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問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籃球巨星科比及美國這些好萊塢巨星,最牛的中國國際品牌是什麼?答案不是高鐵······而是中醫鍼灸。

中國國粹中醫藥也叫漢族醫藥,它起源於漢族,我國還有藏族、苗族、傣族、維吾爾族、蒙古族與朝鮮族等傳統民族中醫藥。他們均是華夏民族寶貴的知識寶庫,爲中華炎黃子孫的繁衍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中醫藥法的頒佈實施更是加速了中醫藥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中醫藥治療理念正逐步被世界人類所接受,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對中醫藥的需求日益快速增長,中醫藥產業並是目前全球關注度最高、發展最快、受益羣體最多的行業且沒有之一,中醫藥有以下中醫與中藥兩大部分組成。

中醫藥之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髒象、經絡等五大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與治法、預防、養生等主要內容,內容如下:

1、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是羣經之首易經哲學理論範疇。陰陽學說闡明瞭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生長、發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是人類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律的一種思想方法,中醫學屬於自然科學範圍,認爲人體生理活動,疾病發生髮展,也超越不出陰陽變化之規律,要掌握人體疾病的發展過程,探求疾病的本質,就必須探求人體陰陽變化之規律,來診斷、預防與治療疾病。

2、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範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運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動態模式來說明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和轉化規律,以相生、相剋作爲解釋事物之間相互關聯及運動變化規律的工具。中醫主要運用五行學說來闡述五臟六腑之間的功能聯繫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的機理,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診斷、預防與治療。

3、運氣學說

運氣學說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長夏、秋、冬的季節氣候循環。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溼、燥、火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是中醫專家根據天文曆法參數推算年度氣候變化和疾病發生的規律來預防與治療疾病。

4、臟腑學說

臟腑學說主要研究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三焦)和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5、經絡學說

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溝通內外,網絡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經絡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會呈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徵,通過這些表現,可以診斷人體內臟腑疾病並進行診斷、預防與治療。

中科國醫獲得內丘縣人民政府“醫祖扁鵲祭祀大典”獨家承辦權,爲中科國醫平臺企業匯聚中醫學國醫大師奠定了歷史文化傳承基礎。

中醫藥之中藥基礎知識

中藥文化自上古炎帝時期至今有着伍千年歷史文化底蘊。中藥在古籍中通稱"本草"。我國最早一部中藥學專著是漢代《神農本草經》,唐代《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唐代孫思邈編著的《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均對後世藥物學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中藥按加工工藝又分爲中成藥與中藥材。

1、應用形式

中藥是以中醫理論爲基礎,用於防治疾病的植物,動物礦物及其加工成品,不論產於何地均可稱之爲中藥,但又根據植物的歷史、產地、品種、產量、炮製、療效以及帶有地域性特點的中藥材稱之爲道地藥材。中藥並有着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特點。

2、中藥的品種

中藥包括中藥材、飲片和中成藥,而中藥材又是飲片和中成藥的原料。據調查,全國用於飲片和中成藥的藥材有1500餘種,植物類藥材約1200種,動物類藥材200多種;礦物類藥材100種。其中,中國三甲級中醫院必備的常用中藥材約有600味。

3、中藥的配伍關係

中藥的配伍關係是指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同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往往是錯綜複雜、瞬息萬變,常表現爲虛實並見、寒熱錯雜、數病相兼,故單用一藥是難以兼顧各方。因此,在使用兩味以上藥物時,必須針對病情與中藥之藥性謹慎選擇,就是藥物配伍關係問題。古人把單味藥的應用同藥與藥之間的配伍關係稱爲藥物“七情”,"七情"之中,除單行者外,其餘六個方面都講如下配伍關係:

單行:即不需配伍,單用一味藥即可治癒疾病,稱爲單行。如清金散就是單用一味黃芩,治肺熱咳血的病證。

相須:即將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以增強原有療效。如石膏與知母配合,能明顯增強清熱瀉火的治療效果;大黃與芒硝配合,能明顯增強攻下瀉熱的治療效果;全蠍、蜈蚣同用,能明顯增強止痙定搐的作用。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共性或性能功效不相同,但是治療目的一致的藥物配合應用,而以一種藥爲主,加一種藥爲輔,能提高主藥療效。如補氣利水的黃芪與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時,茯苓能提高黃芪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

相畏:即一種藥物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薑減輕或消除。

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薑殺生半夏和生南星。相畏、相殺實際上是同一配伍關係的兩種提法,是藥物間相互對待而言的。

相惡:即兩藥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如人蔘惡萊菔子,因萊菔子能削弱人蔘補氣作用。

相反: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生或增強毒性反應或副作用。中醫專家必須掌握之"中藥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中藥藥物。

中藥配伍主要形式:中藥配伍應用除上述單行外的六個方面,其變化關係可以概括爲以下四項:

1、有些藥物因產生協同作用而增進療效,是臨牀用藥時要充分利用的藥性規律;

2、有些藥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藥時須嚴加註意;

3、有些藥物由於相互作用,能減輕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應用毒性藥或烈性藥時必須考慮選用;

4、一些藥物因相互作用而產生或增強毒副作用,屬於配伍禁忌,原則上應避免配用。

綜上闡述可知從單味藥到配伍應用,是通過古人至今幾千年的實踐與熟識過程逐漸積累起來的中藥運用知識。藥物的配伍應用是中醫用藥的主要形式,藥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組合,並確定一定的分量比例,製成適當劑型,即爲方劑。方劑是藥物配伍的國粹精髓智慧體現,也是今日全球中醫專家教授預防與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

中醫藥的臨牀運用原則

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人體的每個臟腑、組織或器官各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而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體整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體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聯繫、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約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這就決定了人體內部的統一性。因此,中醫專家認爲人體是以五臟爲中心,通過經絡系統,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聯繫成有機的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機體統一的機能活動。

2、人與自然界具有統一性,自然界存在着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自然界的變化又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人體脈象也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不同。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也與季節變化密切相關,如春季常見溫病,夏季多發中暑,秋季常見燥症,冬季多有傷寒。在晝夜晨昏的變化中,人體也是早晨陽氣初生,中午陽氣隆盛,到了夜晚則陽氣內斂。如研究表明,五臟衰竭的高峯時間在下半夜至黎明前,春夏季急性心肌梗塞多發生在子時至巳時,而秋冬季,該病的發作多在午時至亥時。

正是由於人體本身統一性及人與自然界之間存在着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中醫藥專家在對病人作診斷和決定治療時,會以人體的整體觀來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爲原則進行預防與治療疾病。因而有中醫重在調理與預防而非治療,即“上醫治未病,下醫治已病之說”。

心存善念,樂善好施,亦是易學修心養性保健之道。

中科國醫通過對中醫藥概念知識的總結與歸納,促使大家快速掌握中醫藥基礎知識,順應大自然四季、晝夜變化規律來進行調理、預防、診斷與治療人體疾病,即學習與掌握正確的中醫養生保健之道來調理與保持健康體魄,充分享受人生。

關注中科國醫公衆號,獲得財富商機與健康知識保障。中科國醫旗下同萬堂(北京)醫藥商貿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334地市盟、2851個縣區戰略佈局3300家同萬堂醫藥商貿連鎖品牌門店,爲您提供人蔘、蟲草、鹿茸、燕窩、枸杞、紅棗、葛根等3000餘種優質品牌廠家健康食品以及中醫藥養生保健增值服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