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南齐谢赫,把“骨法用笔”列为六法之首。

古往今来,多少大德高贤以终生实践,证明“笔”的辉煌。

宾翁家数,可用杜工部诗句概括,“白摧龙虎朽骨死,黑入太阴雷雨垂”,正可传递宾翁以篆籀功力入画的气象神韵。宾翁以金石名家治碑帖,常怕笔势太刚,便以帖学法度融化之,故行笔常常萧散抉疏,以柔化刚,宛然太极。笔墨是黄宾虹画作的最大魅力。

三千年书画同源的历史,作画如作字,以笔述形,又不为形所拘,甚至意象挥写,却依然灿烂动人。道咸之后,把刻石之法融会于书画,大有以纸为石,运笔如刀的趣味。但也绝不是惟事刻画。青田、寿山,石中软料,总有一圆融之趣在其中。所以,金石味者,即是笔墨带有滞重之意,又要在滞重中磨练出一种凌厉的挥洒来。百年来,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均是个中高手。

造型、创境皆以笔完成。笔笔是笔,笔笔见笔,中西皆然。塞尚、梵高、八大、石涛······个个是用笔巨手。

笔之高境,无笔也。

笔和墨,最后皆隐于境中。画法,画格,终归皮相。造境达情,斯为绘事鹄的。

附:程大利先生《无题——绝句四首》

其一

神入虹庐从不疑,当从篆籀问端倪。

胎元未尽千年调,致用于今趋变之。

其二

尽洗炫奇轻薄气,寒江绝壑共萧疏。

禅机着意烟云里,天籁功夫竟阙如。

其三

砚田伏枥几经年,昼夜兼程自奋鞭。

游卧江山追胜境,笔端尚有未完缘。

其四

汲古无闻俗议喧,师心还欲脱蹄筌。

丹青乐境不知老,落笔从容意浩然。

黄山墨缘(局部)八联画选六 162x52cm*6 程大利

嵩山古柏 180x288cm 程大利

天观(局部) 260x196cm 程大利

河汉迢迢 35x70cm 程大利

冰岛记忆 33x67cm 程大利

夏末尼小镇 35x46cm 程大利

枯树赋 31x48cm 程大利

金色阿尔泰山 50x66cm 程大利

少林少林 45x69cm 程大利

琼宇高寒 39x162cm 程大利

夸父逐日过 遗迹谁复寻 33x65cm 程大利

去留无迹 33x65cm 程大利

里斯本的声音 66x74cm 程大利

蒙马特高地 35x26cm 程大利

好风如斯 60x52cm 程大利

诗藏云壑深处 64x39cm 程大利

南岳写生之一 33x65cm 程大利

南岳写生之四 33x65cm 程大利

南岳写生之五 33x65cm 程大利

奈良秋韵 22x32cm 程大利

寂道 33x65cm 程大利

沧溟捲骇涛 程大利

山高月小 35x100cm 程大利

问道崆峒 35x100cm 程大利

奇木佳卉出南国 程大利

巴山雨色 程大利

天山之一 42x56cm 程大利

太湖枯木图 程大利

取来奇峰入草稿 程大利

观妙处 程大利

访神仙 程大利

颠张醉素 老松从容 程大利

程大利书法

程大利书法

程大利书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