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復星醫藥宣佈,與德國mRNA平臺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合作開發新冠病毒疫苗,目前在德國尚處臨牀前研究階段,尚未包含在世衛生組織2月底發佈的31個疫苗項目中;美國該路徑的研發已宣佈啓動臨牀試驗

解藥|復星醫藥押注mRNA新冠疫苗,美國臨牀試驗領跑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3月13日,BioNTech授權復星醫藥產業在中國獨家開發和商業化mRNA技術平臺研發的COVID-19疫苗產品。目前該疫苗研發仍在早期階段,而美國同路徑的疫苗研發已有一款進入臨牀試驗階段。 圖/視覺中國

解藥|復星醫藥押注mRNA新冠疫苗,美國臨牀試驗領跑

文丨財新記者 趙今朝

疫情防控任務緊迫,相比傳統疫苗,mRNA疫苗合成和生產工藝便捷,在遞送系統被人體認可的情況下不會引起安全性問題,這些優勢使其受到關注。繼多家機構進入mRNA技術領域之後,3月15日,復星醫藥( 600196.SH )宣佈,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3月13日,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與BioNTech簽訂《許可協議》,BioNTech授權復星醫藥產業在中國獨家開發和商業化mRNA技術平臺研發的COVID-19疫苗產品。不過,目前該疫苗研發仍在早期階段,而美國同路徑的疫苗研發已有一款進入臨牀試驗階段。

根據協議,復星醫藥產業負責該疫苗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臨牀試驗、上市申請和市場銷售,並承擔相應的成本和費用。BioNTech負責提供臨牀試驗申請所需的技術材料和研究數據、配合臨牀試驗,並供應相關臨牀試驗及市場銷售所需的產品。

復星醫藥方面告訴財新記者,目前,該疫苗在德國尚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且尚未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開展臨牀研究相關工作。

談及本次合作,BioNTech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Ugur Sahin博士表示,復星醫藥瞭解和熟悉中國醫藥市場,擁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和廣泛的網絡,很高興能一起行動,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復星醫藥全球研發中心總裁回愛民博士則提到,“全球研發中心一直追蹤mRNA技術的發展”。此外,據路透社3月6日報道,輝瑞首席科學家Mikael Dolsten近期曾表達在權衡與BioNTech合作研發新冠病毒疫苗。

公告顯示,復星醫藥將根據約定向BioNTech支付至多8500萬美元的許可費(包括首付款、臨牀開發註冊及銷售里程碑款項),並在約定的銷售提成期間內按該產品年度毛利的35%支付銷售提成。同時,對BioNTech進行約5,000萬美元的股權投資,預計目標股份約佔 BioNTech 股份總數的 0.7%。截至3月15日,投資協議尚未正式簽訂。

BioNTech成立於2008年,於2019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註冊地爲德國, 研究主要方向爲癌症、傳染病和其他嚴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性免疫療法。BioNTech是mRNA平臺型生物技術公司之一。

mRNA是一種攜帶遺傳信息的核酸分子。mRNA疫苗技術是根據病毒的基因序列特徵,即靶點,針對性的設計出靶向的mRNA,然後通過一定的遞送系統進入人體,進入細胞,在對人體不造成傷害的前提下,讓人的免疫系統識別病毒特徵,產生抗體。

作爲一種新技術,mRNA疫苗遞送平臺的安全性評十分重要。所謂遞送系統,就是給mRNA包上特別的殼,通過殼與細胞膜的融合,讓假病毒進入人體。葛蘭素史克(GSK)抗原鑑定和分子生物學美國臨牀前研發總監餘東曾提到,mRNA的關鍵問題是安全性。因爲各家研發團隊的遞送系統專利技術都不一樣,包殼脂粒都是化學成分,毒性有多大,到人體是否能分解,都是問題。“mRNA疫苗最大的缺點,就是它是全新的,在人身上到底效果怎麼樣,安不安全,幾百個人的試驗都不夠證明。”(參見:新冠疫苗研發如何提速?專家稱應急使用不可範圍過大)

儘管如此,mRNA疫苗仍被寄予厚望。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則mRNA疫苗和DNA疫苗同屬於核酸疫苗,不需要直接用到病原體,也不涉及靶細胞的培養、發酵,製作更快,生產也更標準化;二則只要這個序列的遞送系統得到認可,疫苗本身的基因序列並不會引發安全性問題。所以在新的疫情出現時,所需要驗證的時間可以大大縮短。

全球範圍內,尚無基於 mRNA技術平臺研發的治療或預防性藥物、疫苗獲批上市。目前正在研發mRNA疫苗的公司包括Moderna、CureVac、BioNTech、斯微生物、RNAImmune等。

mRNA疫苗是中國新冠疫苗研發五條技術線路之一。3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鄭忠偉介紹,中國的mRNA疫苗的研發和國外的mRNA疫苗研發基本同步,在臨牀前研究階段略微領先,但是由於中國沒有開展過mRNA疫苗臨牀研究的先例,未來在臨牀研究環節也許國外某些研發機構會超越。

2 月 29 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 31 個針對新冠病毒的候選疫苗,其中包含的三個mRNA疫苗,進展不一。研發機構有中國疾控中心以及上海同濟大學、Moderna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CureVac。

據財新記者瞭解,2月10日,中國疾控中心、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和斯微生物基於mRNA平臺共同設計開發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經開啓動物試驗,在100多隻健康小鼠身上注射。2月13日下午的上海市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陸敏介紹,此mRNA候選疫苗的研發工作,第一批小樣已於近日送達國家有關部門開展藥效實驗。

2月28日,Moderna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合作設計的mRNA疫苗,成爲第一個進入臨牀試驗的新冠疫苗。美國臨牀試驗數據庫((ClinicalTrials)顯示,臨牀試驗已經於3月3日正式啓動,根據試驗方案,計劃招募45名年齡在18-55歲之間的男性與非懷孕的女性健康志願者,目前已正式進入志願者招募階段,預計6月1日出臨牀一期的成果。這一進度遠超於其他對手。

曾在Moderna工作的蘇州艾博生物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英博對財新記者介紹,他們與軍事科學院合作研發mRNA疫苗,2月初開始小鼠的免疫源性試驗,中下旬開始在猴子上的實驗,並未觀察到任何不良反應。他們正在準備臨牀前的毒理、藥理試驗,有了足夠數據,便可進行臨牀申報。(參見:新冠疫苗開發爭奪戰:如何避免重蹈SARS覆轍)

而對於技術公司CureVac,1月31日流行病防疫和創新聯盟(CEPI)項目支持給以其支持,用以優化mRNA疫苗特性研究,推動研發儘快到臨牀試驗階段。官網暫未進一步披露研究信息。

……

(此文限時免費閱讀,閱讀全文請點文末閱讀全文。感謝熱心讀者訂閱財新通,支持新聞人一線探求真相!成爲財新通會員,暢讀財新網!)

米蘭華人首次包機返溫州 散客多輾轉多地回國 [2020-03-16]

意大利疫情愈演愈烈,大量航班停運,僑鄉終以包機形式回國。今日(3月16日)下午,國航提供的米蘭到溫州包機已經落地溫州龍灣機場。這也是意大利爆發新冠疫情後首個商業包機。

航空數據機構飛常準顯示,北京時間3月15日下午1時左右,國航CA81航班從北京出發飛往意大利米蘭執行包機任務,米蘭當地時間3月15日晚8時,回程航班CA82出發直飛溫州,預計在北京時間16日下午2時左右抵達溫州龍灣國際機場。

下午1時30分,溫州龍灣機場工作人員向財新記者確認,有一班米蘭來的飛機即將降落,但包機在相關係統上並不顯示具體到達時間,“到港後還有一系列的檢查程序。”下午3點半左右,溫州龍灣機場國航櫃檯人士表示,航班已經進港,機上有100多位乘客。

歐洲多國單日死亡創新高 德國補貼ECMO趕造萬臺呼吸機 [2020-03-16]

當地時間3月15日,歐洲新冠疫情繼續暴發,多國創下了單日新增死亡人數的新高。意大利單日新增死亡人數368例;西班牙單日死亡人數97例,法國單日死亡人數達到29例,英國單日死亡人數達到14例,均爲本國自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紀錄。

在疫情最嚴重、感染人數遙遙領先區域各國的意大利,截至當地時間3月15日18時,意大利民防部門負責人、新冠病毒應急委員會專員安傑洛·博雷利在例行疫情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意大利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已達24747例,較前一天統計增加3590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368例,累計死亡已達1809人,死亡率爲7.3%。扣除治癒和病亡者,現存新冠肺炎病例20603例,其中重症病患有1672例。累計治癒2335人。

意大利如今已進入全國封鎖狀態。該國的地區事務部長Francesco Boccia直言,目前有90%的意大利人都做出了在家隔離的犧牲,“我們能否早點這麼做?我們並沒有,我們是逐漸才這麼做的。”

肺炎日記|3月15日:涉“疫”消費者投訴超過18萬件 [2020-03-16]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解除。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全國已出現多起消費者維權事件。從“退票難”、“假口罩”,到“租金漲價”、“哄擡物價”,種種亂象在疫情期間集中“爆雷”。而詐騙花樣隨之不斷翻新,不法分子假冒“疫情貸款”,騙取中介費和保證金,值得警惕。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3月15日發佈的報告,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涉“疫”消費者投訴180972件,其中近半涉及價格問題,預付式消費糾紛也明顯增多。維權事件集中出行、醫藥、住房、食品領域。其中,人們抗疫的重要“武器”——口罩,投訴最多佔比43%。

責編|任波

版面|劉登輝 何京蔚

本文首發於財新網

我們堅持並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轉載授權、投稿及爆料請聯絡財新健康管理員

郵箱:[email protected]

Fiona 1861289198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