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名为 “这里是武汉”的珠宝设计作品在网络刷屏,设计师 把樱花、黄鹤楼、热干面,变成戴在脖子上的璀璨珠宝。其构思巧妙,造型别致,引发上万人转载点赞。

今天(3月18日),“扬帆”小编联系到设计师@荒农Phoebe,才知道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90后扬州女孩,名叫方龙慧子,八年前到武汉上学,毕业后留在武汉定居,现任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GIC设计教师。

慧子说,创作关于武汉的珠宝系列,其实是出于对这座城市的爱。1月23日凌晨,慧子和丈夫本计划离开武汉回扬州。但思前想后,他们最终决定要留下,要与这座城市共渡难关。

在疫情爆发之初,网络上有很多对于武汉人乃至湖北人的抵触情绪,一开始慧子会尝试用文字去化解这些误解和偏见,但效果并不好,反而让自己觉得很无力。“后来我想,我是一名珠宝设计师,不如用自己的画笔把武汉画出来,让大家知道真实的武汉有多美。”就这样,从武汉著名地标景点开始,慧子设计的第一款珠宝是长江大桥,第二款是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慧子笑着说,“我这个扬州人,就想用自己的力量和创意设计出包括黄鹤楼在内的珠宝,希望武汉永远和珠宝一样璀璨。”

将城市景点和特色融入珠宝设计,慧子坦言,构思是最费时的,有时要琢磨好几天,手绘稿上记满了灵感和思路,常常一个不满意就推翻重来,极其耗时耗力。刚开始,慧子发现仅仅把标志性建筑的元素堆在一起很冷冰冰,于是她尝试加入自己曾经游览景点时候的心情和故事,用首饰去描绘了这幅记忆中的场景,瞬间首饰变得温情美好。黄鹤楼、长江汉江、江滩芦苇……一张张坚持画了下来,慧子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有温度、有故事、有很多可爱的人生活着的美好城市。

慧子把这一系列作品命名为:“这里是武汉”,她还有很多故事和风景想记录下来,武汉码头文化、磨山梅花、武汉高校、凌波门的跳东湖等等。“我平常一两个月会回扬州一次,家乡美景我始终不会忘记。”慧子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过扬州,“现在是扬州最美时候,与扬州城市有关的设计作品也在我的酝酿之中”,她说:“我相信珠宝是可以叙事的,有时讲述梦幻童话,有时则让你想起在一座城市里发生的美好记忆。”

黄鹤楼

创作日记:提到武汉一定会想到黄鹤楼,虽然武汉本地人不一定去,但是在武汉的我,这八年陪着外地来的亲友去过无数次,留下了很多回忆。我在这件首饰中加入了象征着福寿绵长的黄鹤意象,造型是鹤首向上,羽翼以一种保护的形态包裹住黄鹤楼,寄托了我的美好期望。

武汉长江大桥

创作日记:武汉的桥很多、很美,每个武汉人应该都在武昌江边吹着风看过长江大桥,等着桥上火车通过的轰鸣声。我提取了长江大桥的公铁两用的特点,将桥身的钢桁架结构做了图案提炼并重复,体现了城市所需要的稳固与沟通。

武大樱花

创作日记:我还没去武大看过樱花,总是觉得游人如织,熙熙攘攘,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如愿所偿。也看过许多武大樱花的图片,樱顶绿琉璃瓦的碧绿和着樱花娇柔的粉白一起,特好看。在亲眼见到这场景之前,先用画笔把它描绘出来好了。

长江与汉江

创作日记:“大江大湖大武汉”,每次回到武汉,都会收到这条短信。这件作品的灵感是来源于摄影师姜轲的一幅作品,画面中是长江与汉江的交汇,黄色蓝色的交汇,壮阔又柔美。用大面积的宝石铺陈描绘出这个场景,欧泊和金属抽象表达了武汉的湖泊群和桥梁。

武汉水杉

创作日记:这件首饰记录了我记忆中第一次去水杉林看见的场景。在武汉的落雁岛,我先生带我去看水杉,教我认水杉的气生根,告诉我水杉是濒危植物。水杉真的特好看,有浪漫的颜色,有倒影和飞鸟,有枝桠间的光线,有清瘦挺拔的姿态。

汉口芦苇

创作日记:2016年去了一次汉口江滩看芦苇,在高高的芦苇荡中越走越深,抬头突然看到寥廓的江面和远处的二桥,才发现相比起城市,其实这片芦苇荡是这么小,像是一个被遗忘的小角落,在每年十一月悄悄散发出美好的光芒。很喜欢这种城市中保留下来、或者遗漏掉的自然景观,温柔又野蛮地生长着。

过早

创作日记:八年前从江苏来武汉上学,第一次发现武汉人都爱捧着纸碗边走边吃,第一次知道早饭叫“过早”。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有家“姚嫂热干面”,成为了我整个大学生涯中很多次早起的原因,加了酸豆角的热干面配上炸得枯脆的面窝,夏天来碗绿豆沙,冬天来碗蛋酒,虚浮。

古琴台

创作日记:武汉古琴台又叫“俞伯牙台”,高山流水遇知音,纪念伯牙子期的知音之谊。武汉古琴台又刚好在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幽静秀丽,与伯牙子期的故事遥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个情境相交的艺术境界。在设计中想突出山与水的象征与隐喻,以古琴相连点题,曲高和寡,知音难觅,这些都如宝石般珍贵美好。

来源:扬帆

美丽的东西

往往源于美好的心灵

为这位扬州姑娘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