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班组之星】“黑猫警长”的故事

   

从南疆沙漠中的西北油田采油一厂到乌鲁木齐,走高速公路900公里。每次休假,为了能早点回家见到父母儿子,老陈都是自己开车,一路奔波10个小时。“虽然多花点油钱,但少转几次车,省不少时间。”做安全监督员的老陈一年8个月时间在油田,陪家人的时间太少,舍不得浪费。

老陈叫陈仁胜,在采油一厂QHSE科负责作业修井监督,外号“黑猫警长”。今年已经47岁的陈仁胜和妻子都是采油一厂的老员工,在南疆沙漠油田里整整工作了28年。因为一直从事钻井和修井工作,经验丰富的老陈6年前调到了作业修井监督岗位。采油一厂的修井等工作都由承包商承包,安全监督非常重要,安全监督员自然也非常辛苦。

说起安全监督员,有同事开玩笑说:“10年技术成高工,10年安全一场空。”和安全打了10年交道老陈如今还只是个技术工人系列的高级工,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自豪:“不是谁都可以干安全员的。”

这话一点不假。一个优秀的采油厂安全员必须有多年实践工作经验,更要有丰富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精通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更要有一双能“扫描”出隐患的火眼金睛。

每天,老陈有两项雷打不动的任务,一是上井监督,一是抽查现场安全监督录像。10年来,每天上井监督是老陈和同事们的固定功课。遇上重要大修作业任务,更要一跟到底。“特殊天气,特殊作业,人不在现场,心总是揪着。”这是老陈的经验之谈。越是酷热、严寒和狂风、沙尘天气,越是老陈上井多的时候,起早摸黑往井上跑。一个夏天过去,又黑又瘦是免不了的。逢年过节,更是对采油厂安全工作的重大考验,别人回家过年,老陈却每每要值班上井,比平时更忙更累。

采油一厂有近千口油水井,有时每天同时作业修井20多口,沙漠中油井分散,就算分身有术也不可能全顾上,因此还要通过抽查现场录像来查找安全隐患。一个作业现场最少有4个不同角度的摄像头全程拍摄,有时,一个作业过程从早到晚持续10多个小时,安全视频就要录40多个小时。一天20个作业现场,就是几百个小时的视频。老陈和同事的办公桌上,经常堆满乙方安全员交上来的视频存储硬盘,就算粗看一遍,抽查重要节点,耗费的精力也极大。“一天看下来,眼都直了,又酸又胀难受得直流泪。”但揉揉眼养养神,老陈还得继续看下去,“安全大于天啊!”

苦是真苦,累是真累,但老陈觉得值。“哪怕找出一个最小的隐患,也许就避免了一次流血流泪的事故,这比啥奖励都高兴。”10年安全员的工作,老陈检查出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

最让他记忆犹新,如今想来还后怕的是这件事:有一回,采油管理二区的一口井进行冻胶堵水作业。由于该井漏失,且拉水车没及时到位,无法对全井筒修井液进行置换。乙方技术人员凭经验认为部分替换修井液就可以了。当老陈赶到现场时,已完成现场试压,马上就要作业。经验丰富的老陈只看了一眼就大惊失色,果断叫停。面对乙方面红耳赤的不服气,老陈当场宣读设计要求,并让现场人员找来两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当看到冻胶在盐水瓶中产生絮状物并变得黏稠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因为在5寸套管里用3寸半油管挤堵,本身间隙就很小,极易造成卡钻,如再发生井液黏稠反应,卡钻是必然的。惊出一身冷汗的乙方施工人员满脸通红,对老陈谢了又谢。

事后,老陈严令两个作业队伍认真写出书面检查,全体人员深刻分析此次未遂事故,给大家上了一次深刻的安全课。 

“当安全员就得得罪人,不听骂声,就要听哭声,恨我骂我,最后都会谢我。”这是老陈对安全员工作最深刻的理解,也是他对自己这份工作最自豪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