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胸科医院发热门诊及隔离筛查区启用以来,全院各科室积极响应加入到发热门诊的工作中去。作为一名党员,一位医务工作者,我责无旁贷,第一批申请加入到发热筛查工作中来。

新冠肺炎对我们每一位在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而言,有太多的未知。我一面无数次想象直面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时的情景,一面接受着一次次严格的培训,我们努力将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发热门诊的多数成员都是从临床各科室调配过来的,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集结在这里,成为我一段珍贵而难忘的经历。凝心聚力、团结友爱、共克时艰,各种点点滴滴的温暖,都是我在发热门诊时刻可以感受到的。这温暖,让我面对未知的病毒时勇往直前,没有丝毫畏惧不安。

依然清楚记得我接诊第一例发热患者时的情景。那是武汉封城措施实施的第一天,疫情防控的紧迫感,让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更加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那天晚上我值夜班,一位湖北返京的年轻发热患者来诊,在询问了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临床情况后,我立即意识到,这应该是抗击疫情以来我院接诊的第一例发热患者。马上投入战斗,启动医院发热患者就诊流程,主管医疗工作的陈效友副院长第一时间指挥应对,各相关科室立即进入各自的工作程序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的严格按照我院发热门诊就诊流程一步步执行。发热门诊就像由各个部门组装完成的一台新机器,虽然略有生涩,但是却各自随时加配“润滑剂”,让整个机器安稳流畅的运转。在多部门的共同协作下,发热门诊顺利完成了第一例发热患者的筛检工作。现在想起来,我依然可以感受到那天的惊心动魄。

如今,发热门诊已经运转近2个月了,这里是我们胸科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深夜,走廊里床旁胸片机推动的隆隆声,不分时间随时进行的疑似病例专家讨论,随时送检的核酸检测标本等等。在这里,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每一位检测人员,每一位参与者,每天仍在为做好疫情防控奋战着。

北京胸科医院发热门诊是一个团结友爱、有担当、能战斗的集体。发热门诊的张静主任身先士卒,每天工作到很晚,她随时根据发热门诊情况需要,和大家共同商讨流程规范,防控措施,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事找我,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科室里大到诊疗规范,小到医护人员的吃饭休息,张主任都耐心细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发热门诊医护人员零感染。护士长王亚红,在疫情最紧急的时候,面对最危险的工作总是冲在最前面——送检咽拭子,处理医疗废物……也正是她为我们做好一切的后勤保障,才让我们的工作无后顾之忧。

还有我身边工作的伙伴——李华和李雪莲大夫,我们来自不同的科室,有着不同的专业,因为疫情防控我们组成了一组。记得第一次合作,我们就有着相当的默契,她们会在我穿防护服时蹲下身认真细致的帮我套好鞋套,仔细检查防护是否严密;会在我看诊病人时一起讨论病情,严把疫情防控;会在我脱下防护服后第一时间让我休息,并说:“再有病人让我来”。还有年轻可爱的护士们,即使身穿厚厚的防护服,即使护目镜起雾模糊了视线,她们也一样能熟练地取咽拭子,做静脉穿刺。我有时会忍不住问他们:“害怕吗?”他们的回答都是:“有什么好怕的,我还想去武汉防疫一线呢!”这一切,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仍然能让我感受到大家的战“疫”热情。

我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人类总是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情。而我最为感动的是,在危难之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毫不畏惧冲在最前面的战士,团结、友爱、勇敢。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白衣执甲,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奋勇无畏,团结忘我。我们坚信战“疫”必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