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敦煌作为著名的城市之一,在其悠久的历史上积累了许多文化和自然产品。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沙漠的第一泉的月牙泉。

月牙泉,在古代被称为“沙井”,有一个俗称“药泉”的名字,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北麓。

它的形状像一个弯弯的月亮,所以它被称为月牙泉。月泉长约100米,宽约25米,泉水不深,最深也只有5米。因其独特的景观,享受“塞外风光之一绝””的美称。

从汉代初开始,这里就有无数的游客,可以看到它奇特的景色。泉边有一座古庙,四周是沙山。

月牙泉的特点是,它的形状几千年不变;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清晰;它没有被沙漠中的沙子淹没;在水中的鱼可以存活数年。

而现在的月牙泉可以用“今非昔比”,需要人工的“输液”勉强维持现状,不再是自然的、独特的美。早在1985年,月牙泉几乎干涸,平均深度不到80厘米。此后,月牙泉的面积又开始减少。

那么,为什么月牙泉的会变为什么成这样呢?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地人民就开辟了荒地,毁坏了周围的一些植物,造成了水土流失,使得月牙泉水位自然下降。而离月牙泉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名为“鸣沙山”的景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向月牙泉移动,不到20年,移动了近10米。风很大,沙子也是呼呼的作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牙泉被摧毁了。

为了保护月牙泉,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通过“补水”和“引水”来保护月牙泉。

已投资47个亿,并在其附近建造了一个渗流池,以便及时补充月牙泉的补水。但这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

随着沙漠面积的不断扩大,月牙泉的危机将变得更加严重,注入水源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归根结底,是环境问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