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深圳11月29日電(記者 鄭小紅)有別於一般展會,27日在此間開幕的第二屆深圳礦物珠寶展上颳起了一股科普風潮。來自全國各地的地質、自然博物館的專家學者,在展會上義務舉辦科普講座,希望公衆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有更深層理解。

展會舉辦的《地球的祕密》科普大會,由中國地質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深圳古生物博物館聯合提供學術支持,各館館長、副館長皆是相關領域國內頂尖的專家,他們帶着各自的研究成果赴深圳科普講堂免費向大衆科普。

觀衆參觀生物化石 鄭小紅 攝

前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河北地質大學博士生導師、中華龍鳥發現者、恐龍研究專家季強教授,爲公衆帶來今年的研究成果《我們從哪來?》。去年,季強的一堂《恐龍並沒有消失》公開講座,引發了學術界、教育界及聽衆好評。

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中國自然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劉樹臣,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歐陽輝,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古生物專家金幸生博士,中國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麗霞,恐龍專家鄭文傑博士,桂林理工大學教授、隕石專家陳宏毅博士,都將帶來各自的研究成果形成科普主題。

科普講座 鄭小紅 攝

礦物晶體的博物館藏級,須保持95%的原礦完整度,因此本次所展出的礦物晶體均是出自天然,無人工技術手段修飾,促進了全國自然博物館獵珍藏寶的交流。

國際上對礦物界在中國的交流興趣十分濃厚,本次展出有大量國際藏家手中的珍藏首次在中國亮相,數十位國際知名專家首次攜帶極品館藏共同亮相。

展會上還展出了大量石隕石、鐵隕石、玻璃隕石,以及衆多史前化石。

展會得到中國臺灣得寶傳家展團、中國香港玉石展團、深圳展團、韓國設計師展團、斯里蘭卡寶石展團等參展,展品涉及翡翠、和田玉、綠松石、瑪瑙、彩色寶石、水晶、珍珠、琥珀蜜蠟等。(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