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撾中國文化中心主辦的“中老文化交流講座”分別於5月9日和5月12日在萬象國際合作和培訓中心(ICTC)、琅勃拉邦蘇發努馮大學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我們邀請到雲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中心、一帶一路研究院、國際關係研究院畢世鴻教授和雲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中心、國際關係研究院方芸研究員來給老撾政府官員和相關學者進行講座和文化交流。

5月9日,來自老撾外交部17個司局,中聯部6個司局以及老撾其他17個部委的近300餘位政府官員和相關方面的專家學者聆聽了講座。畢世鴻教授以“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瀾湄合作爲主題,通過回顧“一帶一路”倡議的出臺、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目標、合作方式與特點、共建原則、合作重點、空間佈局,來重點闡述了瀾湄合作的主要特點,“一帶一路”和瀾湄合作對老撾的機遇以及對加強對中老經濟合作的一些建議;方芸老師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學習體會的跨文化分享爲主題,從“跨文化”的視角切入,爲大家細緻講解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框架體系和跨文化特徵,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具體措施以及取得的顯著成果,中國共產黨堅持不懈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一些舉措和成果。

講座之餘,兩位老師還就與會官員們提出的“一帶一路”背景下,老撾商品該如何出口中國;老撾70%的農業人口可以從“一帶一路”倡議中得到哪些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從框架到落實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如何更多的瞭解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等問題進行了回答和交流

老撾外交部外交學院副院長拉達那·塔馮蘇表示,講座增進了老撾各部委官員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瀾湄合作等相關政策的瞭解,提供了向中國領導人交流學習治國理政經驗方面的平臺。他認爲“一帶一路”建設包括瀾湄合作將爲老撾帶來收益。

中國駐琅勃拉邦總領事館黎寶光總領事在蘇發努馮大學講座致辭中表示,中老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相同的社會制度、相近的發展道路把中老兩國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相信兩位老師的講座有助於大家進一步瞭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等。

此次講座得到了中國駐琅勃拉邦總領事館、老撾外交部外交學院、老撾蘇發努馮大學、雲南大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尤其是老撾外交部外交學院的精心準備和細緻安排,在萬象和琅勃拉邦共舉辦4場講座,受衆人數500餘人次,成爲中心成立至今專業水平最高、出席人數最多的學術講座。

老撾萬象新報、人民報、CRI、XINHUA老撾要聞等媒體對此次講座進行了報道,老撾國家電視臺到講座現場進行了錄製。

本文來源:老撾中國文化中心,2018年5月16日

法律聲明:

       本公衆號部分文章來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本機構及本公衆號所發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機構及本公衆號的意見或立場。

微信公衆號:周邊外交研究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