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成即位儀式當時,民間呼籲即位禮正殿之儀和大嘗祭應該尊重傳統前往京都舉行的呼聲仍然非常高。接下來筆者主要着眼於今年德仁天皇即位後一系列儀式舉行時最主要的參照先例,也就是如今的上皇明仁舉行的平成即位禮的情況,從制度制定的角度來簡略介紹一下未來差不多一個月當中從10月22日即位禮正殿之儀到11月大嘗祭爲止所預定舉行的各種儀式的簡單情況。

(原標題:田島川:今日日本新天皇即位,都有哪些看點?)

或許不少讀者都知道,日本新天皇德仁將於今日(10月22日)舉行“即位之禮”(日語:即位の禮)。最近幾天,日本皇室又成爲熱點話題。

許多人可能第一反應是:唉?不是5月份即位的儀式已經辦過了嗎,怎麼現在又要搞一次即位禮了?19日,日本駐華大使館的官博也曾經發布瞭如下一條微博。

田島川:今日日本新天皇即位,都有哪些看點?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在現行日本的法令規定上,“即位之禮”是新天皇即位之後,所舉行的一系列國事行爲的總稱,包括今年5月1日的劍璽等承繼之儀、即位後朝見之儀在內的一個很大的概念,並不是10月22日纔開始的。換言之,新天皇即位的各種儀式,其實從5月到現在都在斷斷續續地舉行。

而大使館所說的10月22日到31日舉行的,則是指即將舉行的“即位禮正殿之儀”和“饗宴之儀”。這兩大儀式可說是類似歐洲君主國的加冕典禮,是向世界各國昭告新天皇即位以及宴請國內外賓客的國家儀式,這只是新天皇即位後舉行的諸多儀式中的一部分而已。

國事行爲vs皇室行事

在這裏,筆者首先簡單解釋一下上面提及的“國事行爲”這個概念。

平成和令和的兩次新皇即位儀式,都是分成國事行爲和皇室行事兩部分的。國事行爲部分統稱爲“即位之禮”,直接由國費出資舉行。而皇室行事的部分則是一系列由皇室自身爲主體舉行的一系列帶有宗教色彩的儀式,其中以大嘗祭爲其核心。在二戰之前的法律概念上,“即位之禮”這個概念基本上就是指現在的狹義上的即位禮正殿之儀。而在戰後的法律體系上“即位之禮”則成爲了一個區別於大嘗祭等“皇室行事”的廣義的概念。

大嘗祭是一個從古代延續至今(雖然中間曾經中斷過一段時間),是一千多年以來每當新皇即位後都要舉行的一代一度的祭祀儀式。其宗教意義上的內涵雖然多有爭議,但按照日本政府的官方解釋,如今的大嘗祭是一個代表新皇向皇祖皇宗和天地神祇祈求國家安寧和五穀豐登的祭祀儀式。今年的令和大嘗祭將在11月的14日深夜到15日凌晨舉行。

大嘗祭是一個由天皇家爲主體舉行的,有着濃厚的宗教色彩的祭祀活動。由於日本國憲法第20條(政教分離原則)的規定,加上第3條對於天皇“國事行爲”的定義(天皇的國事行爲必須接受內閣的助言和承認,由內閣對其負責),日本政府認爲無法將以大嘗祭爲首的即位相關的祭祀儀式劃入“國事行爲”的範疇。只能以皇室傳統儀式的名義來舉辦這一系列的儀式。

然而關於大嘗祭舉行所需要的經費問題,內閣卻堅持認爲大嘗祭作爲憲法所規定的皇位世襲的過程中的重要儀式,強調其憲法意義上“公”的一面,認爲其並非完全是天皇家的“私”儀,所以主張用“宮廷費”,也就是宮內廳所管理的政府預算來支付大嘗祭所需的費用。加之大嘗祭時也有部分公職人員參列儀式,這便引發了朝野之中關於大嘗祭現今的舉辦方式是否違憲的爭議。

德仁天皇的弟弟,皇位繼承順位第一位的秋篠宮文仁親王也曾經表示爲了避免爭議希望以“內廷費”,也就是天皇、皇后、上皇、上皇后、愛子內親王等內廷皇族日常花銷的經費來舉辦大嘗祭。

其實如今的日本皇室不像戰前擁有龐大的皇室財產,戰後所有的皇室財產都被收歸了國有之後,在《皇室經濟法》的規定上,無論“宮廷費”還是“內廷費”,其實都是出自國家預算的,本質上差異並不大。只不過如果非要從內廷費來支出大嘗祭的費用的話,舉辦大嘗祭那一年內廷皇族們可能多少要省着點花錢就是了。

未來一個月的各種儀式

接下來筆者主要着眼於今年德仁天皇即位後一系列儀式舉行時最主要的參照先例,也就是如今的上皇明仁舉行的平成即位禮的情況,從制度制定的角度來簡略介紹一下未來差不多一個月當中從10月22日即位禮正殿之儀到11月大嘗祭爲止所預定舉行的各種儀式的簡單情況。

正如前文所說,德仁天皇5月即位以來,其實一直在舉行各種即位相關的儀式。今年內到底要舉行多少和即位相關的儀式活動呢?筆者在這裏將平成和令和兩代天皇即位時所舉行的主要的儀式簡單列了下面一張表格。

田島川:今日日本新天皇即位,都有哪些看點?

表格中筆者用紅色標註的五項便是以“國事行爲”的名義所舉行的“即位之禮”的組成儀式。而其餘則都是有宗教含義的“皇室行事”。

看着這張表,大概大家首先會對即位儀式的複雜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此複雜繁多的儀式到底是依照什麼準則、制度來舉行的呢?

其實在110年前的明治末,日本曾經制定了一部名爲《登極令》的皇室令。在明治皇室典範體系下一系列皇室令,規範了過去皇室生活中,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等的制度規則。這部《登極令》由18條正文以及數百條附式組成,規定了新皇即位後各種儀式的種種細節。大正元年-4年和昭和元年-3年舉行的大正、昭和即位儀式便是完全遵照這部法令舉行的。

然而所有皇室令在二戰結束後,隨着新皇室典範的制定被全部廢除。日本皇室的各種制度彷彿進入了一個“無法可依”的時代。那麼平成時代的即位儀式要如何舉行,可謂是讓當時的政府人士和相關顧問學者傷透了腦筋。

因爲戰後日本憲法的存在,天皇的地位和權能較戰前已有非常大的不同,加上政教分離的原則的存在,照搬戰前的制度自然會在憲法層面發生許多問題。加之1989-90年和上一次舉行即位儀式的1920年代的昭和初相比,世界和日本社會的環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儀式相關的制度自然也要做出許多適應新時代的改變。

可以說平成時代的即位儀式,是一個在繼承70年前的儀式的形式和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戰後日本憲法的精神和新時代特徵的創新產物,它確立了戰後象徵天皇制下即位儀式的制度基礎。說如今的令和即位儀式是照搬30年前的平成先例也是不過分的。

平成、令和即位儀式的“繼承”與“創新”

這裏筆者就着眼於平成時代的即位儀式的“繼承”與“創新”,來追溯一下令和即位儀式的一些制度源頭。

剛剛提到大正、昭和的即位儀式分別於大正元-4年,昭和元-3年舉行。或許有的讀者喫了一驚,即位的各種儀式竟然要舉行這麼久嗎?看一下剛纔的表格,從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去世起所開始的平成即位儀式,一直持續到了1990年12月初,前後近兩年。而本次令和時代,從2019年5月1日,也就是令和時代的第一天起,卻需要2019年12月初爲止的半年之內結束所有的儀式。這又是爲什麼呢?

其實稍微觀察一下便可以發現,表中的各種儀式其實主要是分兩批進行的。一部分是必須在踐祚(也就是實質意義上的即位)之後立即舉行的以劍璽承繼爲首的第一批儀式。而另一批則是依照戰前《登極令》第4條的規定,必須在秋冬之際前後舉行的,以即位禮正殿之儀和大嘗祭爲核心的第二批儀式。

爲何必須在秋冬季節舉行呢?這其實是由於在大嘗祭的祭祀活動中,必須使用事先選定的齋田中秋季收貨的新谷。而《登極令》的第18條中又規定,天皇服喪中,不能舉行即位禮(也就是如今的即位禮正殿之儀)和大嘗祭。根據和《登極令》同時制定的另一部叫做《皇室服喪令》的規定,天皇及皇太后去世,新皇需要服喪一年。這就意味着,因前任去世而踐祚的天皇一年之內是不能舉行即位禮正殿之儀和大嘗祭的。

昭和天皇於1989年1月7日去世,那麼平成的第二批儀式必須在服喪後的1990年的秋天才能舉行,因此前後需要耗費兩年。而大正天皇去世於1926年12月25日,昭和元年其實只有一週的時間,需要服喪到昭和2年(1927)12月25日的昭和天皇,自然只能於昭和3年再舉行儀式了。而大正天皇則更慘,明治天皇去世後不久,其皇后、也就是昭憲皇太后也去世了,所以大正天皇前後服喪了兩年,導致其即位禮被延期了更久。而現如今由於是天皇主動退位導致皇位交替,不存在需要服喪的問題,所以可以讓今年的各種即位儀式可以在半年之內全部完成。

上文提到,平成的即位儀式,是戰後新憲法和皇室典範下的“繼承”和“創新”。其中“創新”的部分,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即位禮正殿之儀和大嘗祭舉行地點的問題。

或許很多讀者也知道,戰前的近代日本,即使天皇早已搬來東京居住,但一代一度的即位大禮和大嘗祭,卻是按照明治皇室典範第11條的規定,必須在京都舉行的。於是大正昭和兩代即位禮之時,天皇和各國來賓、政府要人便浩浩蕩蕩地前往京都舉行儀式,甚至還會動用名爲“賢所乘御車”的專門列車來運輸奉安在皇居賢所內的三大神器之一的八咫鏡的形代往返京都。

田島川:今日日本新天皇即位,都有哪些看點?

田島川:今日日本新天皇即位,都有哪些看點?戰前在大正和昭和即位禮中曾四次使用的賢所乘御車

平成即位儀式當時,民間呼籲即位禮正殿之儀和大嘗祭應該尊重傳統前往京都舉行的呼聲仍然非常高。那麼爲什麼平成時代開始,即位禮正殿之儀和大嘗祭不再前往京都舉行了呢?

有的人認爲可能是戰後一些皇室戰前的傳統被慢慢地放棄了。其實看一看當時儀式組織的當事人的一些記錄,會發現其實原因並沒有多麼複雜。其最大的原因在於,相當於歐洲的加冕禮的即位禮正殿之儀舉行時,需要在招待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賓客。而相對1920年代,全世界“國家”的數量到1990年時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平成即位禮當時,日本便接待了超過160個國家地區的元首政要。日本政府懷疑現代的京都能否有短時間內接待如此大量的外國政要的能力。

加之戰前的即位大禮是舉全國之力興辦,對當時的政府而言,即位禮是第一位的,哪怕因政府上層大批離開東京參加即位禮而導致政府中樞的國家事務停擺幾天,在戰前也是沒有太多人敢公開反對的。而如今因爲政府要員要去京都參列即位禮而耽誤政府事務運作,在新憲法的體系下無論是政府還是民意可能都難以接受。

既然決定了儀式放在東京舉行,那麼必須要在東京擇地建設舉行大嘗祭的大嘗宮。平成時代在這一點上繼承了以往的傳統,決定在皇宮之內建設大嘗宮。

東京的皇居位於市中心的千代田區,周邊分佈着如大手町、日比谷、霞關等高樓密集的商務和行政中心區域,爲了適合在深夜舉辦大嘗祭這個宗教祭祀儀式,夜間周邊的噪音和光污染的多少成爲了選址的第一考量。平成和令和的大嘗祭,都預計在皇居東御苑的本丸草坪一代舉行。那裏是江戶時代德川將軍家居城江戶城本丸所在地,而建設大嘗宮的地方位於江戶城天守臺南邊,差不多是江戶時代著名的大奧舊址所在地。大嘗宮從夏天6、7月便正式開始建設,在10月份現在差不多已經接近完工。

田島川:今日日本新天皇即位,都有哪些看點?宮內廳主頁公佈的大嘗宮建設地位置

田島川:今日日本新天皇即位,都有哪些看點?在皇居東御苑建設中的大嘗宮

大嘗祭所要使用的當年秋季新收穫的新稻米,是從全國兩處被稱爲“悠紀”和“主基”的稻田中收割而來的。大嘗祭過程中的主要過程,也是在大嘗宮中兩處被稱爲“悠紀殿”和“主基殿”的建築中,向皇祖宗及神明貢獻新谷,舉行兩次同樣的祭祀儀式。

上圖照片中可以見到左右相對的一對三角形屋頂的建築,其右側便是“悠紀殿”,而左側則是“主基殿”。兩殿都必須朝向三重縣祭祀皇室祖神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來修建。

“悠紀”和“主基”並不是固定的兩處農田,而是在前面表中所列的名爲“齋田點定之儀”中,通過傳統的灼燒龜甲的占卜方式臨時選定的。

舊時,“悠紀”和“主基”大多從畿內周邊的近江、丹波等地選出的。而近代的大嘗祭則是從全國各地隨機選出“悠紀”和“主基”所在地。平成之時,又創立了將日本全國以新潟、長野、靜岡西側縣界(按照舊令制國說便是越後、信濃、遠江三國的西側國界)分爲東西兩部分,通過龜甲占卜在東側18都道縣選出“悠紀”所在地,在西側29府縣內選出“主基”所在地。而本次令和大嘗祭所選出的“悠紀”位於關東下野(栃木縣),“主基”位於丹波(京都府)。

田島川:今日日本新天皇即位,都有哪些看點?紅線部分便是如今齋田點定時悠紀和主基的分界線

平成時代選擇齋田之時,是否還要沿用舊來的灼燒龜甲占卜的傳統方式受到了爭議。

1990年代和1920年代的昭和初期不同,由於國際條約上已經禁止了海龜製品,特別是龜甲的國際貿易。在日本的很多地方,海龜也是禁止捕獵的。某種意義上來說使用龜甲占卜,似乎已經不適合現代的時代潮流了。

而正巧此時,日本政府找到了70年前爲昭和大嘗祭製作占卜龜甲的工匠的後人,他們家中關於製作龜甲的手藝也傳承了下來。在經過與工匠本人商討之後,確認可以在不違背國際貿易條約和國內規定的情況下找到適合使用的占卜龜甲,於是這個龜甲占卜的傳統便被繼承了下來。(不得不說在即位禮的所謂傳統繼承的問題上,日本這邊重視的角度還是非常奇怪的。)本次的令和大嘗祭仍然依據平成時代的先例使用了傳統的龜甲占卜來選定了“悠紀”、“主基”所在地。

在大嘗宮建設開始和齋田點定之後,宮內廳方面和政府便開始分頭正式進行秋季的即位禮正殿之儀和大嘗祭的各種具體準備工作了,其中包括服裝、裝飾、禮樂、宴會等方方面面。

此外,政府方面需要將陳列在京都御所紫宸殿內的,當年爲大正即位禮制造的供天皇皇后在即位禮正殿之儀上使用的高御座御帳臺運輸到東京來。

這似乎看起來並不是什麼大工程,然而平成時代,運輸中的高御座和御帳臺曾經成爲了反對天皇制的極左翼運動的攻擊對象,以至於當時的日本內閣方面不得不動用自衛隊的直升機祕密將其運到了東京。

而今年,日本政府選擇先將高御座和御帳臺拆解,用卡車運輸到東京皇居後再次拼裝,併爲此撥發了高達5億日元(3000多萬人民幣)的預算。這令人咋舌的高額預算也一時間引起了日本民間的爭論。

今日即位流程

10月22日,即位禮正殿之儀及其相關的儀式便要正式展開。如今世界上百國家的君主和政要也已雲集東京。在本文最後,筆者就簡單介紹一下,這一天到底都會進行哪些具體儀式吧。

首先,早上9點左右,在皇居的宮中三殿,首先會舉行“即位禮當日賢所大前之儀”和“即位禮當日皇靈殿神殿奉告之儀”,這是一個宗教祭祀意義上將今日即將舉行即位禮正殿之儀一事稟告皇祖天照大神,歷代天皇之靈和天地神祇的儀式。如果按照平成時代的前例,天皇會身着純白色的帛御服,皇后也會身着純白色的帛五衣唐衣裳。

田島川:今日日本新天皇即位,都有哪些看點?

田島川:今日日本新天皇即位,都有哪些看點?平成時代“即位禮當日賢所大前之儀”和“即位禮當日皇靈殿神殿奉告之儀”之時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的服飾

之後午間便會正式開始即位之禮的重頭戲,即位禮正殿之儀。按照平成先例,在這裏流水賬式地敘述一下儀式的大致過程吧。

首先在中午,皇宮儀仗和參加典禮的國內外賓客會首先就位。之後成年男性皇族身着束帶裝束,成年女性皇族身着五衣唐衣裳,列隊進入宮殿的正殿松之間。

下午一點,在宮內廳式部職和侍從職職員的引導下,身着黃櫨染御袍的天皇和五衣唐衣裳的皇后進入正殿松之間。首先天皇會登上高御座,與此同時侍從將代表皇權的劍璽兩神器(劍是形代,可以認爲是複製品,本品在名古屋熱田神宮)以及國璽御璽兩枚印章放置於高御座的案臺之上。之後皇后也會登上御帳臺,與天皇一起接受在場人員的祝賀。

之後首相會上前聆聽天皇宣佈即位的“宣言”,並親自誦讀恭祝即位的“壽詞”,並三呼萬歲。平成即位禮當時的首相是海部俊樹,可能國內的讀者並不太熟悉,但昭和即位禮時的田中義一和大正即位禮時候的大隈重信兩任首相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詳。

這裏面還有個小插曲,大正時代沒有什麼電視直播,當時的政府安排京都市民在京都御所周圍集結,約定了時間,一起配合御所內大隈首相的呼聲一起三呼萬歲,然而大隈重信因爲早年受到過襲擊,手術截肢後一條腿是假腿,行動較爲緩慢耽擱了一段時間,當大隈首相還沒來得及高呼萬歲之時,當時京都市民的萬歲呼聲已經鋪天蓋地而來,完全蓋過了首相的聲音,場面一度比較尷尬,也成爲了近代即位禮上的一出喜劇。

田島川:今日日本新天皇即位,都有哪些看點?平成即位禮正殿之儀上,面對明仁天皇高呼萬歲的海部俊樹首相

在即位禮正殿之儀結束之後,和平成時代相同,本來還預定要舉行祝賀御列之儀,也就是新天皇皇后乘車在街頭接受一般民衆祝賀的儀式。然而因爲上週的19號颱風造成的災害,考慮到救災問題和災民的情感,這個慶祝儀式被推遲到了11月10日舉行。

而在即位禮正殿之儀結束後的數天時間內,日本政府還要舉行招待參列儀式的內外賓客的宴會,也就是饗宴之儀。

田島川:今日日本新天皇即位,都有哪些看點?平成即位禮正殿之儀後舉行的饗宴之儀中,參列宴會的天皇皇后與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

平成時代前後爲招待賓客曾經舉行了七場宴會,且每場都是以正式宮中宴會的規格舉行,只不過平時宮中的正式晚餐會一般是以法餐爲主,而平成即位禮時的宴會則以日餐爲主。然而這次爲了照顧雅子皇后的身體和精神承受能力,將宴會的次數從平成時代的7次降低爲4次,且部分宴會被改爲了簡單的立食宴會,也就是類似自助餐一樣,大家各自取食後站着交流的模式,這樣可以大幅度縮短宴會的時間,降低雅子的負擔。

即位以來,雅子作爲皇后出席公務的表現一直是日本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如今來到10月、11月,即位禮正殿之儀前後繁忙的日程安排,乃至於需要通宵進行大嘗祭,對於雅子來說無疑又是一個考驗。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看看直播和新聞,關注一下雅子皇后在即位禮中的表現。

netease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周馨怡_NB1200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