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就可以每天獲取本頭條號發佈的職場及管理知識!高管周課,堅持無干貨,不分享!

聲明:本頭條號來源網絡,不代表高管周課立場。如有異議,請聯繫我們!

梁漱溟論思維的8個層次,你的思維在哪一層,決定你的人生成就!

梁漱溟: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被稱爲“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

作爲一個有成就的哲學家,怎樣進行思考?怎樣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和水平?梁先生總結了人的8大思維層次,你能達到哪一層,決定了你的一生成就!

第一層境界:形成主見

用心想一個問題,便會對這個問題有主見,形成自己的判斷。

說是主見,稱之爲偏見亦可。我們的主見也許是很淺薄的,但即使淺薄,也終究是你自己的意見。

什麼是哲學的道理?就是偏見!

有所見便將之視爲普遍的道理,因執於其所見而極端地排斥旁人的意見,不承認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道理。美其名曰主見亦可,斥之曰偏見亦可。

謂學問?有主見就是學問!學問不學問,並不在讀書之多少。

大家不要被以往的哲學家嚇住。我們的主見也許是很淺薄,但淺薄亦好,要知雖淺薄也還是我的。

許多哲學家的哲學也很淺,就因爲淺,便很行。

胡適之先生的哲學很淺,亦很行。因爲這是他自己的,縱然不高深,卻是心得,而親切有味。所以說出來便能夠動人,能動人就行了!

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爲其他人連淺薄的哲學都沒有。

梁漱溟論思維的8個層次,你的思維在哪一層,決定你的人生成就!

第二層境界:發現不能解釋的事情

沒有學問的人並非肚裏沒有道理,腦裏沒有理論,而是心裏沒有問題。

將古今中外的哲學都學了,道理有了一大堆,問題卻沒有一個,就成了莫可奈何的絕物。

有主見,纔有你自己;有自己,纔有旁人,纔會發覺前後左右都是與我意見不同的人。

這時候,你感覺到種種衝突,種種矛盾,種種沒有道理,又種種都是道理。於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對各種問題,你自己說不出道理,不甘心隨便跟着人家說,也不敢輕易自信,這時你就走上求學問的正確道路了。

第三層境界:融會貫通

從此以後,前人的主張、今人的言論,你不會輕易放過,稍有與自己不同處,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與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親切;看到與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

有不同,就非求解決不可;有隔膜,就非求瞭解不可。

於是,古人今人所曾用過的心思,慢慢融匯到你自己。你最初的一點主見,成爲以後大學問的萌芽。

從這點萌芽,你纔可以吸收養料,纔可以向上生枝發葉,向下入土生根。

待得上邊枝葉扶疏,下邊根深蒂固,學問便成了。

這是讀書唯一正確的方法,不然讀書也沒用處。

會讀書的人說話時,說他自己的話,不堆砌名詞,不旁徵博引;反之,引書越多的人越不會讀書。

梁漱溟論思維的8個層次,你的思維在哪一層,決定你的人生成就!

第四層境界:知不足

古人說“學然後知不足”,真是不錯。只怕你不用心,用心之後,就知道要虛心了。

自己當初一點見解之浮淺,不足以解決問題。

學問的進步,不單是見解有進步,還表現在你的心思頭腦鍛鍊得精密了,心氣態度鍛鍊得謙虛了。心虛思密是求學的必要條件。

最不好的毛病是說自家都懂。

問你,柏拉圖懂嗎?懂。佛家懂嗎?懂。儒家懂嗎?懂。老子、陽明也懂;康德、羅素、柏格森……全懂得。說起來都像自家熟人一般。

對於前人之學,總不要說自己都懂。

因爲自己覺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見,完全虛心地先求瞭解它。

一種常見的毛病是:自己頭腦簡單,卻說人家頭腦簡單;自己粗淺,卻看人家粗淺。

想當然地對別人批評攻擊。可以說是有意無意地栽贓。

與此類人相反,遇到不同的意見思想,我總疑心對方比我高明,疑心對方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見聞,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樣判斷呢?

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過於我,不然,何以我所見如此而他所見如彼呢?

兩句話希望大家常常存記在心:

第一,“擔心他的出乎我之外”;第二,“擔心我的出乎他之下”。

我二十歲的時候,先走入佛家的思想,後來又走到儒家的思想。因爲自己非常擔心的緣故,纔去留意人家對佛家儒家的批評,纔去努力瞭解西洋的道理。

梁漱溟論思維的8個層次,你的思維在哪一層,決定你的人生成就!

第五層境界:以簡御繁

辨察愈密,追究愈深,零碎的知識,片段的見解,都沒有了;心裏全是一貫的系統,整個的組織。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

到了這時候,才能以簡御繁,纔可以學問多而不覺得多。

凡有系統的思想,在心裏都很簡單,彷彿只有一兩句話。

凡是大哲學家皆沒有許多話說,總不過一兩句。很複雜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裏是異常輕鬆的 —— 所謂舉重若輕。

學問家如說肩背上負着多沉重的學問,那是不對的;如說當初覺得有什麼,現在才曉得原來沒有什麼,那就對了。

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覺得無話可說,還是一點不說的好。心裏明白,口裏講不出來。

反過來說,學問淺的人說話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詞越多。

讓一個沒有學問的人看見,真要把他嚇壞了!其實道理明透了,名詞便可用,可不用,或隨意拾用。

梁漱溟論思維的8個層次,你的思維在哪一層,決定你的人生成就!

第六層境界:運用自如

有無學問在於能否解決問題。

比方學武術的十八般武藝都學會了,表演起來五花八門很像個樣。等到打仗對敵,叫他掄刀上陣,卻發現一套武藝都白學了。

如果不能解決問題,那學問必是沒到家;如果學問已經通了,就可以解決問題。

真學問的人,學問可以完全歸自己運用;假學問的人,學問在他的手裏完全不會用。

第七層境界:一覽衆山小

學問裏面的甘苦都嘗過了,再看旁人的見解主張,其中得失長短都能夠看出來。

這個淺薄,那個到家,這個是什麼分數,那個是什麼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爲自己從前也是這樣,一切深淺精粗的層次都曾經過。

第八層境界:通透

思精理熟之後,心裏就沒有一點不透的了,講出的每一句話都非常的晶亮透闢。

如果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功夫,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恆者,則祛俗解蔽,未嘗不可積漸以進。

至於我個人,於學問實說不上。

梁漱溟論思維的8個層次,你的思維在哪一層,決定你的人生成就!

梁漱溟:

我大概是問題中人!

上述八層,前四層誠然是我用功的路徑;後四層,往最好裏說,亦不過庶幾望見之耳 —— 只是望見,非能實有諸己。

少時妄想做事立功而菲薄學問;二三十歲稍有深思,亦殊草率;近年問題益轉入實際的具體的國家社會問題上來。心思之用又別有所在。

末了,我要向諸位鄭重聲明的:我始終不是學問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

我想了許久,我是什麼人?

我大概是問題中人!

小編推薦:花上萬甚至幾十萬學習EMBA課不如關注《高管周課》,我們已經爲您準備了高管百元成長課程,將各商學院EMBA課程內容進行了提煉,整理成100節精品音頻課,課程包含個人修煉、領導力開發、360度溝通、團隊建設、員工激勵、人才培育、高效授權、品牌塑造、營銷創意、業績倍增等豐富內容。

您只需要每天花15到20分鐘來的時間收聽就可以搞定,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 鏈接即可,開啓您企業發展進階之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