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從劇本層面來分析,首先電影有兩個反差極大的主人公,Tony是一個底層的白人,而Don是頂層的黑人,在特定年代裏成爲僱傭關係。Don作爲電影的真正核心人物,他是充滿複雜性跟悲劇性的,他憑藉過人的音樂才華,被白人的上層階級所欣賞,他選擇巡迴演出,目的就是想在主流社會得到認可。

《綠皮書》保鏢與世界上優秀鋼琴家之間跨越種族,超越階級的故事

《綠皮書》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故事也很簡單,一個白人給一個黑人鋼琴家當司機,一路護送對方巡迴演出,兩人在一路經歷了諸多事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表面看,這是一部簡單的公路電影,看的就是導演如何在這樣模式化的故事裏玩出不同的東西。

我們從劇本層面來分析,首先電影有兩個反差極大的主人公,Tony是一個底層的白人,而Don是頂層的黑人,在特定年代裏成爲僱傭關係。這種雙主在電影歷史裏也是少見的,本身就充滿趣味性。而導演又爲兩個人物設置了兩重矛盾,一重是黑白矛盾,另一重是階級矛盾。

我們先看看人物,首先在Tony登場時,導演給他安排了三個情節,第一個情節是Tony偷富商帽子,表現Tony對上流人士的鄙視,把富商完全當傻逼般玩弄(這個情節之前還有個Tony看着班主奉承富商的鏡頭,Tony露出不屑的表情)。第二個情節是Tony暴打顧客,(顧客只是說了一句你知不知道我誰),在那一刻Tony用暴力展現了對上流社會人士的厭惡跟仇視。第三個情節,回到家裏,Tony把黑人喝過的水杯扔到了垃圾桶裏。就這三個情節立馬把這個人物給立住了。

而另外一邊,Don在登場之前用了大劇院,大氣派的室內裝修跟各種藝術道具來鋪墊。而他登場時穿得極其奢華,刻意坐在了王座象徵的位置上,與Tony形成一個上下等級的畫面。Don要求Tony除了司機以外,還要負責男僕式的貼服務,結果被Tony拒絕了仍然保持上層階級該有的優雅。

這時,可以發現兩個人物裏,Tony非常立體,而Don卻充滿神祕。所以,文本設置的兩重矛盾真正的核心人物是Don。

而導演怎麼讓兩個人在這過程中產生矛盾,又彼此達到和解呢?運用的還是階級的差異,階級不同,因此生活環境跟教養也不同。Don嫌tony名字太難讀,建議換個簡單的名字,這樣更容易得到主流大衆的認可。Don禁止tony偷東西,命令tony還回去。這些表現上是旅途中的笑點,實際上還是表現兩種階級的矛盾。

而兩人真正和解的關鍵,不是KFC,而是Tony的書信。記得Tony在信件裏第一次提起了Don,他認爲Don看上去十分孤獨。信明明應該是Tony寫給妻子的,導演爲什麼要特地在信裏提起Don?因爲很簡單,因爲接下來Don會參與到信件的編寫裏。於是這一封一封的信其實成爲兩人感情升溫的重要道具。

這時導演慢慢讓觀衆跟着Tony,一次次感受到那個時代裏種族歧視的社會環境,同時也一步步揭開Don神祕背後的真實面貌。

《綠皮書》保鏢與世界上優秀鋼琴家之間跨越種族,超越階級的故事

Don作爲電影的真正核心人物,他是充滿複雜性跟悲劇性的,他憑藉過人的音樂才華,被白人的上層階級所欣賞,他選擇巡迴演出,目的就是想在主流社會得到認可。從另一層面看,他由始至終所做的就是迎合白人社會。然而不管他怎麼努力,不管他如何優雅,他在白人社會仍然是被邊緣化的。對於黑人,他是充滿憐憫的,但又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無論在哪一個世界,他都是被孤立的那個。

故事的最後是Don的和解,這個和解不止是與Tony的和解,還有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兩場戲,一場是Don與Tony去到一家黑人酒吧,這是第二次Don與黑人相處,這次他放寬心態,在現場演奏一場絕妙的音樂,得到黑人同胞們的掌聲,這一刻他接納了自己。另一場,是最後他獨自一個人在家過聖誕,拿着Tony留下的石頭,鼓起勇氣來到了Tony的家裏,這一刻他接納了世界。

《綠皮書》保鏢與世界上優秀鋼琴家之間跨越種族,超越階級的故事

於是,故事的最終把一開始的兩重矛盾完美地解決了,留下一個溫馨的結局。

電影沒有像以往黑人電影一樣,把重心放在社會不公跟黑人控訴上面,而是把問題留在黑人本身,讓黑人自己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再結合現在政治正確的語境,這種表達是多麼難得。

最後還是要說說電影本身存在的一些小問題,一是我覺得Don同志的那場戲十分的多餘,也十分刻意。另外一個是作爲電影核心道具的綠皮書,出現的次數跟重要性遠遠不如信件,這很奇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