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毒品

大家首先會想到的

可能就是它

↓↓↓

這看似美麗的罌粟花

其果實卻是罪惡之源

罌粟果實的漿液經過燒煮、發酵後

便成爲曾給我們帶來深重災難的鴉片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

除了鴉片、海洛因等傳統毒品

冰毒等人工合成的毒品乃至

新精神活性物質

開始禍亂衆生

當然

從對中樞神經的作用來分

毒品還被分爲這三種:

Tips

顧名思義,鎮定劑可以使神經活動減弱,抑制身體機能;興奮劑則可以使神經活動增強並且喚醒機體功能;致幻劑可以歪曲知覺並且在沒有感覺輸入的情況下引發感覺映象(憑空產生幻覺)。

就拿海洛因來說吧

它是鎮定劑中最強的一種

有很強的耐受性

所謂耐受性

就是剛開始吸毒時

少量毒品就能使身體產生欣快感

但如果長期吸毒

身體對毒品的感受就會變得不敏感

必須要不斷增加吸毒劑量

縮短吸毒間隔時間

甚至改變吸毒方式

才能達到原來的效果

可卡因則是一種威力強勁的興奮劑

能促進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釋放

還能阻礙它們的重吸收

延長它們的效應

使人產生欣快感

然而,過量的多巴胺從突觸中流失的速度

要遠遠快於突觸前細胞重吸收的速度

所以幾個小時之後

使用者又會因缺少它們而陷入更抑鬱的狀態

經常經歷這種心理落差

很容易產生心理疾病

說到這裏

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毒品成癮的機制

↓↓↓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

這種化學物質負責大腦的情慾

能夠傳遞興奮、愉快等信息

作用於人類大腦的“獎勵系統”

▲經典條件反射實驗,從心理學角度可以體現“獎賞效應”對生物行動的影響

內啡肽

則是一種內成性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激素

嗎啡、可待因一類的化學物質能像內啡肽一樣

間接促進多巴胺的釋放使人產生欣快感

但是,這類 “冒牌貨”

會使內啡肽分泌減少甚至停產

打破機體維持穩態的負反饋機制

導致身體對疼痛更加敏感

▲毒品成癮機制

長期使用毒品會使大腦機能發生改變

破壞機體平衡

最主要的改變

就是細胞上的多巴胺受體的數量減少

久而久之

興奮的閾值就會逐漸提高

刺激吸毒者吸入更多毒品

而毒品的可怕

不僅在於對人體的傷害

它對家庭、對社會也是貽害無窮

毒品

使原本溫馨的家庭

給家庭與社會

留下難以彌合的創傷

毒品與犯罪

宛如邪惡的孿生兄弟

吸毒者爲了毒資

會去偷盜、搶劫……

吸毒致幻

導致各種自傷、傷人乃至殺人事件……

毒品

禍國殃民

爲了禁絕毒品

我國推出一系列嚴厲禁毒的方針、政策和措施

比如

“4·14”打擊製毒專案工作

“5·14”堵源截流機制

“6·27”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工程

“8·31”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程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