國保存尚完整的石窟內,洛陽的龍門石窟被稱作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它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離市區不遠,景色怡人,青山綠水緩緩北流,是從古至今吸引遊客的第一奇觀。

眼鏡冷眼看歷史

龍門石窟從我國北魏時期開始建造,在此後的400餘年內一直在不斷地整修打磨,爲我國現如今的佛教文化研究,溯源留下了很多歷史文物,真跡。而在龍門石窟豐富的佛教物品中,包括佛塔、佛像、題記和碑刻都深刻的體現出在古代時期,我國勞動人民極高的智慧以及藝術功底和造詣。

眼鏡冷眼看歷史

龍門石窟,繼承了北魏少數民族的優良傳統,有幾取了漢族的優秀文化,佛像樸素自然卻又不失生動靈巧,不僅是浮雕藝術,在雕刻藝術中也處於頂峯。在龍門石窟建造之前已經有了印度的石窟建造技術,以及雲崗石窟獨特風範在糅合了這兩種本就具有獨特風采與魅力的石窟建造風格後,又與漢族文化底蘊融合而成。

眼鏡冷眼看歷史

所以龍門石窟是具有着民族獨特性,以及展現了文化多樣性的世界瑰寶,在這樣的交融下呈現出獨特的中國風以及龍門石窟構的大氣磅礴內容豐富,所以被稱爲中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也是名副其實。

眼鏡冷眼看歷史

如此珍貴的龍門石窟,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自然難免會經歷很多波折,從建造初期,到千年後的抗日戰爭期間,龍門石窟除了忍受着日曬雨淋所造成的一些自然磨損,遭受到了人爲破壞其實更爲嚴重,情節手段也更爲惡劣。早在唐武宗時期一場浩浩蕩蕩的滅佛運動,使龍門石窟被嚴重破壞,而在清末至民國時期更是出現了前所未有嚴重的多次偷盜行爲,由於戰亂年代管理寬鬆,龍門石窟在一九三零至一九四零年代,彷彿是經歷了一場盜鑿熱,許多頭像碑刻等珍貴文化瑰寶被日本美國的士兵偷盜然後轉運賣給外國富豪收藏。

眼鏡冷眼看歷史

新中國建立後,我國對龍門石窟進行了一系列補救行爲,加強了保護措施,在對龍門石窟的佛像進行修繕是操作性實施性非常艱難的一項工作,稍有不慎就會對歷史文物造成嚴重破壞,所以工作人員並沒有選擇對佛像進行大面積修復,而是僅僅消除表面沉積的灰塵,填補大佛自身的縫隙。

經常有人講,佛非木石,佛源本心。心中有佛,即使沒在佛前跪拜,也可遺世獨立,怡然自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