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出版社的出版物向来以高大上和严谨著称,很多书都是了解明清宫廷、人物、器物的不二之选。但是有些通俗读物的质量,并不是太高,令人感到遗憾。

口述史很重要,但如不是当事人“口述”,则显然隔了一层,若再是当事人的后人的后人的“追忆”,则就隔了更多层,内中就算有什么史料细节,距离历史真相应该也有段距离。对于身兼重外孙和侄外孙的富察·建功所著,追忆太姥爷富察·阿巴力翰和大姥爷富察·多尔济的《晚清侍卫追忆录》一书,在阅读时就要持慎重的态度。

只娶了一后二妃的光绪,居然还有皇贵妃?故宫出的这本书太不靠谱

比如书中(234页)说“除夕晚上,皇上与太后、皇后驾临值庐先向我等新春祝贺,在内廷一处不落地转上一遭,还要由皇后皇贵妃、答应及常在代劳,特别是对军机处值班章京处,因该值宿从无休息之说,皇上几乎每年都要亲自恩顾。”且不说光绪朝没有皇贵妃,单是太后、皇后、答应及常在(不知为何没有妃、嫔、贵人)要去值庐向侍卫道新春祝贺,就荒谬以极。总的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比当事人口述他人记录的《宫女谈往录》要差了很多,更比不了当事人亲撰的《太监谈往录》。

只娶了一后二妃的光绪,居然还有皇贵妃?故宫出的这本书太不靠谱


《逊清皇室秘闻》倒是有料,不过里面也有一些莫名的地方,比如有一节记梅兰芳入宫演戏事。始曰:1922年瑾太妃(光绪帝的妃子)寿辰,清室决定在漱芳斋演戏祝嘏。事先内务府点了很多名角戏目,太妃都不满意,唯一想看的是梅兰芳先生的戏。

继曰:梅先生在宫中演了《游园惊梦》和《霸王别姬》两出戏,瑜太妃看过戏以后说:“随先太后看戏几十年,从未看过这样的好戏,以前看的戏算是白看了。”

只娶了一后二妃的光绪,居然还有皇贵妃?故宫出的这本书太不靠谱

这好端端的瑾太妃点戏,前边又铺陈了那么多,如何想看梅先生的戏,末了没寿星啥事,倒蹦出来个瑜太妃(同治帝的妃子)点评。。。真是晕死了!

只娶了一后二妃的光绪,居然还有皇贵妃?故宫出的这本书太不靠谱


《在太后身边的日子》收录了德龄和容龄姐妹俩的《清宫二年记》和《清宫琐记》两部回忆录,记录了她们姐妹二人1903年至1905年之间在宫中伺候慈禧太后的生活。

只娶了一后二妃的光绪,居然还有皇贵妃?故宫出的这本书太不靠谱

德龄在书中对太监处处恶评,如说“他们对于主子丝毫不懂得尊敬。他们都是来自各乡村的最卑贱的人群中,没有教养,没有道德,对于一切东西都没有情感。”而在《太监谈往录》这本书中,身为太监的作者对德龄母女也是一通贬损,如说:“裕家母女本是上海有名的大交际家,进宫内有至大的目的,总愿意与光绪爷接近,将来好做娘娘之选。……常勾引与皇上接近的太监做引线的联络,不达目的不止。尤其借以探听宫廷秘密,又叫德国女子克姑娘(美国的女画师密斯卡尔,作者错记为德国女子)给慈禧太后画像,……及画衣服冠带上所缀珠宝,向太后讨要真大个的珠子或极贵重的宝石做样子。及骗到手,就是她们的了。……她们闲得无聊,编造了些瞎话书,拿着慈禧卖钱。”两书对看,倒也是有趣的很。

只娶了一后二妃的光绪,居然还有皇贵妃?故宫出的这本书太不靠谱

总的来看,德龄的回忆录原是用英文写的,其他人翻译为中文,内容大有失真之处,再加上她缺少严谨的态度,里面很多意淫,甚至编造的内容,故宫的权威学者朱家溍老先生早有专文批评。相比较而言,容龄的《清宫琐记》更有看头,只可惜,她入宫的时候也就十三四岁,回忆录又写于晚年,因此难免存在错误。仅从妄称“公主”欺骗世人来看,我个人更讨厌自吹自擂、虚伪做作的德龄,相反,容龄天真自然,让人觉得更可亲些。

只娶了一后二妃的光绪,居然还有皇贵妃?故宫出的这本书太不靠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