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很多人說茶葉入口苦澀,就覺得不是好茶,這可是真真冤枉了好茶。

但實際上,懂茶的人從來不是憑苦澀來判斷茶的好壞。

俗話說“不苦不澀不是茶”但又苦又澀的茶,大多數情況下也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究竟茶葉爲什麼苦澀?

茶葉苦澀的來源主要是茶葉中的茶多酚和生物鹼,其中,多酚類物質主要是兒茶素,生物鹼中主要以咖啡鹼爲主。

帶有苦澀味的茶,不一定是不好的茶,往往還是好茶,這是因爲茶葉苦澀味的濃淡,由它所含有的苦澀味物質的多少所決定的。

茶湯的苦味通常和澀味相伴而生,在茶湯的滋味結構上占主導地位。

就像普洱茶,帶有苦澀味的普洱茶往往是高嫩度、高級別的茶品。凡是嫩度高、陳香顯露、苦澀味低淡的,必是陳年老茶,是茶葉長期存放後的,苦澀味物質大量降解,轉化消失使得滋味變得醇和的結果。

其他原因造成的苦澀味

無論茶葉優劣,苦澀味的存在都是與生俱來的。茶的澀主要是由茶多酚類等誤會對人的味覺作用的結果,澀給人的感覺是強烈卻難以言表的東西,它不是麻卻有麻的意思,像喫青柿子一樣,與潤滑狀態相反,具有收斂作用。

儘管人們總是把苦與澀相提並論,但澀和苦是屬於不同味覺的。

澀是不及苦的,因爲畢竟苦能清火解毒,有所謂“良藥苦口”之說。

但澀卻是難以下嚥,所以茶人們在製作茶品時,往往爲去除澀味而努力。

在茶葉製作中的“殺青”環節,溫度不夠或時間不足會造成茶葉具有較重的“青澀味”。

普洱茶經過一定時間的貯藏陳化,經過氧化聚合過程,茶湯的澀味可能大大降低。

苦澀的茶不一定是壞茶,但苦澀化得快的茶一定是好茶。

苦澀其實可以說是茶葉內含物質豐富的證明,苦澀化得快,證明製茶工藝好,是好茶。

所以,你可千萬別冤枉了茶的苦澀,反而要懂得鑑賞與分辨它,這樣纔不會錯過了哪些好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