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告訴尋茶小分隊,現在政府已經加強了對茶農的培訓,提升茶農自身積極性,並通過“合作社+企業+茶農”的方式,控制茶葉基地,規範茶園管理,目前已經建立了政府主導茶企參與的標準化扶貧體系,並按照這個體系在班卡鄉放馬場村建立了第一個全工業化製茶的初制生產線,希望以工業化標準提升品質,取得國際標準認證,打開市場扭轉現狀。在放馬場村的茶山上,尋茶小分隊找到了一個茶葉收購點,上前一問收購價,立刻顛覆了尋茶小姐姐對古樹茶價格的認知,當地茶樹鮮葉收購價格每公斤只有6到10元。

​如今普洱茶價格年年看漲,有茶樹的地方就等於是有了金山銀山。炫富都變成了“我家有茶樹!”

時下正值春茶採收旺季,“尋找地道普洱No.1”尋茶小分隊在地處永德大雪山深處的烏木龍鄉和班卡鄉看到,這裏屋前村後的茶園裏百年以上的古茶樹比比皆是,卻沒有熱火朝天採摘春茶的景象。

茶園裏空無一人,一片冷清。不僅春芽滿園無人採摘,甚至連茶園裏的雜草都沒有人清理。

這裏的鮮葉一般就是兩三塊錢一公斤,農戶根本沒有采茶的積極性。

春芽滿園無人採, 百年古樹遭遺棄,原生態茶區就這樣被放棄嗎?

相似的情況在永德縣班卡鄉放馬場村也存在,山頭上有幾十畝百年古樹茶園,其中幾棵百年古茶樹如果放到其它茶區可謂是價值連城的寶貝,而在這裏卻因爲缺乏管理和無人採摘,已經滋生病蟲害。

春芽滿園無人採, 百年古樹遭遺棄,原生態茶區就這樣被放棄嗎?

尋茶小姐姐發現一些樹幹上有大片的白斑,一些茶樹葉上面有密密麻麻的黑點,這是非常嚴重的鏽病,再看這些樹枝,用手輕輕一掰就斷,明顯已經生病枯死,這些都是因爲茶園無人管理後任由病蟲害發展導致的。

春芽滿園無人採, 百年古樹遭遺棄,原生態茶區就這樣被放棄嗎?

上百年的古樹因爲生病了,到現在芽頭還沒有長出來。鮮葉價格低,所以茶葉也不值錢,不值錢茶農就更沒心思管理了。”

在放馬場村的茶山上,尋茶小分隊找到了一個茶葉收購點,上前一問收購價,立刻顛覆了尋茶小姐姐對古樹茶價格的認知,當地茶樹鮮葉收購價格每公斤只有6到10元。

滿滿一口袋鮮葉,有時只能賣到四五十塊錢,在春茶季茶葉最好賣的時候,每人每天最多采30公斤茶葉,每天最高收入150元,一個月收入3000多元。而外出打工一個月能有5000多元收入,比種茶採茶更能掙錢。 班卡鄉 茶農:“工藝差,茶價也差。茶價沒有,我們的茶也提不起來。如果以後種茶掙錢了,肯定願意回來在家種茶,在家可以照顧老人,照顧小孩。還可以一邊賺錢,當然是願意在家,誰願意出去幫工。”

茶葉賣不上價、茶農種茶積極性就不高,茶葉品質無法提升,時間一長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別的茶區從外地招工採茶,這裏的茶農卻是外出打工,茶園沒人照顧也就逐漸荒廢。

在烏木龍村幾乎所有茶農還在用最原始的方式炒茶,這樣的農家鍋,壁太薄,鍋溫難控,再加上混用,炒茶時還會被油污染,不僅衛生條件堪憂,更談不上提高製茶工藝。

楊思義是臨滄市茶業協會高級工程師,他在臨滄茶區茶樣品鑑會上和尋茶小姐姐談起農家土鍋混用的情況,就無比惋惜地指着面前的一份茶樣說:“它這個原料很好,但可能在加工過程中沾上了油,有油的味道,影響了最終的品質。”

那麼這裏的茶品質究竟好不好呢?同樣是放馬場村的茶葉,一對從昆明回鄉的姐妹卻能賣到古樹單株2000元/公斤的高價。

她們按照規範的採摘標準,使用專業炒茶鍋,製茶工藝提高後,製成的幹毛茶最低的賣到380一公斤,這個價格比周圍茶農高了不止10倍,這說明這裏的茶,品質是得到認可的。小姐姐說自己去年做了一噸半茶葉,十月份就賣光了,銷量非常好。

永德縣明明有好茶,可是就打不響知名度,不僅沒有打造出自己更具競爭力的茶葉品牌,還逐漸淪爲其它茶區的原料供應地。

春芽滿園無人採, 百年古樹遭遺棄,原生態茶區就這樣被放棄嗎?

莫韋嶙,永德縣委副書記,每天都在爲這個事着急上火。他告訴尋茶小分隊,現在政府已經加強了對茶農的培訓,提升茶農自身積極性,並通過“合作社+企業+茶農”的方式,控制茶葉基地,規範茶園管理,目前已經建立了政府主導茶企參與的標準化扶貧體系,並按照這個體系在班卡鄉放馬場村建立了第一個全工業化製茶的初制生產線,希望以工業化標準提升品質,取得國際標準認證,打開市場扭轉現狀。

春芽滿園無人採, 百年古樹遭遺棄,原生態茶區就這樣被放棄嗎?

同時,打造永德熟茶園區,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帶動經濟發展。出臺永德熟茶製作標準,提升永德熟茶的工藝。他迫切希望有更多的人通過“尋找地道普洱No.1”的活動關注和了解永德茶葉,幫助茶農走出困境。

我們該反思什麼?

永德縣烏木龍鄉和班卡鄉的事例帶來的反思是,一個縣,一個州市甚至雲南省普洱茶的整體實力要靠整體品種、品質的地道,工藝的標準和品牌價值的整體提升。否則,一味的天價和一味的名山頭,對於茶商一時的炒作有利,但對於茶農和當地的茶產業來說,根基不穩,一定會出現現在的失衡。

尋茶小分隊在雲南茶區採訪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們雲南普洱茶20塊一公斤的都比外省2000元一斤的好喝。”這句自傲的話恰恰說明,雲南普洱茶作爲一個產業來說,市場意識和產業格局都還過於“原生態”。普洱茶雖好喝,在市場這個大課堂裏也該好好補補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