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好!今天報姐要講的,是一部劇情非常神奇的、獲今年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魔幻現實主義大片——幸福的拉扎羅(Lazzaro felice)

故事發生在意大利南部的偏遠鄉下,村裏的54個村民都歸屬於一位侯爵夫人,他們的生活忙碌且清苦,每天的日程就是種植或者收割菸草,到了晚上便二十多個人擠在一間屋子裏睡覺,連燈泡這種物資也是每個房間輪流使用。

村民中有一個善良又無知的孩子叫做拉扎羅,每個人都似乎在理所當然的利用他,可他也任勞任怨:別人讓他幫忙守夜,他就二話不說的坐了一晚上;姑娘們說想喝他的咖啡,卻在他辛苦煮好咖啡後不知所蹤,他也毫無怨言;收割菸草時,每個人都喊着他的名字叫他幫忙,他就滿身大汗的奔走於比人還高的作物中間……

某一天,這位農場主侯爵夫人帶着自己的兒子來到村子裏視察。城市裏來的少爺對一切都感到很新奇,機緣巧合,這位嬌生慣養的少爺唐克雷迪居然與拉扎羅成爲了朋友

當然,與其說是朋友,不如說唐克雷迪只是把拉扎羅當作一個僕人或是跟班對待,但唐克雷迪的本意是好的:他將拉扎羅稱爲自己的義弟,自詡他們兩個是幫助人民反抗壓迫的騎士。

看到村民們如此辛苦的勞作,卻得不到什麼報酬,唐克雷迪對於母親的行徑很是不滿,他認爲母親就是一個殘暴的剝削者,於是在拉扎羅的幫助下,他自編自導了一起綁架案,他偷偷躲在拉扎羅居住的山洞裏,給母親寫信索要高額的贖金。

由於唐克雷迪此前就做過多次類似的惡作劇,侯爵夫人一眼便識破兒子的詭計,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然而一位同行的富商的女兒,對於唐克雷迪的狀況過於擔心,再三猶豫後她還是打電話叫來了警察

另一邊,拉扎羅因爲淋了一場大雨而發了高燒,村中卻沒有人願意爲他騰出一個牀位。拉扎羅醒來後神情恍惚,他急着去找獨自一人、在山洞中飢腸轆轆的唐克雷迪,失足掉下懸崖

警察來到了村子裏,此時村民們才得知佃農制度早已被廢除多年,他們理應受到平等對待,侯爵夫人應該付給他們工資,而不是這樣無止境的壓榨他們——殘暴的侯爵夫人對這些一生從未離開過村莊的可憐農民,隱瞞了這世界的變革

警察們帶走了所有村民,讓他們能夠在城市安家落戶,除了好心的安東尼婭,沒人在乎拉扎羅的去向。拉扎羅靜靜的躺在懸崖底度過了不知多久,直到一隻狼的到來將他喚醒,當拉扎羅醒來回到村裏,發現那裏已是空無一人

拉扎羅想要找到唐克雷迪向他解釋,自己因爲發燒而沒能及時去照顧他,於是他踏上漫漫長路,從夏日走到初冬,一路來到城市

工作競標現場、信號塔、火車……到處都是他一生從未見過的新奇東西,素雅、暖色調的鄉村風景也逐漸被陰暗冰冷的城市面貌取代。

​然後拉扎羅遇見了安東尼婭。

舊時同伴老去的容顏讓觀衆同拉扎羅一起意識到,原來自他起死回生後已過去了二三十年

然而與一般神話故事不同的是,村民們的生活並沒有因爲來到城市而得到改善。因爲一輩子受困於落後的農村生活,他們沒有謀生的能力,只能靠小偷小摸和坑蒙拐騙過活,他們依舊過着食不果腹、十個人擠在垃圾場的生活。

幾天後,拉扎羅也終於如願以償的找到了唐克雷迪,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依舊不幸福……

是的,與影片的名字完全相反,這是一個一點也不幸福的故事

影片中侯爵夫人說過這樣一句話:

從一開始侯爵夫人對村民的壓迫、村民們對待拉扎羅呼來喚去的態度,到後半場侯爵夫人遺留的所有錢財被銀行拿走,導致唐克雷迪成爲一個落魄的貴族;村民們也依舊是城市中被邊緣化的底層人民。

剝削從未停止,社會的進步無法改變任何事,這個世界依舊充滿了不平等。只有拉扎羅,他是人性中純真的一面的象徵。

曾經的同伴們老了,生活也更加窘迫,唯有拉扎羅毫無變化,他沒有個人的喜怒哀樂,他的容顏未老,他的善良也未曾改變。拉扎羅唯一的一次落淚是因爲唐克雷迪,也是因爲唐克雷迪,才導致了他最終死亡的結局。

“他沒有要求更多,但是他有慾望之後,結果卻不如所願。拉扎羅式的開心並不是解決這一切的方案,他只是純潔存在的證明。”導演如是說。

自私的醜惡人性與拉扎羅的善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無疑不讓人感到悲哀與心酸。

但是轉念一想,站在拉扎羅的角度來看,他早已捨棄了自我,他所遭受的不平等的對待換來的是他人的便捷與快樂,而因爲別人是幸福的,他便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只可惜拉扎羅選擇以善對待這個世界,世界卻選擇以欺凌與死亡來回報。

成長於天主教家庭的導演阿莉切·羅爾瓦赫爾非常擅於將意大利文學傳說和宗教融入自己的電影,所以自然的,這部《幸福的拉扎羅》中也有大量的宗教隱喻

影片中有一段由安東尼婭旁白的寓言故事:

“一隻老狼因老態龍鍾被趕出了狼羣,它很飢餓,於是便跑到人類的家裏,喫掉那些雞鴨,人類試圖殺死它,但又沒有這個勇氣,於是便日夜值班,設下許多陷阱,人類很討厭這匹狼,覺得他兇殘又強壯,但他們並不知道的是,這只是一匹衰老而虛弱的狼。”

“後來,老狼的故事傳到了一位聖人的耳中,他擁有與動物交流的能力,人們尊敬他,服從他,於是人們去找聖人,聖人接受了人們的請求——與狼進行和平談判的要求。

於是他出發去尋找那一匹狼,聖人一路長途跋涉,他走啊走啊,而冬天也降臨了,聖人精疲力盡,他又冷又餓,卻仍然找不到狼的蹤跡,他不知道的是,狼也餓了,而且他已經跟蹤聖人很久了,終於有一天,聖人倒下了,他倒在雪地上,狼也終於現身了。

狼慢慢地,一邊齜牙咧嘴一邊向他靠近,正當狼準備要喫掉他的時候,狼突然間聞到了一股氣味,這一股他從未聞過的味道阻止了他,他又嗅了嗅,這是什麼味道? 一個好人的氣味。”

狼,無疑是這部影片中一個重要的形象。

拉扎羅復活時,狼出現了;他死亡時,狼再次出現。

“人們對於移民存在着深深的恐懼,這種恐懼不只源於外來的移民,同時也有來自意大利國內的居民在城市間的移動。”

導演的這段話很好的解釋了這一意象。那隻狼便是剝削者:它是邪惡的侯爵夫人、是銀行、也是城市的原住民。這是導演對於現代社會結構的思考,城市居民與外來人口間的碰撞,是伴隨着人類發展而來的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而毫無疑問的,拉扎羅就是那位聖人,從始至終他似乎都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串聯起城市居民和村民:他與侯爵夫人的兒子成爲朋友,他用自己的善良和學識幫助村民們在城市中更好的存活下去。

他是異類,是聖人,同時也是現代版的聖子耶穌。

他無怨無悔的替他人承受苦難,神蹟也跟隨着他,他墜崖死去,然後又復活。這自然是耶穌的象徵。

若說拉扎羅是聖子,那麼狼的形象則也有了另一層含義:它對應了宗教“三位一體”(聖父耶和華、聖子耶穌、聖靈)中的聖靈

簡單來說,天主教和基督教認爲:聖靈是神蹟、是人的良心與真理。聖靈是唯一能施行救恩使人重生的那一位。狼的第一次出現伴隨着拉扎羅的復活,這自然是神蹟。

在影片的結尾,拉扎羅被毆打致死,那隻狼與他四目相對,然後倉皇的奔走於城市的車流間,在單行道中逆流而上。

也許這個結局是導演留給我們的問題:老狼離開的場景是否意味着,聖靈已經背棄了殘暴的世人?耶穌的犧牲是否起到了救贖的作用?聖人以身殉道,能否換來人狼間的和諧共處?

這是一則講述社會議題的普世寓言,因此這些問題恐怕是要等到百年之後,纔會有人能夠解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