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改委這場發佈會乾貨滿滿!中國經濟正恢復常態,一批政策已在路上)

國家發展改革委3月17日召開3月新聞發佈會,透露了應對疫情背景下的最新宏觀經濟信息,並稱中國應對疫情有足夠的對沖政策,可謂乾貨滿滿。

中國經濟正在恢復正常

表現一:3月以來發用電量明顯回升

據瞭解,3月16日調度發電量達178億千瓦時,明顯高於2月底的162億千瓦時,上升9.9%。

表現二:全國工業企業復工率均已超過90%,部分省市接近100%

除湖北等個別省份外,全國其他省(區、市)復工率均已超過90%,其中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廣西、重慶等已接近100%。從電網企業監測的用電情況看,目前有色金屬行業用電量已達到去年正常水平,醫藥、化工、電子行業用電量已恢復到正常水平的九成以上,鋼鐵、機械、紡織行業用電量恢復到正常水平的八成以上。鐵路裝車數已恢復到正常水平,民航、港口、水運均正常運營。

表現三:今年前2個月審批固投總投資1853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當日在發佈會上透露,今年前2個月,發展改革委共審批覈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9個,總投資1853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高新技術等行業。這意味着中國投資正常運轉沒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發展改革投資司副司長劉世虎還對近日一些媒體的報道做了“澄清”。這也是有信心的表現。

他說,“最近,有關重點項目投資的報道不少,藉此機會希望各位記者朋友幫助做好對一些投資概念的宣傳解讀。比如關於項目總投資和年度投資規模不能混淆使用,項目總投資需在建設工期內分年度實施,一個項目從開工到完工,可能需要若干年,特別是重大項目建設週期更長,而年度投資只是總投資的一部分,如果簡單將各地的總投資進行加總,或者誤將總投資當做年度投資,這就容易產生錯誤判斷,作出錯誤解讀。”

表現四:企業家信心也正在逐步回穩 二季度有望恢復正常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副司長李慧透露,從目前調研瞭解的情況來看,企業家信心也正在逐步回穩,國際上對我國經濟發展也充滿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日前表示,在中國政府各項有效措施的作用下,中國經濟將在二季度恢復正常。

表現五: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逆勢成長

網購快遞、生鮮電商、在線教育、遠程問診、遠程辦公等新興服務需求快速擴張。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提高了5個百分點,信息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了3.8%,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的產量分別增長了119.7%、45.1%。

後續還將適時推動出臺

一系列對沖疫情政策

“中國擁有的政策工具依然充足,我們將密切監測經濟運行態勢,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適時推動相關儲備政策出臺實施,加大政策對沖力度,力爭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完成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李慧表示,後續相關部門還將適時推動出臺一系列對沖政策,企業活力和市場潛力將進一步激發,我國經濟運行必將回歸常態,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具有很多支撐。

具體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

投資

一是堅持分類指導、分區分級施策,積極有序推動重大投資項目開復工,協調解決在用工、運輸、原材料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抓緊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大對疫情重災區應急醫療救治設施、隔離設施等傳染病防治急需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

對此,有專家向上證報表示,爲對沖疫情,已建議大幅度增加2020年中央預算內投資。

三是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抓緊準備專項債券項目,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

四是加大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強投資項目在線審批服務,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前期工作。

五是按照“資金跟着項目走”、“要素跟着項目走”的原則,協調加強資金、用地等要素保障,確保建設項目紮實推進。

消費

進一步充實完善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的政策預案,其思路是:既要保障喫穿用行基本消費,重振文化旅遊和餐飲消費,把被凍結被抑制的消費釋放出來,穩住傳統消費和實物消費,又要培育升級新型消費,擴容提質服務消費,全面推廣健康消費,把疫情期間催生壯大的以網絡消費爲代表的新消費潛力、動能釋放出來,使消費回補和擴大增量有機結合,不斷拓展消費新的增長點。

外資

抓好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的範圍,加大標誌性的重大外資項目推進力度。

國家發展改革委3月11日公佈了《關於應對疫情進一步深化改革做好外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給出了包括加強重大外資項目跟蹤儲備,簡化外資項目覈准手續等11項舉措。

記者另從地方發展改革委獲悉,在2019年分別推進三批次重大外資項目基礎上,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啓動第四批重大外資項目(投資10億美元以上)申報。另外,發展改革委近期還將會同商務部等部門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擬進一步擴大鼓勵範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