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陌生的環境、蚊蟲叮咬、旅行路上喫的食物,以及接觸的各種粉塵,都有引起過敏的可能,出現全身皮膚瘙癢、紅疹、水泡等。暈車時不妨試着按摩百會穴、合谷穴、內關穴以及耳朵上的胃反射區進行緩解。

金秋十月

很多人都會選擇外出旅遊

那麼在旅途中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呢?

住酒店——毛巾牙刷自己帶

出行酒店成了必去之地,但同時也存在着各種健康風險,請記好這四字訣:

1、帶:外出旅遊或出差,有條件的話最好自帶毛巾和洗漱用品,這樣既低碳環保,也乾淨衛生。

2、噴:隨身攜帶消毒的產品,進酒店後,對行李、衣物噴噴。衣服不要隨便放,放進自己行李箱,防止蟑螂等爬過。

3、開:進房間後,第一件事就是開窗通風,不要急着關門。選房間避免新裝修的房間,因爲有甲醛等污染。

4、泡:酒店都有燒水壺,燒一壺水,把毛巾泡泡。洗臉最好用流動水洗,不要用盥洗盆接水洗,洗澡也最好淋浴,不要使用浴盆。

(資料圖)

喫美食——辛辣食物要忌口

旅途中最容易發生的就是腹瀉、痢疾等胃腸道疾病,不少年輕人喜歡的辛辣食品,這會破壞胃腸道黏膜。

另外,親朋相聚,總喜歡喝點酒,也容易造成腸胃問題,要記住:

1、舉杯前最好先喫點主食“墊肚子”,不要空腹喝酒,避免酒精對胃黏膜的直接傷害。

2、各類酒也少混着喝,高度數的酒更莫多喝,以免傷及肝、腎、胃腸,過量還可能引起急性酒精中毒。

3、遇到有親友“喝高”了,別用濃茶咖啡解酒,可喫些富含果糖的橘子、葡萄等新鮮水果,或喝些糖水、果汁助解酒。

4、遇到醉酒嘔吐者要助其保持氣道通暢,避免誤及嘔吐物導致窒息;若因醉酒昏迷,應及時送醫急救。

(徐文波 攝)

玩景點——暴走別忘停一停

不少人選擇爬山,或是開啓“暴走”模式,其實這兩樣都對膝關節極其不利。即使不負重,爬山時膝蓋負荷也是自身重量的4倍,因此別忘記做到這兩點:

1、停一停:膝蓋不好的人應減少爬山這項運動。或是在外出爬山時走走停停,緩解膝蓋壓力。

2、選好鞋:對於零鞋跟的平底鞋,在鞋內側要有加厚鞋墊,中間凸起正好貼合腳中間的凹部。

需要長時間穿着行走或站立時,最好選擇有2釐米跟的鞋子。登山時,建議選擇有軟墊的登山鞋。

(徐文波 攝)

暈車時——巧按四大穴來“應急”

旅行時免不了公共交通,不少人更是上車就暈。暈車時不妨試着按摩百會穴、合谷穴、內關穴以及耳朵上的胃反射區進行緩解。

1、首先,應閉目調神,身體肌肉儘可能放鬆,注意力集中到頭頂,用食指和中指指肚按揉頭頂的百會穴,力度適中,正時針與反時針各按揉30圈。

2、其次,再用拇指指肚分別按揉手腕上的內關穴與手背上的合谷穴。

3、最後,用兩手的拇指與食指指端同時掐壓耳朵上的胃反射區,力度可漸漸增大,以有疼痛感爲好。

防急病——常用藥物要備齊

爲了保障旅行安全健康,建議您在旅行箱裏放些常用藥。

1、感冒藥

旅遊在外,天氣變化多端,不方便適當增減衣物,加之疲勞抵抗力變差,很容易患感冒,建議備上感冒藥。需注意的是,中藥顆粒劑、退燒藥各選一種即可,避免含相同藥物成分的藥物合用、過量服用。如果症狀仍不緩解,甚至加重,需要及時就醫。

2、腸胃藥

您在享受美景的同時也忘不了尋覓品嚐當地的美食,那麼難免會因氣候、飲食習慣、衛生條件等原因出現胃腸道不適,因此可針對性選用一些保護胃腸道的藥物。

3、跌打扭傷外用藥

外出旅遊,少不得磕磕絆絆,因此還需備一些酒精棉球、碘伏、創可貼、紗布等。如有關節扭傷,在24小時內冷敷,24小時後熱敷;有跌破皮膚的,可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後,小傷口創可貼粘貼,大一些的紗布包紮。傷口較大者,需及時到醫院清創縫合。

4、抗過敏藥

陌生的環境、蚊蟲叮咬、旅行路上喫的食物,以及接觸的各種粉塵,都有引起過敏的可能,出現全身皮膚瘙癢、紅疹、水泡等。對於過敏體質的人,可以準備一點抗過敏藥。防止蚊蟲叮咬可以外塗風油精、花露水。需要注意,服用抗過敏藥物期間不要開車,或者把這些藥物放在晚上睡覺之前服用。

來源:人民網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