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县城中心的宗山,既是江孜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又是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宗政府建筑遗址。白居寺全称“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香水海寺”,位于江孜平原年楚河畔江孜县城西端。

江孜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 日喀则市东部、 年楚河上游。全县总面积3771平方公里;辖1个镇18个乡,151个村,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为6.7万(2006年);境内居民以藏族为主,占98%,其他民族有汉族、回族等。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政府管辖。1952年,正式成立中共西藏工委江孜分工委。1964年,归属日喀则地区。2014年,日喀则撤地设市,江孜县归日喀则市管辖。

江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著名景点有: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白居寺等。

2018年5月21日,江孜县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位置境域

江孜县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市东部、年楚河上游,处于东经89.6北纬28.92之间。总面积3771平方公里。[1]

地貌

西藏江孜县概况

江孜县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

气候

江孜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江孜县干湿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3189.8小时,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1.1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山洪、风、霜、冰雹等。[1]

水文

江孜县境内有年楚河经过,年楚河由日喀则市康马涅如藏布江和江孜龙马河汇聚而成,流经康马等4县(市)后汇入雅鲁藏布江。

截至2008年,江孜县已探明矿产资源主要矿种有:金、硫磺、水晶、瓷土、碳岩、粘土、高龄土、矿泉水、沙金岩、锑矿等矿产分布。[1][2][3]

生物资源有野生动植物有牦牛、青羊、黄羊、雪鸡、獐子、红景天、贝母等生物分布。[1]

风能资源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仅为12.6W平方米。

土地资源有耕地面积13.4万亩,草场面积386万亩。另外水能、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江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位于县城中心的宗山,既是江孜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又是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宗政府建筑遗址。位于县城西郊的白居寺,始建于1418年,是唯一的藏传佛教三大教派聚于一寺的寺庙,“十万佛塔”更是藏传佛教中唯一的塔寺。距县城2公里的帕拉农奴主庄园,是旧西藏八大贵族庄园中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庄园。著名的乃钦康桑雪山,集中了各种冰川遗迹,是青藏高原上最易于接近的大陆性冰雪活动中心。[8][9]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西藏江孜县概况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西藏军民在江孜以宗山为中心与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近代史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从此人们称江孜为英雄城。电影《红河谷》就再现这段历史。1961年宗山抗英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宗山抗英遗址是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原西藏地方政府“宗”府所在地。遗址位于江孜县城宗山广场,山顶海拔4187米,现有大小房间193间,现存古建筑7064平方米。[8][9][10]

历史文化陈列馆

江孜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这里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江孜人民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艺术瑰宝。

江孜历史文化陈列馆是由上海援藏干部投资兴建的,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建筑设计具有古朴典雅的民俗风格,与宗山古城遥相呼应,溶为一体。民俗馆中主要包括旧式民宅展厅、新式民宅展厅、抗英纪念馆、历史民俗画廊、民族服饰展厅、江孜民族节日展厅和民族手工艺展厅等。[9]

白居寺

西藏江孜县概况

白居寺全称“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香水海寺”,位于江孜平原年楚河畔江孜县城西端。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藏传佛教寺院,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永乐十六年(1418)由江孜法王热丹贵桑帕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共同修建,历时十年。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修建的,因此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寺中的扎仓分属格鲁、萨迦、夏鲁三个教派。各教派共存一寺同在一个大经堂内诵经,这在西藏寺院中是绝无仅有的。[8][9]

帕拉庄园

帕拉庄园是西藏大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全称帕觉拉康,位于江孜县城西2公里。1994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帕拉庄园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毕业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贵族庄园,其建筑和财物基本保持原貌。[8][9]

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是近南北向展布的乃钦康桑峰的组成部分,位于西藏浪卡子县与江孜县的交界处。公路通过水岭鞍部的海拔是5045米,乃钦康桑大雪山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山体雄伟,顶部尖锥突兀,坡岭沟壑间终年积雪发育了多条冰川。主峰海拔7191米,卡若拉冰川的冰舌前缘海拔为5560米,最低冰层高度每年随气温变化而略有升降,卡若拉冰川的融水是年楚河的东部源地。传说古时江孜土地贫瘠干旱,莲花生大师便派侍从“乃钦康娃·桑布”化为一座大雪山(乃钦康桑大雪山),雪水融化后潺潺流向江孜,变成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沿河人们初尝了乳汁般的甘露圣水,人们就把这条河叫“年”(尝试),把这条河流经的地方叫“年堆”(年河上游),“年麦”(年河下游)。[8][9]

江孜地毯厂

江孜地毯织造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清年间,江孜地毯是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向朝庭进贡的主要贡品。清朝大贪官和坤为了取悦王宫显贵,曾命其弟驻藏办事大臣和宁往京城运去大量江孜地毯。可见江孜地毯在当时风糜京城。江孜地毯厂创建于1973年,占地1.5万平方米。生产工人160人。江孜地毯厂坐落在江孜县城西北。江孜地毯厂生产的“宗山”牌系列产品共一百多个品种,全部采用传统手工制做。1980年获国务院轻工部颁发的全国轻工业产品优质奖,1984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多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用品优质奖。“宗山牌”地毯是西藏自治区著名商标,获西藏民族手工业旅游纪念品优质奖。产品远销欧、美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8][9]

金嘎溶洞

金嘎溶洞位于江孜县金嘎乡,距江孜县城45公里。传说金嘎一带曾是一片湖水,四周山上森林茂盛,猛兽出没,人类无法生存。为弘扬佛法,解救众生,莲花生大师用法剑劈山倒海,斩妖驱邪,便形成了这样的地势地貌。金嘎溶洞外观尤如堆放着的锋利兵器,形同度母静坐,洞内如同鸡尾。溶洞洞口宽约8米,高近2米,洞深约40米,其空间能容纳108名僧人诵经。自上而下有自然形成的莲花生大师、南木朗·多吉堆窘大泽师等6位高僧的修行洞以及形态逼真的米拉日巴、十六罗汉、大象、蝎子、天龙、地蛇、日、月等80余种画面。由山羊指路,经21级台阶,借助大鹏鸟嘴中绳子,通过量刑洞,越过长短通道就可以品尝传说是莲花生大师、金刚手菩萨等加持的圣水以及无量寿佛恩赐的寿酒。在莲花生殿堂可以看到天然形成的莲花生大师石靴和空行母康珠益希加措8岁时的脚印。溶洞西北侧有一处温泉,富含多种矿物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