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幅画极具散文韵味,浅显而不失深邃,虚淡而不失浓郁,‘兰屿小景'表现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荒幽之美,曰月潭的晨光和晚唱,从晨起到夕归,画面上从萧瑟之意到盈实之景,色调上从冷到暖,表现了生活创造的内涵,‘基隆旧城'和`小镇风情'则恰当运用色彩,透出都市的现代气息。与此同时,经过精心的筹备《张复兴访台写生画展》于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六曰在朵云轩开幕,时任上海美协主席沈柔坚为画展题写了会标,市总工会和新闻界的老领导杨森、马达、王维、贾树枚等,以及书画界著名画家钱行健、乔木、陆一飞、胡振郎、汤兆基等都参加了开幕式,观者络绎不绝,画展取得了成功,不仅上海的各媒体都进行了报导,《人民日报》海外版,《参考消息》,台北的《中国时报》等也都刋发了消息和作品。

《艺周刊》上海站负责人、「海派空间」主编:

张雅歌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签约画师、上海文史馆书画研究社特聘研究员、上海黄浦画院执行院长。

访台写生画展的回忆

文/张复兴

一九九四年秋,经台湾《中国时报》著名记者周野的联系,上海《劳动报》社记者寿光武、王倜、陈金海和我,在总编辑顾行伟的带领下,对台湾进行了约一周的考察和访问。

热心而干练的周野,开着越野车,几乎带我们走遍了宝岛。当时两岸还末三通,大陆尚处在改革开放初期,而台湾因经济快速发展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访问期间所见所闻对我们思想观念、视觉印象的冲击和颠覆委实不轻。回到上海后就想将访台时的这种印象感覌用画面记录下来,传递给读者。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根据当时的速写和照片,创作了五十多幅展示台湾风情的中国画作品。报社非常支持我,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选登作品,总编辑顾行伟还专为此撰写了短评,他写道 : 张复兴的访台写生作品"以虚实交融的表现手法,展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构图效果。每一幅画极具散文韵味,浅显而不失深邃,虚淡而不失浓郁,‘兰屿小景'表现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荒幽之美,曰月潭的晨光和晚唱,从晨起到夕归,画面上从萧瑟之意到盈实之景,色调上从冷到暖,表现了生活创造的内涵,‘基隆旧城'和`小镇风情'则恰当运用色彩,透出都市的现代气息……。"

市总工会、新闻媒体的领导以及书画家们参加了画展开幕

与此同时,经过精心的筹备《张复兴访台写生画展》于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六曰在朵云轩开幕,时任上海美协主席沈柔坚为画展题写了会标,市总工会和新闻界的老领导杨森、马达、王维、贾树枚等,以及书画界著名画家钱行健、乔木、陆一飞、胡振郎、汤兆基等都参加了开幕式,观者络绎不绝,画展取得了成功,不仅上海的各媒体都进行了报导,《人民日报》海外版,《参考消息》,台北的《中国时报》等也都刋发了消息和作品。

同仁寿光武访台途经香港留影

这个画展也许是大陆画家的第一个访台写生画展,于我也是艺术生涯中第一次个展,有着很多非同寻常的意义: 画展中意想不到售出了多幅作品,促使我的绘画较早地进入了市场; 访台写生的作品,今天看来无疑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我尝试在国画中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却十分顺手,相得益彰,在日后的创作中逐渐成为我的主要手法和画风。访台画展尽管过去了二十四年,但至今回想起与此行有关的人和事,仍然心存感激,故提笔写就此文以释怀。

2018年元月 于上海朱墨斋

同访台湾的劳动报总编辑顾行伟、记者陈金海、王倜,寿光武因有事缺席画展。

台北中山堂远眺 张复兴

金蛇狂舞(台北高速)张复兴

雨港基隆 张复兴

阿里山密林 张复兴

台北晨曦 张复兴

日月潭唱晚 张复兴

南方小镇 张复兴

爱河之夜 张复兴

高雄一瞥 张复兴

兰屿海岸 张复兴

雅美风情 张复兴

台北市贸中心 张复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